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爆了。
据说在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之后,观众集体起立鼓掌长达八分钟之久。
各大媒体网站不用说,更是直接爆炸。
IMDb9.6(开画9.9)、豆瓣9.3(开画9.7)、烂番茄85%(开画85%)...
虽然这多多少少有些夸张,很显然是有一些"云观众"在盲目跟风。
但有一点似乎已经成了公认的事实——
甭管什么影帝,小丑的扮演者华金·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都绝对够资格拿。
其实早在最初版预告发布的时候,许多人就对他饰演的这版小丑充满了期待。
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病态又古怪的舞蹈、瘦骨嶙峋的形象...
满屏皆是危险而迷人的气息。
前不久的终极版预告一出,更是直接登上推特全球趋势话题TOP1。
今天,咱们就借此机会来聊一聊这个电影界的宝藏演员。
以及为什么他就是最适合演小丑的那个人。
《小丑》
joker
2019.10.4美国上映
>>>>童年
如同很多传奇天才一样,华金也有着一段悲惨而破碎的童年往事。
用他哥哥的话来讲,他们的父母就是彻彻底底的嬉皮士。
母亲年纪轻轻就离家出走,后来在路上碰到了他们的父亲,不到一年便结了婚。
后来,他们相继生下五个孩子:
River(河流)、Rain(雨)、Summer(夏天)、Liberty(自由),Leaf(叶子)。
其中的Leaf就是华金(15岁时他才改回到现在的名字)。
凤凰全家福
一家人的生活基本上是颠沛流离的。
几个孩子很小就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领头的是哥哥瑞凡·菲尼克斯。
一个英年早逝的传奇美少年。
直到今天,他依然还是很多影迷心中无法忘却的白月光。
9岁进入影视圈。
16岁出演《伴我同行》,一鸣惊人;
19岁凭借《不设限通缉》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
21岁凭借《不羁的天空》拿下威尼斯最佳男主。
《伴我同行》,左二为瑞凡
就在所有人以为好莱坞的整个90年代都将属于他的时候,悲剧发生了。
1993年10月31日,瑞凡因为吸毒过量,猝死在了约翰尼·德普的酒吧里。
当时在酒吧打急救电话的正是华金。
后来这一段录音还被泄漏,在很多电视台反复播放,大概是为了蹭瑞凡的热度。
但这对华金来说,无疑又是严重的二次伤害。
而那一年,他才仅仅19岁。
此事之后,瑞凡的挚友基努也开始戒毒
>>>>崛起
这起事件之后,华金消失了一年多。
直到1995年,他才凭借一部《不惜一切》重新回到公众视野。
相比于哥哥瑞凡的传奇经历,华金的戏路更偏于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不过有意思的是,纵观他回归后的从影经历,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与他合作的导演和演员,基本全是上乘班底。
1995年的《不惜一切》,导演格斯·范·桑特(《心灵捕手》),主演妮可·基德曼。
1997年的《不准掉头》,导演奥利弗·斯通(《天生杀人狂》),主演西恩·潘。
1999年的《8毫米》,导演乔·舒马赫(《狙击电话亭》),主演尼古拉斯·凯奇。
PS:我们的老朋友凯奇叔本月又又又又有新片啦
就是在这样的演技磨砺之路中,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成名之作《角斗士》。
导演雷老爷子(雷德利·斯科特),主演罗素·克劳(他凭此片首次荣膺奥斯卡影帝)。
又是一个神仙班底。
片中,华金饰演一名弑父夺权,阴险毒辣的皇二代。
听起来像是个乏善可陈的常规反派,却被他演出了一股邪气与纤弱并存的独特魅力。
看他和克劳罗素同台飙戏,简直不要太爽。
《角斗士》
因为在这部影片里的出色表现,华金提名了奥斯卡最佳男配。
后来的戏路,基本上就是顺风顺水了。
华金也凭着一部部经典之作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收获了属于他的殊荣。
2005年,凭借《与歌同行》拿下金球奖最佳男主。
2012年,凭借《大师》拿下威尼斯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主。
2017年,凭借《你从未在此》拿下戛纳影帝。
《你从未在此》
纵观华金演过的角色,大抵可以分作两类。
一类偏克制(《性本恶》《她》《无理之人》)。
其中最为网友们熟知的,应该算是2013年的《她》。
片中,他饰演了一名未来世界里的信件撰写员,沉溺于自己和准前妻(鲁妮·玛拉 饰)的美好回忆中无法自拔,迟迟不肯签下离婚协议书。
戏外,两人刚刚订婚
后来,他和一个操作系统谈起了恋爱(寡姐配音)。
想着这总算得上是一段呼之即来,固若金汤的关系了吧。
可他万万没想到,系统还能自我升级,最后成了不爱个人爱众生的神。
光听着就惨。
而整部电影不论从故事到配乐到画面,都弥漫着一股浓得化不开的孤独。
当然,还有华金臻于完美的表演。
回忆里他笑得多甜,现实中他的沉默就有多让人心疼。
一类偏疯魔(《与歌同行》《大师》《你从未在此》)。
华金拿奖的,基本都是这一类。
如果你看过这几部片子,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点:
主角都是那种神经兮兮、内心痛苦不堪,有着强烈自毁倾向的人。
其中,尤以《大师》为甚。
华金在里面的表演风格、塑造的角色,也最接近小丑。
我们着重说一说。
在这部电影里,他饰演一名刚刚从太平洋战争中退役,患有PTSD的老兵弗雷迪。
故事很简单。
主要讲述费雷迪退役后无法回归社会,后来偶然间碰上了自称"大师"的邪教首领卡斯特(飞利浦·赛摩·霍夫曼 饰),一步步从邪教中脱离的故事。
PS:巧的是,华金的父母当年也是误入邪教,所幸后来脱离。
但我首先要说,这不是一部适合很多人看的电影。
一方面,它涉及到了邪教(原型为科学教),尤其是里面还全方位展现了他们所谓的各种匪夷所思的"治疗课程"。
对于没经历过这些的人来说可能很难去理解。
况且大部分中国人向来就不太吃信教这一套。
咱们叫处世哲学,还是儒释道三家互相融合的那种。
另一方面,它比较隐晦地反映了美国二战后人们信仰坍塌后的一种迷茫的状态。
如果不去专门了解这段历史,咱们也基本上很难能理解。
不过有一点是所有观众都能感受到的——
片中华金让人如痴如醉的演技。
他也凭借此片再度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只可惜那年碰上了对待演戏同样疯魔的DDL(丹尼尔·戴·刘易斯,《血色将至》)。
与华金搭戏霍夫曼也是个,但今天的主角不是他
坦白说,这部电影我也并没有看懂。
但我想,一部好的电影,可能并不在于你能不能看懂,而在于它能不能给你一些触动。
或许我永远都不会有足够的阅历和知识去理解它要表达的意思。
但相比那些脉络清晰,逻辑严谨的电影和人物,我大概会更容易记得这部《大师》。
记得这个表面完整,内心却早已支离破碎的弗雷迪。
比如电影里最让我触动的这一段——
二战刚刚结束,官方安排了心理学家给这些受创伤的老兵心理辅导。
当问到他收到的信是不是他心上人所写的问题时,戳到了弗雷迪心底最大的一个隐痛:
当年参战之前,他答应心爱的女孩要回去娶她。
但或许是自己对自己如今的样子都有些厌恶,后来他终究还是没有回去。
我们看看华金的表演。
他先是愣了一下,可能没想到突然就被揭了伤疤。
一开始插科打诨的应付态度突然变端正了,眉眼间闪过一丝痛苦之色。
然后便是否认。
稍作停顿之后(思考),想进一步向治疗师否认:她只是我在家乡认识的一个朋友的小妹。
但,越想否认,也就越证明这份回忆的痛苦之深。
如果你仔细听的话,他此刻回答的声音都是虚弱的,仿佛连说这件事情都已经让他筋疲力尽。
再接着说时,大概是已经到了不能再进一步回忆下去的地步,他好像失去了语言能力一般,嘴里含糊地咕噜了一句不知道什么话。
然后,他自己都笑了,以一句话终结了这个话题(不想再说了)。
又比如,男主被人追赶,从屋内逃到屋外,在旷野上发了疯似地狂奔。
就像是从黑暗中跑进了无边无尽的虚无之地。
想逃吧,可最终逃进了如梦泡影。
再比如,男主被"大师"用不能眨眼、快问快答的方式引导着触及隐秘回忆的一段。
弗雷迪渐渐失控。
一声怒吼之后,镜头随着此间此刻的对话缓缓飘进了他的回忆之中。
过去和现实,天堂和地狱,幸福和痛苦,就这么悄悄连接了。
而这一镜头之所以震撼,除了导演的功劳之外,更重要的还是华金的表演。
在切进回忆之前,是一个对着弗雷迪的过肩镜头(因为片中大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所以镜头里不能没有大师),时长整整两分钟。
什么意思?
这两个时空能不能以最震撼人心的方式连接上,弗雷迪的痛苦我们能不能最大程度感受到,全在于导演给足的这两分钟里,镜头前的演员能不能纯靠表演把情绪一步步推向高潮。
然后在顶点处戛然而止。
而华金不仅做到了,还做到了完美。
你不得不感叹,他真的是太擅长演这种角色了——
阴郁、痛苦。
而这样的特质,正和小丑完美相符。
有个网友还曾在豆瓣《大师》的剧照下留了一条言简意赅的评论:Joker。
简直是神预言。
戏里,他不疯魔不成活。
戏外,他也差不多,活得我行我素,放荡不羁。
2005年,华金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突然宣布息影。
说是厌倦了戏里扮演角色,戏外扮演华金,想去追一下自己的嘻哈歌手梦想。
好莱坞一片哗然。
他本人也似乎变得狂放不羁起来,胡子拉碴,不修边幅。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一切不过是他配合好友凯西·阿弗莱克在拍一部伪纪录片。
在演艺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跑去花整整两年时间,陪好朋友整这么一出行为艺术,我是服气的。
而在片中,他又是吸毒又是召妓,又是在访谈里胡言乱语,又是在演唱会现场和粉丝掐架,整个人透露出一股强烈的自毁倾向...
这里面究竟有没有他本人的影子,这事究竟有几分真几分假,又有谁说得清呢?
如果全是演的,那我只能说,也太TM牛B了
维基百科上记录了一段他的车祸。
当时,他被困在车里没法脱身,恍惚间听到有人问他:你还好吗?
华金回答说很好。
然后拿出了自己的烟,准备点上。
而当时的车正在漏油。
还好是那人及时阻止了他,打碎玻璃把他拉了出来,要不然可能又是另外一种结局。
那人是德国著名导演沃纳·赫尔佐格(《陆上行舟》)
>>>>小丑
说完了华金,再来说说小丑。
其实有关他的介绍,我以前已经写过一篇推文,这里就不再多作赘述。
感兴趣的可以戳链接(请无视这个脑抽风般的标题):超级反派里,他认第一,没人敢认第二
概括来讲就是:小丑实在是太有魅力了。
更何况,就影视方面来说,还出了个《黑暗骑士》。
就表演者来说,还出了个希斯莱杰。
但有一点——
以往不论哪一版小丑,总是作为蝙蝠侠的对立面而存在。
如果说蝙蝠侠代表了秩序和法律,那么小丑就代表了混乱和无序。
两人基本上就是一种相爱相杀的关系。
但诺兰想到了去追问蝙蝠侠的起源,却迟迟没有人想到去追问小丑的起源。
好在,我们终于等到了。
虽然导演托德·菲利普斯明确表示《小丑》独立于DC宇宙之外,但很明显——
片中的设定和1988年阿兰·摩尔和布莱恩·伯兰德创作的图画小说《致命玩笑》(Killing Joke)基本一致。
它们的关注点相同,即小丑是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慢慢变疯的。
在漫画《致命玩笑》里,这个原因是一个理念:
只需要糟糕的一天,就可以把一个最理智的人变成疯子。
All it takes is one bad day to reduce the sanest man alive to lunacy.
在电影《小丑》里,这个原因却是整个社会。
故事设定在20世纪80年代民风淳朴的哥谭市。
亚瑟,也就是小丑的前身,大概是一个以扮演小丑为工作的底层老百姓。
但他从小就患上了一种怪病:
总是会不受控制地时不时发出奇怪的笑声。
周围人也因此把他当做了怪胎,常年以欺负他为乐。
而让他免于崩溃的,是妈妈告诉他的一句话: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应该对世界保持微笑。
所以我们看到了他坐在巴士上对着小孩笑。
换来的是小孩母亲一句:能别再骚扰我的孩子了吗?
我们不妨把母亲脸上的嫌弃与鄙夷换成一个词,加在上面那句话里。
就变成了:能别再骚扰我的孩子了吗,变态(Freak)?
我们看到了他举着广告牌对着街上来往的人群笑。
换来的是地痞流氓的拳打脚踢。
我们看到了他对着心理医生笑。
换来的是满不在乎、完成任务式的例行提问。
我们看到了——
他对于这个世界保有的善意,一点一点被这个社会的敌意所蚕食。
有网友总结得好,
不是小丑制造了哥谭的混乱,而是哥谭的混乱制造了小丑。
所以,他终于还是笑不出来了。
预告中亚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曾经以为自己的生活是一出悲剧,现在才发现它其实是一出喜剧。
什么喜剧?
或许是:自己当初所坚持的一切都毫无意义,像个笑话。
既然如此,又何必再去在乎世俗的目光与看法,在乎那些所谓的道德价值观?
凡心两扇门,善恶一念间,红尘皆如梦,几人能看穿。
于是,红了西装,白了妆容,绿了头发。
于是,小丑正式诞生。
喜欢老马(马丁·斯科塞斯)的影迷应该能发现,《小丑》在很多地方都致敬了他的两部作品。
比如,小丑的这句话,其实出自于1982年的《喜剧之王》。
《喜剧之王》
除此之外,影片阴暗的氛围也像极了老马和德尼罗合作的另一部电影《出租车司机》。
上:《小丑》,中下:《出租车司机》
导演甚至还请来德尼罗,让他饰演了片中的喜剧大亨一角。
而在《喜剧之王》里,德尼罗的角色恰恰如小丑一样:
想成为喜剧界的角儿,却处处被人敷衍嘲笑。
三部不同的电影,讲的却是同样被社会逼上绝路的可怜人。
上:《小丑》,下:《喜剧之王》
这正是导演最终想要的效果。
以一种更加现实的方式去挖掘小丑这个角色,而不是依着漫画照葫芦画瓢。
事实上,导演和华金一样,最初对超英类题材都不太感兴趣,甚至觉得它们都太吵。
直到他们碰到了小丑这个不那么正常的反派,两人都动心了。
导演这边,为了说服华纳高层,整整花了一年。
他想以小丑作为试验,让华纳建立一个新部门:DC Black。
旨在专门拍摄这种另辟蹊径的小成本超英电影。
如今小丑大获成功,不知会不会吸引到更多资本和人才进入,DC Black也不知有没有可能会实现。
咱们不妨拭目以待。
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宿醉》)
而华金这边,也没少下苦功夫。
为了塑造好这个角色,华金减重47斤,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令人过目难忘:面容枯槁,瘦骨嶙峋...
比如预告中那个惊鸿一瞥的镜头。
亚瑟坐在更衣室,用力地掰着自己的鞋子,镜头缓缓推进——
两排如折翼的肋骨似乎要从亚瑟体内破皮而出。
只不过这翅膀的羽毛,大概是黑色的。
还有那令人鸡皮疙瘩骤起的古怪笑声。
据华金本人透露,他为小丑设计了四种笑容,为此参考了大量有病态性发笑症状病人的视频。
结果他还是不自信,甚至还拉来导演要给他的"笑声"试镜,不停地试验各种笑,看看哪个好。
但无一例外,这些笑都是带有痛苦性质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有多么美好。
折磨归折磨。
最后出来的效果是惊人的。
这么说吧。
虽然《小丑》的分很好,好评也如潮,不过总是有一些批评声音在的。
但即使是批评,他们也往往不会忘了补上一句——
华金演的是真TM的好!
图源爱奇艺现场报道视频
最后,很多人关心电影会不会引进,如果引进的话会不会删减太多。
毕竟《小丑》已经摆明了是R级,18禁。
我的预测是,不可能被引进。
但之所以不引进的缘故,很大概率不是因为这个R级。
毕竟,你能删掉这片子里的所有暴力尺度镜头。
可你删不掉它的黑暗至极。
(关键词:华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