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养殖致富案例(养殖出名堂年入2000万)(1)

在舒适的保温箱里,吃着紫花苜蓿,听着优美音乐……4月12日,甘肃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主题全媒体记者团,走进庆阳市镇原县平泉镇绿生源现代农业合作社时,产箱里的母兔在工人的悉心照料下待产。

“这些兔子是来自法国的品种‘伊拉’,非常适宜在干燥、通风、气温低的地方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朱纪军说,尤其是他们给兔子喂养的紫花苜蓿,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市场供不应求,为当地农民开辟了致富新路径。

火爆养殖致富案例(养殖出名堂年入2000万)(2)

1982年出生的朱纪军,2010年前在上海一家石油化工企业上班,年薪70多万。有一年,他陪妻子回娘家探亲时,发现群众在闲置土地种植了紫花苜蓿,便萌发了辞职创办兔厂的想法。

“这些年,我们有点积蓄,妻子不喜欢城市生活,二宝出生后便卖了上海的房子,举家返乡办兔厂。”朱纪军说,回到镇原县,在产业扶贫政策的扶持下,2014年他们流转土地建成了种植养殖合作社。

“政府送来了免费饲料,畜牧专家上门指导,养兔达到500只政府补贴10万元,还修好了门前5公里油路……”说起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朱纪军很是感激。

2015年,朱纪军聘请山东老家养殖能人做技术指导,引进肉兔“伊拉”。“刚开始母兔总是流产,企业一直亏损。后来发现兔子是因为胆小怕响动才流产。通过给兔子播放音乐,困扰心头的难题迎刃而解。”张纪军说,紫花苜蓿蛋白含量高,能提高兔子免疫力,在专家的建议下,他们将饲料调整成以紫花苜蓿为主、玉米秸秆等为辅的模式,增加兔子营养摄入,并且24小时不间断播放音乐。

火爆养殖致富案例(养殖出名堂年入2000万)(3)

吃上紫花苜蓿,听上音乐的肉兔“伊拉”产量大增。“有了政府的扶持资金和专家指导,缓解了合作社发展困难。”张纪军说。

经过几年的努力,去年,朱纪军这家集种兔繁殖、饲料加工、回购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企业销售额突破2000多万元,每42天就有一批仔兔出栏,销往四川、重庆等地,订单年年递增。随着规范化经营,朱纪军成了村里的养兔能人,越来越多的农民陆续加入养兔行业。

为了让更多群众受益,在平泉镇政府的指导下,朱纪军成立了平泉镇兔业协会,有效促进了养兔场户的信息技术交流和资源互补共享,为肉兔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火爆养殖致富案例(养殖出名堂年入2000万)(4)

近年来,平泉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带动、农户家庭养殖为载体,形成了“协会 公司 合作社 专业村 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采取“协会牵头、公司主导、合作社引领、政策支持”的方式,大力发展肉兔合作社和示范养殖户,肉兔养殖成了当地助农增收的短平快项目。截至目前,镇原县平泉镇绿生源现代农业合作社年回购销售肉兔30万只,带动建办规模化养兔专业合作社14家,发展肉兔养殖大户152户,大小养殖户累计已达1130户。

火爆养殖致富案例(养殖出名堂年入2000万)(5)

镇原县畜牧师张银会介绍,按镇原县帮扶政策,每户养殖肉兔达到200只以上,政府扶持补贴4万元,300只以上补贴6万元,500只以上补贴10万元。“去年开始,每户养30只兔子就能得到一万元补贴,农户也可以将补贴折合成兔子,并且免费发放农具、饲料,全镇受到奖励的贫困户有2000余户。”

今年,朱纪军盘算着为合作社新上一条兔肉加工生产线。谈起未来的发展,他信心满满:“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养殖将是未来农村养殖产业发展的趋势,也是群众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作者:李馨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