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是统领万神掌管三界的最高主宰,所有神仙见到他之后都要毕恭毕敬,包括如来佛祖也需要以臣子的身份行礼。可是尽管玉皇大帝是如此的至高无上,却也有人敢不把他放在眼里,毫无疑问此人正是孙悟空。

孙悟空和玉皇大帝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十分耐人寻味,从孙悟空上天做官到他大闹天宫,都是他在主动挑衅玉帝的权威。而威加三界的玉帝居然会被一只猴子牵着鼻子走,尽管他一再忍让,但是孙悟空却总是得寸进尺,不断提出过分的要求,甚至做一些出格的事情

这才是孙悟空最正确的打开方式(狂傲不羁的孙悟空)(1)

这也就给人们造成一种感觉,玉皇大帝对孙悟空十分畏惧,一直都在尽力避免发生冲突。但事实上玉帝真的怕孙悟空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其实他根本就不怕孙悟空,他之所以会做出这么多让步,表现的这么懦弱,其实只不过是在故意捧孙悟空罢了。

也正是在一系列的故意追捧之下,狂傲不羁的孙悟空,在几经周折之后,终于沦为了玉帝彰显实力的工具。而且孙悟空自始至终,也都在玉皇大帝的引导之下,默默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玉帝一直都在凸显孙悟空的威风形象,故作软弱只是一种迂回的方式

或许有很多人都会认为,孙悟空的出现是在玉皇大帝意料之外的事情,还有孙悟空做出的那些惊天之举,也总是让玉帝感到措手不及。但是通过《西游记》原著中给出的一些线索,就能够发现孙悟空的一举一动,其实始终不曾脱离玉帝的视线范围,他所做出的那些事迹,也都没有超出对方的预料。

比如《西游记》原著第一回中写道: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可玉皇大帝对此事做出的反应却十分平淡,探明的孙悟空的底细之后,便不再关注他的动向。其实这并非是玉帝不重视孙悟空的存在,而是因为玉帝掌管的三界之中,有一处叫做幽冥界,也就是传说中的阴曹地府,在那里有一本叫做生死簿的册子,上面记录着每一个生灵由生到死的所有过程。

这才是孙悟空最正确的打开方式(狂傲不羁的孙悟空)(2)

有了这本册子,玉帝就完全可以对孙悟空的生平经历了如指掌。虽然孙悟空后来毁掉了关于他的生死簿,但殊不知这一切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也正是从此时开始,玉帝正式将孙悟空捧了起来。

在听闻孙悟空大闹地府和龙宫之后,玉帝和太白金星两人合演了一出双簧,一个唱白脸要发兵捉拿孙悟空,另一个唱红脸劝玉帝改捉拿为招安,将这个有几分能力的妖猴请上天庭。这是玉帝第一次向孙悟空妥协,让一个生活在凡间的妖怪,轻而易举的上了天庭。

后来孙悟空嫌官职太小,反下天庭触犯了天规,玉帝虽然派兵围剿,但也只是做了个样子。因为以天兵天将的真正实力,想要拿下一个孙悟空其实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如果他手下的兵马,连一个凡间的妖怪都无法战胜,那么玉帝又凭什么能够统领三界呢?

而且从《西游记》中的一些实际情形来分析,也能够看得出来,天兵天将的战斗力是可以打败孙悟空的。譬如后来能够与孙悟空战成平手的牛魔王,都败给了李靖和哪吒,所以如果对方拿出真正实力的话,孙悟空必然没有胜算。而在这一次交锋的过程中,天兵天将之所以会表现得如此柔弱,其实是玉皇大帝在故意成就孙悟空的威名。

这样一来孙悟空在所有妖怪们的眼中,就成了真正的齐天大圣,成了一个可以与天庭抗衡,让玉皇大帝屡次妥协的妖族英雄。然而此时的孙悟空,距离玉帝所期待的形象仍然还有一些差距。

这才是孙悟空最正确的打开方式(狂傲不羁的孙悟空)(3)

因为玉帝要把孙悟空,捧成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人物,而这样做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大闹天宫。于是在天庭里便上演了这样一出闹剧,原本守卫森严的天宫,居然被一个猴子搅了个天翻地覆,中途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阻止,甚至让他一直闹到了三十三重天之上的兜率宫,都没有碰到任何巡查的队伍。

太上老君的炼丹之所,存放着无比珍贵的九转仙丹的地方,竟然没有任何守卫,任由孙悟空胡作非为。这些事情都已经远远超出了常理的范围,也不符合《西游记》中天庭的守卫制度。

比如猪八戒调戏嫦娥的时候,只是在月宫大喊大叫了几声,就被巡查队伍及时发现,并且迅速将他围困在了其中。与玉皇大帝的天宫相比,月宫应该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场所,那里的戒备与守卫力量,也应该远远不如天宫。如此也就更加证明了孙悟空大闹天宫,是一个不符合常理的现象,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孙悟空很快就会被人发现,根本无法搅闹整个天宫。

那么能够让所有人都放松警惕(或者是假装放松警惕)的人,也就只有玉皇大帝了,因为只有他才有这样的权利,去支配所有神仙的行为。他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把孙悟空推到真正的风口浪尖之上,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所做出的光辉事迹。从而也会给人造成一种错觉,让人觉得孙悟空的真正实力,已经达到了可以在三界中横行无忌的地步,连玉皇大帝的天庭都被他当成了自家的后花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没人能够将他奈何。

这才是孙悟空最正确的打开方式(狂傲不羁的孙悟空)(4)

在此之后孙悟空与天兵天将第二次交战时,玉皇大帝的天兵天将再次表现出了弱势的一面。这样一来,研究更进一步烘托了孙悟空的无敌形象,使孙悟空在人们的眼中彻底成为了一个十分强大的象征。雷劈火烧刀砍斧剁,甚至连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都没能将他化为灰烬,这些事情的叠加,让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成为了一个传奇,自从开天辟地没有人达到过这样的地步。

与此同时这也正是玉皇大帝开始收网的时候,他已经把孙悟空捧得够高了,接下来就是孙悟空发挥最终价值的时刻。

当初捧得够高,是为了让他摔得更惨

经过玉皇大帝的多次妥协和退让之后,孙悟空的人生已然走上了巅峰。手下聚集了72洞妖王,加上花果山的本部人马,聚在一起已经是一股十分庞大的力量,同时他还结交了妖族七圣,隐约之间可以形成一股合纵连横的势力。

也正因如此,他的野心和欲望才会无休止的膨胀,不再满足于齐天大圣的位置,转而想要取代玉帝做三界的主宰。在这一刻他的声势,达到了有生以来的最高点,成了所有神仙和妖怪眼中的焦点。但这也是玉皇大帝所期待的情形,孙悟空给人们留下的无敌形象越深刻,就越是能够发挥他的作用。

常言道,欲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这个时候的孙悟空已经足够疯狂,在《西游记》原著中是这样写的:

“这一番,那猴王不分上下,使铁棒东打西敌,更无一神可挡。”

此时此刻玉帝正在做最后的忍让,他要让孙悟空把狂妄的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无敌于三界之间。但是就在孙悟空最为得意的时刻,玉帝出手了!

这才是孙悟空最正确的打开方式(狂傲不羁的孙悟空)(5)

玉帝用实际行动给孙悟空上了一课——“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在孙悟空与众神战斗之际,传旨让游奕灵官和翊圣真君一道,去西方请来了如来佛祖。

此后的事情没有任何悬念,佛祖用自己的大法力,将狂傲不可一世的孙悟空,翻手之间压在了五行山下。人们眼中的传奇人物,妖怪们眼中的妖族英雄,在这一刻彻底落下帷幕。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玉皇大帝从来不曾亲自出手,只是简简单单的一道命令,就摆平了孙悟空这个所谓的齐天大圣。

至此人们才如梦初醒,察觉到原来玉皇大帝是如此深不可测,他所展现出的实力只能用恐怖二字形容。因为经过玉帝的故意抬高,孙悟空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强大人物。可即使他拥有这么强大的实力,依然败给了玉皇大帝,而且输得十分彻底。

前一刻他还在天宫圣地耀武扬威,以一种唯我独尊的姿态,睥睨各路神仙。但是下一刻,他就已经被玉皇大帝请来的佛祖玩弄于股掌之间,甚至他的生死都只在别人的一念之间。

这样的转变不仅让孙悟空始料未及,同时也让那些许多不知道内情的妖怪和神仙大吃一惊。然而越是这样,就越能够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从而也就能体现出玉皇大帝的强大。使人们深刻地感受到,无论什么样的英雄人物,都无法超脱他的掌控,一旦有人超出了他所能容忍的界限,那么等待这个人的必将是灭亡。

这才是孙悟空最正确的打开方式(狂傲不羁的孙悟空)(6)

由此可见,他当初之所以将孙悟空捧得高高在上,就是为了让他摔得更惨。玉帝通过孙悟空,给所有人树立起了一个前车之鉴,孙悟空的前后反差,也在无形中彰显了玉皇大帝的实力

孙悟空的黯然收场

在整个过程当中,孙悟空一直都被玉皇大帝故意制造的种种假象,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同时也蒙蔽了他的内心。他已经分不清自己究竟处在什么样的地位,更不理解人们口中所说的天高地厚,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只知道自己已经强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三界之内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他的脚步。但是他却不知道,其实一直都有一双眼睛在暗中窥视着他,他所迈出的每一步,都在别人的计划之内。那些被他打败的天兵天将,早已将他看成了一个跳梁的小丑,只不过是在奉玉帝的命令陪他演一场戏而已。

还有一直对他不断妥协退让的玉皇大帝,更是把他当成了一个用来彰显自己实力的工具,而且是一个一次性的工具。因为自从孙悟空被压在了五行山下之后,他对于玉皇大帝而言,就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这才是孙悟空最正确的打开方式(狂傲不羁的孙悟空)(7)

他曾经平步青云,也曾风光无限,可到最后却只能以这种黯然的方式收场。他是狂傲不羁的齐天大圣,但同时他也是玉皇大帝手中随意摆布的工具。这是他为自己的年轻气盛和冲动无知,所付出的惨痛代价。

结语

在很多人的心中,《西游记》写的是不着边际的神话,但仔细分析起来就能够发现,书中故事里,其实蕴藏着许多深刻的含义。比如通过对孙悟空和玉皇大帝的深度解析,就体现出了人在年少时最容易触犯的错误,让人清晰地看到了,一个人是如何在别人的故意追捧之下,逐步迷失了自我。

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读着别人的故事反省自己的内心,这才是我们品读名著的真正意义。虽然有些事情我们不亲身经历,很难懂得其中的深意,但是通过分析这些情节中的含义,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的人生规避一些风险,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一些警醒的作用。

本文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