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总有一些人非常「怕冷」:在一个屋里,别人穿薄衫,他要裹着外套;别人还在喝温水,他已经拿起了保温杯……

内分泌科医生提醒:比周围人更怕冷,最好查一查甲状腺。

甲状腺是一个“恒温器”,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体温,一旦甲状腺功能异常,就会出现怕冷或怕热的情况。

甲状腺与怕冷有什么关系(比周围人怕冷的你)(1)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讲清甲状腺与温度感知的关系,针对常见甲状腺疾病给出实用指导。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高莹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张彤 主治医师 陈志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赵同峰

甲减怕冷,甲亢怕热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位于“喉结”下方2~3厘米处,形似蝴蝶。

甲状腺与怕冷有什么关系(比周围人怕冷的你)(2)

甲状腺无时无刻不在分泌重要“武器”——甲状腺激素,主要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负责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及神经系统发育。

但凡缺了或多了这种激素,人体的能量代谢、心、脑、体温等就都不能正常工作。

甲减,怕冷

如果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不够用,就会引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也就是甲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调研发现,甲减患病率随年龄而增长。女性患者比男性高8~10倍。

甲减患者由于血液循环差以及能量产生不足等原因,会出现异常怕冷、无汗、体温偏低等表现。

但因甲减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几乎98%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

甲亢,怕热

如果更容易出汗或怕热,可能是甲状腺活动过度即甲亢的表现。甲亢会使机体神经、循环、消化等多个系统兴奋性增高、代谢亢进。

除了怕热,甲亢还会让人出现多汗、易激、心悸、消瘦、食欲亢进、失眠、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女性月经稀少等表现。

学3招自测甲减风险

内分泌科医生提醒,如果比别人更怕冷,未必是甲减,但如果符合以下3个方面中的任何一个,都建议去医院抽血查一下甲状腺功能:

· 10项症状自测

以下10条症状符合5条以上,就可能患有甲减。

· 拉发实验

保持3天不洗头,捋出一绺头发(40~60根),然后从发根处稍用力拉,观察脱发情况。

脱发量在5根以上,可预示病理性脱发,而脱发是甲减的典型症状之一。

· 测试体温

连续3天,在晨起未进食、不活动的情况下,测量基础体温。

正常情况下,腋下体温是36℃~37℃,如果测试结果低于36℃,提示基础体温过低,表示可能存在甲减风险。

5种甲状腺病变各有“食谱”

甲减、甲亢、甲状腺结节等,都是体检报告里的常客。针对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科医生分别给出了建议:

甲状腺与怕冷有什么关系(比周围人怕冷的你)(3)

甲减

甲减一般采用替代治疗方法,也就是补充甲状腺激素。

甲亢

碘摄入与甲亢病情稳定与复发密切相关。甲亢患者饮食要注意“三高三忌”:

甲状腺与怕冷有什么关系(比周围人怕冷的你)(4)

甲状腺结节

发病率很高,但绝大多数为良性,每6~12个月随访即可,无需特殊治疗。如果结节较大、造成局部压迫,则需要治疗。

甲状腺结节患者不要长期高碘饮食,注意均衡适度摄碘。具体推荐:

甲状腺炎

常见的有桥本甲状腺炎(即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这类患者可正常摄入碘盐,但要避免高碘饮食。

严格遵照医师指导按时、按量服药,不要擅自停药;避免受凉、感冒各种感染等。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虽然发病率高,但导致的死亡率很低,发病与辐射、遗传、碘摄取量、雌激素等因素有关。

对于确诊的甲状腺癌,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饮食上,应避免食用海鲜、海带、紫菜、海蜇、碘盐等高碘食物。▲

本期编辑:郑荣华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