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拿家底换自己一条命(身正不怕影子斜)(1)

和珅

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正月初三,清朝巨贪和珅乘凉的大树轰然倒塌——太上皇乾隆老爷子没了。

正月十四,早已按捺不住的嘉庆帝下旨,宣布和珅二十桩大罪,立即革职抄家,一条白绫赐死。

和珅贪污受贿约八至十一亿两白银,加上黄金、古玩、字画等珍宝,超过了清廷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总和,难怪民间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和珅死后,嘉庆帝听从刘墉等大臣的劝谏,没有将和珅案扩大化。

和珅拿家底换自己一条命(身正不怕影子斜)(2)

刘墉

嘉庆帝非常清楚,和珅曾经权倾朝野,其党羽遍布天下,倘若追究起来,三分之二的官员都有可能受到牵连,全部一网打尽,必定会动摇自己的统治根基,于是只好惩办首恶和珅一人,以儆效尤,不牵连太多的人,以安百官之心。

和珅的妻、妾、儿子丰绅殷德、儿媳固伦和孝公主(乾隆帝第十女)等都没有受到牵连。

和珅案虽然没有过多牵连他人,但其党羽吴省兰、吴省钦等一部分官员还是受到了革职、永不叙用的惩罚。

和珅的亲信、爪牙、家奴——刘全、呼什图、刘印、方二、张五、胡六等人大多发配黑龙江、广东等地为奴。

和珅手下没有受到惩处的党羽却都一度惶惶不安,着实虚惊一场,当时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者并不多。

当然了,不怕鬼叫门者也大有人在,比方说和珅的邻居陈小官。

《清稗类钞》记载:和珅的邻居陈某,“佚其名字”,是个七品芝麻小京官,故此其乡人称其为“陈小官”。

陈小官虽然官小,却清正廉洁,在乾隆年间“颇有清望”,虽同和珅比邻而居,却从不巴结讨好和珅。

和珅权欲熏天之时,得知邻居陈小官名声不错,很想和他认识一下,却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某一天,和珅的仆人领着陈家的小孩子到和府,和珅问仆人是谁家的孩子,仆人回答说是邻居陈家的。

和珅拿家底换自己一条命(身正不怕影子斜)(3)

陈家小孩子很聪慧,长得眉清目秀,和珅觉得孩子很可爱,就把他叫到身边,问“饮食冷暖诸琐事”,小孩子才几岁的样子,“随问随答”,反应敏捷,对答如流。

和珅非常喜爱这个孩子,于是派府上的女佣示意陈家人,说和大人想收养这个孩子为义子。

陈家人动心了,一般人想巴结和大人都没门路,人家和大人主动示好,何乐而不为之呢,更何况,这孩子要是成了和珅的义子,将来出人头地简直是稀松加平常啊!

家人把这消息告诉了陈小官,陈小官坚决不同意,向和府的女佣说了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婉言谢绝了和珅。

和珅感到很郁闷,换上别人,那一定会主动来到和府,感谢和大人八辈祖宗,陈小官咋就如此不给面子呢?

和珅拿家底换自己一条命(身正不怕影子斜)(4)

和珅不死心,“时致果饵玩物,托言赠儿,以通殷勤。”

时不时送一些时令水果、小零食和玩具,委托家中女佣送给陈家小儿。

陈小官说:“此比邻之谊,不可却也。”——这是邻居之间的情谊,不可推却不受。

陈小官深知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道理,几天后,就以成倍的礼物馈赠和府,就这样,两家人礼尚往来好多年,陈小官坚持不占和府的半点便宜。

陈小官是个洁身自好,深谋远虑的人,“足未尝一涉其门”,多年来从没有登过和珅家门,保持从不阿谀权贵的操守。

等到和珅东窗事发,很多同和珅交往过密的官员惶惶如丧家之犬的时候,陈小官泰然自若,因从未攀附和珅,没有受到牵连。

事后,陈小官曾对人说:“曩[nǎng]时拒之则速祸,近之则同罪。徒以择邻不慎,致数年不得安枕……”

——当年若拒收和珅的礼物,就会摊上祸事,若过于亲近攀附于他,今天就会受牵连入狱,和邻居交往不慎,好多年都会寝食难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