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班级读书会”可以订阅哦!

投稿邮箱:banjidushuhui@sina

专题栏目

【种子】班级读书会相关理论

【甘霖】班级读书会实践案例

【新芽】班级读书会学生作品

【春泥】关于阅读生活的一切

【拾英】分享推荐偶遇的好书

【永无岛】编读往来、群内争鸣

春泥|心有一片净土

我们的阅读接力

第16期:0915-0918

丁丽娜/收集整理

鱼就是鱼

接力人:吴桦

课外阅读第16课春天的田野 我们的阅读接力(1)

第一小节:感谢大家给我分享的机会,其实我还有点忐忑,因为群里有很多老师、谦卑,都是值得我学习的榜样!今晚我挑选了一本比较熟悉的绘本来分享,这本书我读了好几十遍,曾经有一段它在“疗愈”我内心的不平衡,现在已经翻转了,再看这本书,很感谢它。由于我们彼此工作性质不同,我感受到从事媒体职业或者与新媒体打交道之后,内心越来越浮躁了,阅读的第本书作者:李欧·李奥尼,美国儿童文学作家、画家。尽管李奥尼开始创作绘本时已经49岁,他却开创了一个绘本的新时代,他笔下的故事生动有趣又富含哲理,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伊索”。代表作《一寸虫》《小黑鱼》《田鼠阿佛》《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分别于 1961年、1964年、1968年及1970年四次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一步是需要我们静心,否则很难读进去,有所收获。他创作的第一本绘本是《小蓝和小黄》,关于这本书的创作背景非常有趣。第二小节:李欧李奥尼的介绍以及首本绘本是如何诞生的。人生就是这么神奇,一切都好似安排好的,不要我执,不要抗拒,自然而然,敞开接受吧。文字展示最后一段:阳光从水面上照射下来,揉碎在水草间,柔柔地变换着亮光闪闪的色块。这个世界的的确确是全世界最美丽的一处了。他对着青蛙微笑,他的朋友也正坐在睡莲叶上看着他。“你是对的,”他对青蛙说,“鱼就是鱼”。

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

接力人:金柠檬

课外阅读第16课春天的田野 我们的阅读接力(2)

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阿德勒谈灵魂与情感》,作者阿尔费雷德·阿德勒,译者石磊。我所读的是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版本。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与弗洛伊德、荣格一起被称作现代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这虽是一本心理学的书籍,我首先把它看作是对我自己寻找灵魂安放之所的可参考书籍,但同时我也把它看做一本教育书籍。从书籍的目录可以看出,本书一共五章,前三章有一个共同的词语就是——自卑。我理解整本书的第一个核心词语是:自卑情结;如何超越人与生俱来的自卑情结,出现的第二个核心词是社会性;如何具有社会性,出现的第三个词语是合作。所以我理解整本书谈人的灵魂与情感,概括为通过合作培养社会性,通过与社会的积极关联而超越自卑情结。这与当今很多书籍和观念是相悖的。“活在当下”、“活出真我”等词语以及经历的世间百态都让我们感叹唏嘘:时光易逝、人生苦短、为自己而活。但这本书籍的开篇却提到:“我们居住在地球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个人的脆弱性和种种限制,使得人类无法单独达到自己的目标。一些所谓的'失败者'是因为他们缺乏从属感和社会兴趣,他们争取的目标是虚假的个人优越。如果个人只关心自己的感觉以及身体的舒适与否,他会使自己逐步地退出社会。”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当我们退后更关注自我,或只关心自我时,我们以为的轻松和解脱不仅没有随之而来,却被一种下沉的力量紧紧地抓着,反而让我们没有目标、方向和价值感,从而更压抑和忧郁书中作者提到:“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生活的意义是对人类、地球发生兴趣,并努力培养爱情和社会兴趣。”。如果我们细读这本书的第一二章,会逐渐地认同这一观点。当我们把心灵目标固定在“奉献”“推动”“连接”这一方向时,我们会对大脑施以有意的影响,自卑感就会逐渐淡弱,对他人的关爱会逐渐增多,合作行为会我想在教育中,应力图把对人类灵魂与情感的认识用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始终围绕三个词:合作、社会性、自卑情结。应试图通过给他们的合作机会的创设,以及对社会广泛的兴趣连接,利用与生俱来的自卑情结,一小步一小步地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目标,超越自己,从而获得价值体验。自然而然,一种超越感就会油然而生。我想在教育中,应力图把对人类灵魂与情感的认识用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始终围绕三个词:合作、社会性、自卑情结。应试图通过给他们的合作机会的创设,以及对社会广泛的兴趣连接,利用与生俱来的自卑情结,一小步一小步地帮助学生确定恰当的目标,超越自己,从而获得价值体验。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经常还会碰到一些孩子,表现为野心勃勃。如何看待这些孩子?或许这也有两个方向,其一是这类孩子中少部分已具有明确的目标。其二作者这样分析:“被宠坏的孩子绝对无法自立,因为他丧失了凭自己的力量获取成功的勇气,居然总是野心勃勃。大多数富有野心的孩子都是懒惰的,懒惰是野心再加上勇气丧失所造成的恶果:野心大得使人看不出希望时,自然会令人心灰意冷。”所以又回到合作和社会性的重要性上来。“我们能从个案中看到缺乏社会兴趣而又未学会合作之道的个人在追求着虚假的个人优越感。”会看到这样的孩子一面野心勃勃,一面因不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从而懒惰不行动,不断逃避和寻找借口,导致他潜在的对荣耀的渴求更加明显。所以,增加这些孩子的社会感,加强他与人合作的勇气,是让这类野心勃勃、虚荣心强、过度关注自我的孩子找到真正价值的关键。无论自身心灵的栖息,还是建立自己的教育思想,这都是一本可以反复阅读,能够启发思考的书。当然对这本书的内容,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议,而争议本身就是价值所在。

彩色的阅读教室

接力人:许喆

课外阅读第16课春天的田野 我们的阅读接力(3)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本可能很多人都读过的书:彩色的阅读教室。这本书是周其星老师的著作,我从年初开始看,反复看了多次,也做了很多笔记,觉得对自己的阅读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特别有指导意义,所以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

关于阅读:持续而专注的阅读。如果一本书一个故事不能让孩子安静下来,那么我们都要反思!如果回家没有一段亲子阅读时光,如果孩子对没听完的故事没看完的书从不惦记,那孩子的阅读品质还不高,更需要我们加大力度,想尽办法。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你注定只能走在你的林中路上,不能去经历另一条路上的风景,可是每读完一本书,你就在别人的故事里经历一次人生,你的生命因此而丰富。我在早读和午读前给孩子们放故事听,课前给孩子们读中国民间故事,课后点评孩子们的微信故事,阅读已经和我们融为一体。关于教材:有人说,教材病了,有人说,教材有毒。既然教材并不吸引人,那么,该如何处理它?

第一,把教材当识字学词朗读的工具,不要指望从中得到多少营养,尤其是精神上的滋养,这个要从课外去找。

第二,要把教材当做训练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质疑能力的摔跤场。

第三,如果你的语文课只是讲教材,你肯定out了。一周的语文课,你大可以拿出两到三节来带着孩子读书讲故事。

第四,作业要尽量让孩子在课堂和学校完成。设计点好玩的比赛,比如查字典比赛、听着比赛、现场作文比赛、朗读挑战赛等。对于教材我很认同周老师的观点,对有些课文我讲的很快,但会花一些时间跟孩子们分享其他好的故事。有些课文我会找出原文来对比阅读,比如二年级下册的“丑小鸭”,虽然原文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还有些难懂,但至少让他们有个初步认识,童话特别是国外童话,不仅仅是书本上这样的简单。

彩色的阅读教室,我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来翻一翻,对我的语文教学有很多启发。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小学生丰子恺读本

接力人:林瑾

课外阅读第16课春天的田野 我们的阅读接力(4)

他是现代画家里,散文写得最好的;他是现代作家里,画画画得最好的。他还是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翻译家。没错,他就是今晚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中国的“漫画之父”——丰子恺。

这本是针对小学生编写的读本,通过“寻宝地图”和穿插在文中的“宝”来不断地“勾引”孩子往下读,挺有意思的。

通读完全本书,我就开始设想全班进行共读的画面,静默的阅读,分章节的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章节;挑出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情节……孩子们一定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继而学文照着写生活中这样不易觉察但又值得记录的片段,甚至也学学画家配以漫画,加上文字,一定很有意思。很期待让书本与孩子碰撞之后的火花。

最能引爆孩子激情的相信是他像孩子一样的童真,游戏式地生活。

《引蚊深入》里,他睡觉被蚊子包围,就干脆把毯子开个口诱“蚊”深入、瓮中捉鳖,翻个身把蚊子全压扁继续睡。尤其男孩子读到这里,一定会说出许多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类似的“战争”。

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读完整本书会让我想起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汇“小清新”。小清新的文风,让人读着忘却烦恼,走入他的世界,配上他画的插画,既满足了视觉的观感,又补足了内心的遐想,文风与画风唯美协调,读着读着让人巴不得走入画中,回到那个时代,和画中人共酌,与文中人对话。

阅读接力无穷尽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本文为“班级读书会”微信群分享内容

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做商业用途

班级读书会

为你灌溉阅读森林

投稿或合作请发邮件至

banjidushuhui@s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