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闻名遐迩的赵州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城南洨河之上。当我们风尘仆仆来到她的身边时,适逢大桥二期修建河水被改道。有工人在四周劳作。桥下无水,景观当然稍逊,却能非常幸运地下到河床中心,近距离目睹她的全貌,也能从桥底多个角度仔细观赏她的身形。

这是一座历经千年的单孔坦弧敞肩式石拱桥!

赵州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赵县感悟之二)(1)

单孔坦弧敞肩式石拱桥(图片来自网络)

赵州桥,始建于隋代大业年间,迄今一千四百年了。桥因赵县古称赵州而得名。后宋哲宗赵煦赐名安济桥,并以此为正名。而当地人因桥系石头所造,则喜欢叫它她大石桥。站在桥下,疑惑萌生:一千四百多年前,科学技术不发达,既没有钢筋更没有水泥,建桥大师李春是怎么把这大块石块稳稳地筑砌在空中呢,而其伟大又在何方?

我们仔细观摩,询问,查阅古桥博物馆等资料,终于慢慢解开了疑虑。

首先,桥址选择合理,这是其成为千年古桥的重要因素。现代勘测表明,桥址区域地层分布稳定,地基土主要是密实的粉质粘土为主,中间有粉土和砂土夹层。据化验分析,这种土层压缩性小,地震时不会产生砂。土液化,属良好天然地基,做为根基可以提升桥梁的承重力度,确保桥梁的稳定性。

赵州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赵县感悟之二)(2)

赵州桥公园内建筑大师李春塑像

其次,建桥的结构独特。建筑学家梁思成说:“……得以认识研究这千数百年前的结构所取的方式,对于工程力学方面,竟有非常的了解,及极经济极聪明的控制。”他说,赵州桥的大券是一个“弧券”,即割圆的一段,非常巧妙地截取了四分之一的圆弧形,这就使得石拱高度降低。桥的两端拱脚的水平距离为37.02米,拱中间垂直高度7.23米,拱高和跨度之比为1.5左右(中国传统拱桥的半圆形比例为1:2),实现了大跨度和低桥面的双重目的。大跨度就是河心不立桥墩,既节省石料又增加排水量;底桥面决定了它是一座坦拱桥,桥面平坦,上行车马,桥下通船,非常适应我国北方水路交通状况。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赵州桥并不很长,桥身总长度64.40米,宽9.60米,但她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桥。说到此,一千多年前能认识如此深刻,不得不令人咂舌称赞。

第三是建筑特色。梁思成说这就是“有名的巴比伦式纵向并列砌筑法”,即纵向沿着桥的宽度方向并列组合在一起,每道券独立砌置。说白了,就是由28道小桥紧紧相依组成一座大桥。这种砌筑方法的好处是每一道纵向的拱券都能独立成拱,便于施工和日后维修。假如出现损坏或坍落,也只是局部损坏,不必对整个桥进行调整。

我们站在桥下,可以清晰地看到主拱桥的28道拱券并列砌筑而成(据说每拱皆为1.03米厚),又紧密联系为有机整体。有资料介绍说,每一道券的每一块石头都略微上宽下窄,即略有“收分”,石头间的凹槽内放贝壳粉、蓖麻、糯米,再用铁水浇注到凹槽里,做成腰铁,这样就把两块石头牢牢固定在了一起。为了加强拱券之间的横向联系,李春不仅将拱券按上宽下窄、略有“收分”的方法设计,还用9根铁拉杆穿过28道拱券,加之拱石之间又有腰铁,使所有腰铁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各道拱券相互依靠;桥体外,又利用护拱石和勾石保护,使桥体更加牢固,更增强了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说到此,忽然想起一句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桥体外的护拱石及勾石互相保护,促进了整座桥体的稳定性,就像排云而上的仙鹤,让人瞬间体会到了桥的稳定性,不由得要为李春喝彩!

赵州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赵县感悟之二)(3)

斜拱上小横点系腰铁

四是赵州桥的主拱两端上设四个小孔,即敞肩拱结构形式,是李春对中国实肩拱桥的重大改进,也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唐代中书令张嘉贞称之为“两涯嵌四穴”,也就是拱上加拱。相比实肩拱,节省了材料,还能辅助宣泄洪水,据介绍能减轻桥身自重700吨,从而更增加了桥的稳定性。这不仅符合结构力学的科学原理,使得敞肩的四小拱与大拱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桥梁是一座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梁思成说“真正的空撞券桥,至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才盛行于欧洲,但这些桥计算起来,较安济桥竞是晚七百年,乃至千二百年”。

赵州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赵县感悟之二)(4)

28道拱紧密相连

五是赵州桥上的龙雕,都是高浮雕艺术石刻,皆是隋代经典之作。唐朝中书令张嘉贞在《石桥序》中评价说:“其栏槛华柱,斫龙兽之状,蟠绕拏踞、眭盱翕歘、若飞若动,又足畏乎”。赵州桥至建立起,一共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历史上几次大的地震,特别是1830年邯郸7.5级大地震,1966年邢台7.6级大地震,虽然赵州离震中只有三四十公里,周围的建筑几乎倒塌,该桥却安然无恙,纹丝未动。难怪梁思成以及桥梁专家茅以升第一次见到她,都被她深深地折服。

赵州桥建成不久,隋朝即被灭亡。短命的隋朝没有为赵州桥留下任何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一百三十年后的唐朝中书令张嘉贞书写的《石桥序》,才弥补了历史的缺憾。也因此让后人藉此认识了那个匠心独具的李春。

赵州桥先进的造桥工艺,完美地兼顾了结构和美学两个方面,在世界造桥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其一千四百年屹立不倒的历史就说明了一切!

赵州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赵县感悟之二)(5)

永通桥(又名小石桥)

赵县城内还有一座桥,于1961年同时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它就是永通桥。永通桥又名小石桥,是相对于大石桥而言的。永通桥坐落于赵县城西。其始建时间至1986年才被考证认定为唐代宗永泰初年(公元765)。迄今已愈1200年了。

梁思成在考察大石桥时意外发现了永通桥。从建造结构方法上,小桥与大桥是完全相同的,没有丝毫差别。其差别在于:小券尺寸与大券尺寸在比例上的区别;二是桥身艺术浮雕题材不同。在体现“通济利涉”实用价值的同时,永通桥比安济桥更注重石雕艺术修饰。故梁思成考察后认为,永通桥是最早模仿安济桥的设计原理及构筑方法并有所发挥的杰出典范,即永通桥承袭了安济桥的优点又有一定的创新。永通桥桥型构造空灵,大小拱相配,轮廓清晰,线条柔和,雄伟中显出秀逸轻盈。

在装饰方面,永通桥表现出更深的造诣。一是各小拱的撞券石上都雕有河神像,且雕工精细,神态兼备;二是桥栏板雕刻神话故事、奇禽异兽,花卉等,极具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三是桥面望柱另是四种雕刻形式,两侧的雕刻更具装饰性。这些雕刻在我国桥梁史上更是不多见的。故历代将永通桥称为安济桥的姊妹或伯仲。赵县民间流传“大石桥上看功夫,小石桥上看花草”,都是非常贴切的。

也得说说宋村济美桥。

济美桥是梁思成在赵县的又一个惊喜发现。他说:我们是为拜访宋村百佛寺石佛而走过宋村桥的。据《赵州志》记载:“济美桥在宋村东北里许洨河上。万历二十二年,花马营贞孀亢王氏捐资重修。名济美者,所以成先夫志也”。就是说,亢王氏是完成其夫君的捐资愿望重修的,不是济美桥的始建年代。其确切的始建年代无考。梁思成认为:济美桥的布局甚微奇特,共四孔,两大两小,大者居中,小者在两端;大券的净跨约当小券四倍左右;而两大券之间,复加小券,伏于大券之上,其原则与大、小石桥一样,无疑是受了大桥影响。“济美桥是继承安济桥、永通桥结构技法而加以改进的联拱桥,在两个大拱的中间又加一个小拱,实际上是五拱”。—《赵州揽胜》

赵州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赵县感悟之二)(6)

中国赵州桥

1956年,河北省公布第一批全省文物保护单位:安济桥、永通桥、济美桥均名列其中。

赵州人真值得骄傲:

一千四百年前的隋代,世界上第一座敞肩形圆弧石拱桥建成。

一千二百年前的唐代,城南类似的永通桥问世;

五百年前的明代,在赵州城西宋村河上,又一座敞肩形连拱石桥落成。

这几座惊世石桥饱经风霜,一同走进了今天现代社会。大石桥于1955年开始,历经四年多时间,进行了一千二百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基本上保存了隋代的原始风貌,以她辉煌的雄姿屹立于神州大地,并响彻全球;小石桥也于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赵县对其进行了修缮。今天的小石桥,已被扩建为永通公园,成为一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风景名胜;济美桥没有躲过“文革”特殊时期的劫难,1969年治理洨河时又被错误拆除。如今,只留下几块石栏板在赵州文物陈列室。呜呼,呜呼!

瑕不掩瑜,赵州桥最令国人骄傲的,当然是李春的设计理念。这种设计理念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文化符号!

大石桥的出现,将赵县变成一座古桥的宝藏。赵州人领会、掌握、运用李春的敞肩型设计造桥的能力达到了非常娴熟的程度。她开创的科学价值在周边到处开花结果,因而出现了许多相类似的石桥。永通桥以北有迎恩铺桥,沙河店桥,永济桥;原属赵州的宁晋县有古丁桥,栾城县有凌空桥(始建于金代),栾城南的清明桥(始建于唐),献县的单桥(明代),永年县的弘济桥(大约是元代)等等。赵州一地汇聚了诸多古桥梁建筑的精华,使得赵州恰似一个收藏丰富的古桥博物馆,悠悠地诉说着水陆通衢与岁月的沧桑!

赵州桥坐落于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赵县感悟之二)(7)

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赵州桥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外国桥梁专家的目光。英国,日本,美国等桥梁专家纷纷赴赵县参观,看后更是每每赞不绝口。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出版的《桥梁建筑艺术》一书中,就曾这样描绘赵州桥:“该桥结构如此合乎逻辑,造型如此优美,外观如此独具匠心,相比之下,以至于使大多数的西方桥梁在对照之下显得笨重和缺乏艺术性。”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学会遴选赵州桥为第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并赠铜牌在桥头立碑纪念。

读懂赵州桥,先人一千四百年前的聪明智慧深深震撼着今天的我们;观赏了解小石桥,加深了对赵州人的聪慧敬佩之情;了解到赵州桥文化的光辉灿烂,令人深深的沉醉、沉迷!

2023.4.30.初稿 2023.6.定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