腾讯视频推出的影视导演竞技真人秀《导演请指教》制片人团队里,王晶是从业经历最丰富的一位——他既是制片人,也是导演,同时还是编剧和演员,并且在这些领域都取得过成就;他既拍过票房大卖的商业片,也投拍或亲自执导过获奖的文艺片。很多观众期待听到他的犀利点评,但节目现场他相对比较安静,把更多的话语空间留给了大众观影组和专业鉴影组。

“有点子的时候就说,想不到点子我干吗要说,又不是做脱口秀……对啊,我看脱口秀的,我什么都看,甜宠剧我也看。”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王晶保持了一贯的直爽,不吝分享他对影视行业的观察和观点。他说,文艺片和商业片本质是一样,只是“打鼻子”和“打肚子”的区别。新人要想在电影导演的路上走得远,最重要的是懂得拍观众想看的东西,同时也不要觉得自己太了不起,因为“这个行业最不缺的就是导演”。

王晶为什么要黑王家卫(世上有几个王家卫)(1)

王晶任《导演请指教》制片人。

1 文艺和商业只是“打鼻子和“打肚子的区别

《导演请指教》第二阶段参赛导演与制片人互选,原本就跟王晶熟悉的三位跨界导演吴镇宇、蔡康永、韩雪都加入了他的战队。王晶一贯认为,别的电影工种想要转做导演,演员、编剧、摄影等几个工种是比较容易成功的,而吴镇宇他们都属于这几个核心工种之一。

现实中,作为电影制片人的王晶选择商业片的合作导演通常也会提拔自己熟悉的助手,比如副导演或者摄影师。“我得了解他,才知道我能不能够帮到他。如果我根本帮不了他,或者我的想法跟他的想法根本是无法磨合的,找他干吗呢?”

对于电影界由来已久的艺术与商业之争,他认为一个导演如果能够懂得如何打动观众的情绪,就懂得拍任何种类的电影。文艺片和商业片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打鼻子”和“打肚子”的区别而已。

新京报:加入你工作室的吴镇宇、蔡康永、韩雪都是跨界导演,你看重他们哪些特质?

王晶:其实没什么特别的,主要还是经验,因为他们在自己本行的经验是足够的。就是我常说的,如果别的电影工种想要转做导演的话,最理想的是演员、编剧、摄影、美术指导,这几种转成导演是比较容易的,其他的工种就真的有点难。他们几个就属于这些工种的。康永虽然是主持人,但还是跟演员挺靠拢的,而且他也是编剧。

王晶为什么要黑王家卫(世上有几个王家卫)(2)

制片人王晶为韩雪导演的《撑伞人》站台。

新京报:好像跟你熟悉的人都来你工作室了,你判断他们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导演?

王晶:节目里是他们(导演)选我们(制片人)的,我们就好像佛山的那些师傅,看看人家要到哪里拜师,但如果人家要去找叶问我也没办法。

他们三个,我觉得都不会长期做导演的,除了镇宇可能会(导演工作)做多一点。因为他每一两年都喜欢拍一部,有人投他就做了。康永也许会觉得拍戏做导演有点累,韩雪可能还是会以演员为重点。

新京报:制片人和导演你都有丰富的经验这两种工作对你而言有什么不同?

王晶:我没当导演多久就开始做监制了。监制,也就是现在说的制片人,对我来说是特别轻松而熟悉的工作。做制片人跟做导演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制片人要很客观,尽量站在投资方一边多想一些,因为你总得要让投资方赚钱,可是你也不能不保护导演。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做导演就要累很多,导演必须一直在现场,现场又实在是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兼顾了,那就挺累的。

王晶为什么要黑王家卫(世上有几个王家卫)(3)

王晶任制片人、许鞍华导演的《天水围的日与夜》。

王晶为什么要黑王家卫(世上有几个王家卫)(4)

王晶为什么要黑王家卫(世上有几个王家卫)(5)

王晶以导演和编剧的身份贡献了很多作品,上为《赌神》,下为《追龙》。

新京报:电影制片人拥有哪些方面的能力比较重要?

王晶:视野宽,要比导演看得宽很多,算盘准。(算盘准是指精于计算电影的投资和回报吗?)对,然后公关手腕也得强,我觉得就这几样最重要。

新京报:现实中作为制片人,你选择合作导演的标准是什么?

王晶:如果是商业片,我会选一些年轻的导演,一般都是提拔我的助手,比如摄影组的或者是副导演。(你刚刚说的那几个核心工种?)对,就包括了最初的刘伟强、叶伟民……真的是好多啊。(但首先得是你比较熟悉的人?)对,我得了解他,才知道我能不能够帮到他。如果我的想法跟他的想法根本是无法磨合的,我根本帮不了他,找他干吗呢?那是害他。

新京报:会有这种情况吗——你看到一个不认识的导演的作品觉得不错,但现在没什么人去帮他,你主动想去合作吗

王晶:除非只有我看好他,别人都不看好,那也许我会找他聊聊天,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我觉得会有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别人知道他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没法帮他;另外一个可能,别人不知道他有某个优点,那我也许就会找他合作。但现在很多新导演稍微有一部拍得像点样子,就牛得不得了,有很多人去邀请他,他就“我要这样做、要那样做”。这种就不必了。

新京报:从制片人的角度衡量一部作品,更多地是看它的情绪能否打动人,还是看商业上能否让观众接受?

王晶:一个导演能够懂得怎么打动观众的情绪,就懂得拍任何种类的片子。所以艺术片跟商业片是一样的,是我打你鼻子和打你肚子的分别而已。

2 新导演别觉得自己了不起才能走得远

疫情持续之下,一些原本计划院线上映的电影转到了网络平台播出,其中也包括王晶监制、编剧并出演的《肥龙过江》。在他看来,观众逐渐习惯在网上看电影之后,未来会有更大投资的院线电影选择多元的上映方式。比如先在院线上映,假如票房不够理想就快速转到网络播出。

王晶为什么要黑王家卫(世上有几个王家卫)(6)

王晶监制、编剧的《肥龙过江》。

尽管视听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做导演的门槛,视频平台的崛起也给导演提供了更多的拍片机会,但王晶觉得现在仍然需要电影导演扶持计划。依托于互联网的网络电影提供了大量拍片的机会,但受限于受众群体的审美偏好,并不能给院线电影培养新人。

另一方面,现实中他接触过很多新人导演都只想拍自己喜欢的东西。他觉得,有必要在扶持新导演之前先给他们普及“正确的想法”——要懂得先拍观众想看的内容。新人要想在电影导演这条路上走得远,需要清醒地认识自己,不要觉得自己太了不起,因为这个行业最不缺的就是导演。

王晶为什么要黑王家卫(世上有几个王家卫)(7)

王晶导演的《九品芝麻官》。

新京报:互联网时代做导演的门槛没有那么高了,拍片的机会更多了,还需要导演扶持计划吗?

王晶:网大(网络电影)已经提供很多机会了,几千部网大上线,可是导演出来了谁呢,演员又出来了谁呢?并不是因为时间积累还不够,而是跟受众群有关。网大的受众群喜欢枪战、动作、怪兽,偶尔拍一部文艺片就票房凄惨。所以我觉得网大并不是一个能给院线电影培养出新人的地方。

新京报:文艺片的话像郝蕾主演的《春潮》去年在网络播出,回报和口碑还可以

王晶:那就不是网大了。那是郝蕾用院线电影的水平去拍了一部片子,不过最后没有在院线上映,而是在网络播出,网络只是作为一个平台和载体而已。我也有监制的电影直接在网络上映的,这纯粹是商业运作,跟网大没有关系。

新京报:疫情之下,一些原本计划院线的电影转到网络播出,很多观众也逐渐习惯网上看电影。这会导致院线电影空间受到挤压吗?

王晶:会的。这样(选择在网络平台上映)的片子会越来越大。尤其很多院线的B级片,即有机会票房收5亿的片子,类似《除暴》《扫黑·决战》这种,它们会先上院线再去网络。如果院线票房好,就继续在院线放;院线票房不好,就早点去网络。现在很多投资规模3千万到1亿的这类片子都在走这个路线,我做制片人的也有一两部。这种形式其实就是奈飞。

新京报:当前的环境下,怎么做导演扶持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王晶:我认为先要做一个新导演的讲座,传输一些正确的想法,让他们明白电影行业是怎么一回事,然后才能给他们钱拍片,不然这钱花了就没有了,也没有意义。“正确的想法”就是你得拍观众要看的东西。不能整部片都是你想说的东西,但观众不要看的。当然最厉害的就是你拍出来的东西观众要看,也是你想要说的。我接触过很多年轻的导演,他们就只想拍自己喜欢的东西。

新京报:很多人都以王家卫为目标吧。

王晶:这世界上有几个王家卫?而且王家卫也要考虑观众要不要进来看。他哪一部没有把观众震慑住的cast(演员阵容),而且都是拍五年六年,用最好的人来演、最好的人来做。你先问自己能不能拿到同样的资源,不然就别了。

斯皮尔伯格不拍恐龙(《侏罗纪公园》)就没有《辛德勒的名单》。陈可辛不拍《金枝玉叶2》就没有《甜蜜蜜》,全是交换来的。你得让人家赚到钱,比方人家先赚了一把,然后你给人家一把危险的,人家也愿意投一点。万一输了,前面那部是赚的,能够弥补。当然,结果通常两部都是赚的,《辛德勒的名单》也是赚的,《甜蜜蜜》也是赚的。可是一开始看到《甜蜜蜜》本子(剧本)的时候,谁敢说它赚啊。

新京报:节目里跟你合作的韩雪、蔡康永和吴镇宇三位导演,他们是能接受这种正确的想法的人吗?

王晶:因为这(节目)不是一个商业项目,所以我不要灌输想法。而且大家都不小了,我怎么可能把自己当成别人的师父呢,对吧?而且这个道理他们几个绝对是明白的。难道吴镇宇会不明白吗?他可以拍很多(赚钱的)戏,然后《浊水漂流》他想演,他不收钱,就是这样。

新京报:从一个新人到成熟的导演,你觉得要怎样才能在电影行业走得远?

王晶:每天照镜子看清楚自己,不要觉得自己太了不起。因为这个行业最不缺的就是导演,缺的是资金。(现在依然最缺的是资金?)从头到尾都是。也不缺演员,巨星只是一个概念,巨星不等于一定卖大钱,巨星加上对的片才能卖大钱。

新京报资深记者 杨莲洁

资深编辑 佟娜 校对 危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