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贫困的标准和内容(告别贫困的回望)(1)

回首已是数千年!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再到马尔萨斯“人口陷阱”,中国的贫困周而复始,曾经近于无解。

而在新中国,在新发展阶段,这个千年难题终于有了圆满答案。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这意味着,我国即将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勇前行。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历史宏愿的发展阶段,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回望已经实施了的十三个“五年规(计)划”,正是随着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党和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图景在实践中一步步变为现实。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当时的中国,可谓“一穷二白”,1952年,中国GDP只有305亿美元、人均54美元,美国分别是中国的12倍、43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工业化”主导并决定着“现代化”,“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确定了以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为我们这个贫困的农业国家打下了现代工业的底子。

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调整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经过“六五”到“九五”计划,我国在20世纪末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实现了基本小康,2001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进程。

进入新世纪,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和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我国更加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全球分工,进入快速发展期。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2001年,中国GDP为1.34万亿美元(单位下同)、人均1042美元(单位下同),美国是中国的7.9倍、34倍;2005年,中国GDP达到2.29亿,超过法国;2006年达到2.75亿,超过英国;2007年达到3.55亿,超过德国;2010年达到6.1万亿,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当年美国GDP是中国的2.5倍,人均的10.5倍。

深度贫困的标准和内容(告别贫困的回望)(2)

十八大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进入新的更高层次。从十八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总体部署,再到十九大部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线图清晰明确——从二0二0年到二0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0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如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超1万美元。从2001年的人均1000美元到1万美元,我们只用了18年时间。而同样的过程,英国用了25年,美国用了36年。

2020年,我国GDP增长2.3%,首超百亿元人民币,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中惟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并成为百年以来第一个经济总量达到美国70%以上的国家。

据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实现比预期更为强劲的复苏,有望增长7.9%。这一数字比美国和欧元区的预期增长值高出一倍还多。这一趋势保持下去,在不远的未来,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而这个强大的经济体,是已经消除贫困、追求共同富裕的经济体,发展的目的更为人民拥戴,发展的潜力更加巨大。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局下,“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新发展阶段,已经到来,前路风光无限。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一往无前!

中国,加油!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齐淮东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