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诗丐

清朝嘉庆帝在位期间的一天早晨,通州城里和以往一样。小商小贩起来支起摊子,准备做生意。这时候有人发现:在官道的旁边,有个乞丐被冻僵了。根据尸体上覆盖了一层寒霜这点来看,这个乞丐多半已经去世了。

其实在古代社会,不论是什么盛世,每年都有饿死人的。因此,一个乞丐被饿死,在当时并没引起太多人惊讶关注,毕竟,这是习以为常的事情。当地官府收到通知后,也照例派去仵作和衙役前去验尸,而后按照惯例送到城外的义庄进行处理。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1)

但是,当仵作在验尸过程中发现乞丐的遗物以后,顿时变得不淡定起来。这件遗物看似平平无奇,只是一张写满了字的纸,但是纸上的内容却让人惊讶不已: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仵作读了几遍这首诗,而后又看了一眼眼前的乞丐。仵作说什么也不相信这首诗出自这个乞丐的手笔,更难以相信:一个乞丐会有这样好的学问。仵作此时掩盖不住激动的心情,将这首诗交给了当地知府。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2)

知府老爷寒窗苦读多年才谋得如今地位,对文章好坏当然有所了解。起初仵作上报说冻死的乞丐写得一手好诗,知府老爷没有当真,只道这是仵作没什么文墨,少见多怪。但是,当知府老爷读了这首诗以后,知府老爷也变得激动起来:这首诗,太有意境了,而且还化用前人典故,一看就是出自饱学之士的手笔。可是,这位饱学之士在自己的地盘上没得到礼遇,更没得到救济,这让知府暗暗难过。同时,知府又产生一种兔死狐悲的心理:大家都是读书人,为什么命运和地位如此千差万别?

知府沉吟片刻,于是吩咐人好生安葬这个乞丐,并树立石碑,以“永嘉诗丐”来命名这个乞丐。

诗歌赏析

所谓“身世浑如水上鸥”,其实是化用唐人的诗歌典故:天地一沙鸥。唐人用来形容人生短暂且渺小,于是用天地间的一个沙鸥,来形容人类。诗丐化用这个典故的同时,也说明诗丐对于唐宋文学典籍有着一定的掌握,并且能做到化用。这在别的朝代或许算不得什么,但是在八股取士的明清时代,其实已经超越了大量的读书人。

“又携竹杖过南州”,则是化用宋人的词“竹杖芒鞋轻胜马”。前两句都引用典故,并且唐宋对应,单看这一点,诗丐的典故运作水平让人赞叹。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3)

而之后的:饭囊傍晚盛残月,可以理解成,夜幕降临,月上枝头,这是多么唯美的一幅画卷?而乞丐的饭囊里,只能盛这轮残月?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乞丐又要挨饿了。但是把挨饿描述如此文艺,并且是在身临其境的状态,这又表达了作者的心态:即便是贫贱状态,也毫不慌乱。所谓“贫贱不能移”,便是指这种人。

紧接着:歌板临风唱晓秋。残月和晓秋相对应,都是让人伤感的事物。残月意味着离别,晓秋意味着萧杀。但是,诗丐却觉得,即便是残月和晓秋,自己依然要保持乐观状态。这种精神,至今让人感到感动。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4)

两脚踢翻尘世界。作为儒家知识分子来说,理想分为几个层级,所谓“三纲八目”,其实便是这些层级的划分。首先要求知、端正心态,而后修身齐家,最终治国平天下。所谓“踢翻尘世界”,可以理解成在衣食无着的时候,诗丐依旧有着宽广的胸怀:在诗丐眼里,尘世的一切对自己来说,都是不值得一提的事情。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5)

一肩挑尽古今愁。西方哲学家尼采一生活在贫困里。但是对于尼采来说,自己却是一个精神世界的超人:尼采眼里,自己的精神可以超越时空,可以和古代大哲相沟通,也可以将精神留在未来的世界。诗丐虽然和尼采既不是一个时代,也互不相识。但是,诗丐和尼采在精神解放方面却是一致的:古今千百事,都可以被自己所承受,所笑看。诗丐眼里的自己,并非嘉庆时代的一个乞丐,而是一个可以和古圣先贤沟通,又可以身后长存不灭的人物。这种思想或许很多人觉得很疯癫,但这却是读书人的一种高傲意境。对于读书人来说,贫贱富贵都是过眼云烟的事情,但精神充实,是可以让自己笑看一切不幸,战胜一切困难的。用当代的话说,叫做内心强大——是的,读书可以让人内心强大。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6)

而今不食嗟来食。孟子认为,贫贱不能移是大丈夫的典范。并且,儒家价值观也以不吃嗟来之食来衡量一个人的气节。其实从诗丐的文采来看,诗丐的能力,在嘉庆朝代想找点活儿做是很容易的。比如说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社会还存在“代写书信”这个行业,更何况嘉庆时代?但是,或许是诗丐生前遭受了某种情感伤害,结果激起了诗丐内心深处的读书人应有的清高和气节,于是,诗丐奉行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想法,于是沦为乞丐。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7)

最后:黄犬何须吠不休。其实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人生成败甚至行为标准,和他人的评论相联系。比如别人讥笑的事情,不论是否适合自己,自己都不会去做。比如小学生之间互相斗富,有的穷人子弟穿着朴素,于是遭到他人讥笑,有的穷人子弟心如磐石,面对这种无事生非不为所动。而有的穷人子弟,可能就这样被人带了节奏,最终陷入沉沦。其实,不同的人不同的活法,只要内心强大,何必在乎一些阿猫阿狗的评论?任何人都不可能讨好所有人,也不需要去讨好别人。诗丐便是看破这一点,于是有了这句诗——其实,这句诗歌对当代人也有教育意义:对于身边那些不怀好意的嘲讽、带节奏,直接将其视为黄狗乱吠就好,不必当回事儿。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8)

其实虽然很多人喜欢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其实,真正的真相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古往今来,被埋没的豪杰、被耽误的英雄未必占少数,但是,因为时运不济,他们没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诗丐就是例子。

如今,随着西方文化的大肆流入国内,古时那种出口背诗的小朋友已经不多了,即便是很多初中生高中生也往往重视数理化,诗词背的断断续续,朝代诗人都搞不清,而诗词才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只有中国人能理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朋友之情……这些都是属于中国人的精神支柱。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9)

很多人会说诗词有什么用呢?看看《中国诗词大会》的武亦姝就知道了,脱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直接将对手打懵。学诗词的底蕴也能够使一个人在其他方面有着不俗的成就:武亦姝16年被复旦附中提前直接录取,2019年更是以613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录取。

而她的偶像是陆游、苏轼和李白。

当自己的小孩在春天说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夏天说出“小荷才露尖尖角”,秋天说出“无边落木萧萧下”,冬天说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时候,你该多自豪!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10)

为什么孩子要读唐诗宋词呢?

被誉为最后一位先生的叶嘉莹先生,一生致力于研究诗词,对中国诗词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她说:

“我小时候一方面背《唐诗三百首》,一方面听他们吟诵。没有人刻意教我,但是我听得多了,自然也吟诵,吟诵惯了,便掌握了诗的韵律 。”

从小就开始吟诵诗词是最好的。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11)

而叶嘉莹先生也悉心甄别、挑选出了自己心目中最适合孩子阅读的中国古诗词: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12)

诗经《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迥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暗。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溯迥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莱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诶。溯迥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13)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14)

……

看着这些诗词,可能小朋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面对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诗词译文又显得枯燥乏味,中南大学杨雨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汤素兰教授和儿童专家王林共同推荐了了一套书《中国诗词大会》。

其中不仅有上述的叶先生推荐的诗词,还有多达1000首经典诗词,并且配上了古代诗歌创作的背景趣图,诗词理解记忆等不同于市面上大多数诗词的特点,小朋友易于接受,家长也能够更好的帮助小朋友理解。

清朝人性最真实的诗(无名的清朝乞丐)(15)

而且这不仅仅是一部适合小朋友的书,它也适合成年人:从《诗经》到唐诗宋词明清佳句,中华几千年的诗词历史也能让成年人一窥文化奥秘。这样即使小朋友不理解,家长也能过轻松给小朋友讲解。

整套书一共8本,却只要68元,单本价格只需8.5,这可能还不够爸爸的一包烟,妈妈的一杯饮料钱,却能够让自己与孩子的文化修养提升,十分划算!

喜欢的朋友行动起来,之间点击下方进行购买,包邮送到家,将金钱积累成自己的文化修养,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现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