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曾邀151名指挥家票选世界最佳交响曲,马勒《第三交响曲》成功跻身TOP10,位列世界十大交响曲之一。
6月30日晚,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指挥家许忠率领苏州交响乐团,牵手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团,以近200人的超级阵容,再现这部长约100分钟的交响巨制。谢幕时的那5分钟,掌声未停。
许忠在演出现场
“交响曲必须如同整个世界一般,包罗万象。”为了将这句“狂言”变为现实,马勒的作品从篇幅、结构到乐队编制、演出规模,都堪称高难度、高挑战。
完成于1896年的《第三交响曲》,以宏大的结构、庞大的编制、精妙的配器,音乐和宇宙万物的对话,成为指挥与乐团的试金石。
《第三交响曲》以不同主体的视角描绘了大自然,表现了马勒的自然观。传闻,弟子布鲁诺·瓦尔特有一次去探望正在隐居创作的马勒,被山间的美景吸引而驻足流连。马勒说,“不必看了,我把它们都写下来了。”
这部马拉松一般的交响曲,有六个乐章。第一乐章“牧神苏醒、夏日来临”超过30分钟,在这个令人望而却步的“冗长”乐章中,马勒赋予铜管耀眼的光环,层层推进中,展现牧神苏醒后的昂首阔步、夏日酣畅来临的繁盛气息。
随后,“草地上的花儿告诉我”“森林里的动物告诉我”“人类告诉我”“天使告诉我”几个篇幅较短的乐章,显示了马勒在配器方面的才华,绘就了生机盎然的夏日图景。在人与植物、人与动物、人与人、人与天使的对话后,马勒在缓慢、平静、肃穆的第六乐章,完成爱的主题升华——对宇宙万物的平等博爱。
演出现场
“这是我最个人化与最丰富的作品。”《第三交响曲》是历经困境的马勒,心中向往的理想世界。再现这一理想世界,需要庞大的演出阵容,指挥家与乐团、合唱团、歌唱家有充分的排练和默契,还需要有足够耐心与热情的观众。
许忠早年曾与意大利贝利尼歌剧院交响乐团、海法交响乐团、耶路撒冷交响乐团合作排演马勒三。这是他首次执棒国内乐团,以近120人的乐队阵容再现这部巨作,而他也是苏州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
“演出没有中场休息,近100分钟,体力耗费极大。”许忠说,复杂的结构、织体,充满细节的音乐语言,尤其是对乐队各声部音色、对人声的精妙运用,才是更大的挑战。
除了常规的表情记号,乐谱上还可以看到许多德文,提示着演奏的力度、速度、情感,“我要做的,正是带领大家尽可能地还原马勒的心愿,将他的理想音乐世界呈现给观众。”
谢幕现场
马勒不是第一位将人声引入交响曲的作曲家,但在交响曲中为人声赋予了新的意义和表现力。他的9部交响曲中,有3部为合唱交响曲,分别是第二、第三、第八。
现场,由女中音歌唱家朱慧玲、上海歌剧院合唱团、春天少儿合唱团组成的逾70人的人声阵容,为演出添了一抹亮色。
朱慧玲此前曾出演马勒第二、第三、第八交响曲,对马勒的作品有着深厚理解。上海歌剧院合唱团在交响合唱领域也有积累,演过《布兰诗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马勒《第八交响曲》。春天少儿合唱团早在歌剧《丑角》等演出中便与上海歌剧院合作。强大的人声组合,在第四和第五乐章极富戏剧性地表达了马勒对尘世哀乐的深思与对永恒欢乐的向往。
“马勒将自然界的一切放入《第三交响曲》,用高超的作曲技艺和深刻的哲思,让这一切在音乐中和谐共处,创造出一个描绘自然、关乎宇宙的宏大世界。”许忠将手中的指挥棒化作魔法棒,让描绘自然万物的各乐器声部各展其能,共筑出一个辉煌的交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