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黄花满山径(岁时乐事立春)(1)

今日是壬寅新岁的首个节气,孟春寅月之节立春,标志着从节气角度而言,开启了新一轮四时流转的春令六气之始。按照传统历法生肖来说,立春之后方为真正迈入生肖虎年,而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原本指的就是这立春之节。本期题图为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线上展展品:清代福建漳州《招财纳福辟邪》年画的局部细节,让我们借此图为话题,来聊一聊岁时民俗中的春节年画。

春日黄花满山径(岁时乐事立春)(2)

虎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三,地支为寅,五行属木,具生气,有魄力,为百兽王。题图年画中的虎,呈猛虎扑食之势,嘴中衔“招财进宝”铜钱,四肢下护着装满珊瑚、如意、“春招财子”铜钱等珍宝的聚宝盆,虎背上方悬有写着“生极”篆书的八卦镜,是一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吉祥寓意的应节民俗年画。

春日黄花满山径(岁时乐事立春)(3)

年画是具有辟邪纳福功能需求的风俗时令民间绘画形式,远在先秦两汉时期就有岁末在门上装饰神荼、郁垒和神虎金鸡的民俗。明代高濂《遵生八笺》所录“桃符画神”条目道:“黄帝时,有神荼、郁垒二神,于朔山东鬼门关桃树下,执无道之鬼,缚以苇索,以饲虎。故肖其形于桃板上,置之门户间也。”唐五代后,雕版印刷术的诞生,推动了年画习俗的传播普及,使这一民俗流传至今已逾千余年,形成了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南桃北柳”为代表的两大年画中心产地。而在山东潍坊杨家埠、河北武强、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四川绵竹、福建漳州、山西晋南、广东佛山、台湾台南等各地区也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既有典雅细腻的登堂之作,也有古朴率真民风的各年画流派传承。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里,收藏有数十幅清代早期苏州桃花坞年画,有花鸟、博古、仕女、山水、历史典故、戏曲故事等题材,均有鲜明的岁时节庆特色。据大英博物馆档案记录,所藏这批年画是英国人卡姆.培夫尔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从日本江户搜集到后,运回英国,其刻印时间,至少应在清康熙中期以前,这应是至今保存下来最早的苏州年画作品。

春日黄花满山径(岁时乐事立春)(4)

郑昶著《中国画学全史》中引张彦远语:“所谓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者也。”年画正是自古以来在岁时节庆起居生活的日常习俗中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民间实用艺术创作。其题材除了门神、钟馗等民俗神祗外,还包括星宿物候、历史典故、孝亲敬老、忠君报国、因果报应等具有教化成俗价值的人文题材作品。对传承和实践、理解、领会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社会规范具有广泛的历史价值。2002年,作家冯骥才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将抢救传统木版年画列为首选项目,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为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传承人杨洛书颁发了“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证书。

春日黄花满山径(岁时乐事立春)(5)

如今,民间年画已成为很多地方的非遗保护项目,但流于一成不变传统形态的粗制滥造,并没有让年画再成为家家迎春必备物品。实际上,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不能仅仅从表面形式上去把它当做标本一般保护起来做做样子,而应让其融入我们今天的生活中,以适应今天起居生活环境的新形式、新面貌,承载着传统文化之魂,焕发出新的青春与活力,“苟日新,又日新”该将新桃换旧符,这才是新时代年画该有的追求。

春日黄花满山径(岁时乐事立春)(6)

本文是作者为上海《新闻晨报》与《周到》APP物候日志专栏撰稿原创文章,见报日同时在谦言益语头条号、博客、百家号、微信公众号德乐堂中推送全文未删节版。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盗用。

题图制作:张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