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立敏|作者朴素的树|编辑,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没结婚的男人该离过婚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没结婚的男人该离过婚吗(那些没结婚就发生关系的男人能嫁吗)

没结婚的男人该离过婚吗

吴立敏|作者

朴素的树|编辑

梦儿有着很深的“处男情结”,可是身边人的想法却好像和她不太一样。

读者留言

我真的很难接受男朋友不是处男,一想到他曾经和别的女人躺在一起,就觉得很恶心。

啪啪啪这种事不应该留到结婚以后吗?

我家里一直是这么教我的。

我爸妈就我一个女儿,从小就当公主一样养,保护得很好,不能和男生打电话,不能和男生玩,晚上6点前就得回家。我奶奶年纪轻轻就守寡了,一直没再嫁。她总是对我说,女孩子要自爱,生活不检点是会被别人戳脊梁骨的。

所以啊,我得对未来的老公负责,要把最完整的自己留给陪我共度一生的人。当然,对方也得一样,否则我自己是处女,他不是处男,岂不亏大了。

可我身边的人不这么想,和我差不多大的、28到30岁的男生,一个个早就不是处男了。聊天的时候,话里话外都透露着“是不是处,问题不大”。

有病吗?

咨询师回答

@吴立敏

从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你对自己处男情结的心理来源,已经有一些探索了。

你提到了独生女的身份、父母的宠爱和控制、奶奶的思想灌输等等成长方面的信息,也说了自己对所谓处男情结的看法。

同时,你也清晰地观察到,自己执着的情结,似乎和周围的人甚至整个社会的性意识,不太匹配。

所以,你对自己的执念产生了质疑。

梦儿,其实某种程度上,质疑有正向的作用,它意味着你的思想受到了冲击,固有观念开始松动了。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处男情结,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一、 追求“处”,往往是因为自恋

自恋典型的表现之一,就是把对方的某一部分特征当作是对方的全部。

具体到“处”的情结,就是把“对方是否是‘处’”,当作自尊自爱的象征。

内心幻想伴侣可以跟自己一样,没有任何“瑕疵”,完美无缺。

所以很多时候,纠结对方是不是处男,本质上,是在强调自己的自律自爱和完美无瑕。

她们需要“绝对纯净”的关系,而这种绝对化是以“处”来体现的。就像你说的,“要把最完整的自己留给陪我共度一生的人”。

二、 自己不喜欢的别人也不能做,这才“公平”

成长中所受的教育,会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个人的观念。

在留言中,你谈到父母的管束,“不许我和男生打电话,出去玩6点前必须回家”,以及奶奶思想耳濡目染的影响,都让你在性意识上形成了高度的自律。

这种自律的确让你有了很高的性底线,同时,也让你对亲密关系中的“性”,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

心理学揭露过一个事实:我们不允许自己做的,也不会允许别人去做

比如,在性观念上,你对自己要求如此严格,这种严格会下意识地扩散到关系中,要求对方也要如此,这样,内心的公平感才不会失衡。

三、 长大后,你成了当年控制你的人

一个从小被管着的孩子,会逐渐对父母的控制产生认同,然后也变成一个“控制型”的人。

这种控制,一部分来自习得性认同,一部分来自微妙地潜意识传递。

比如,一个女孩从小被教育要纯洁干净,她慢慢就会接受这种观点。但是,对小时候的她来说,这种观点是被强制灌输而来的,所以,一些强加的、无可选择的感受,不自觉地被压下去了,甚至连她自己都没有感知。

长大后,这些感受会通过“你也要这样”的形式,重新被激活。

所以,和有“处男情结”的女生在一起,往往会有强加的、被严厉约束的感觉。

这种感觉,其实也是女生早年被管制时的感受。

四、 “处男情结”,有时只是逃避的借口

心理学里,有一种不安全依恋模型,叫做逃避式依恋

当一个人内心深处,对于亲密关系不够信任、缺乏安全感时,会很害怕进入其中。

当他们面对恋爱、甚至结婚时,会下意识地找一些理由来说服自己,达到逻辑自洽。

比如“我有处男情结”,这样的理由,一方面告诉自己,我不是不想谈恋爱,只是没有符合要求的;一方面又合理地逃避了潜意识对关系的恐惧。

这样扭曲的防御方式,会导致自己在关系里不断地蹉跎,难以抉择。

五、对感情负责,不只是保留“完璧之身”

处男情结的产生,涉及到这么多方面的原因,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脱困呢?

我们一步一步来。

1. 了解自己的情结来源

我们每一个观念、情结,都有其来源。

比如,你的情结一部分来家庭教育、父母爱的约束、奶奶的观念传递,以及对于别人评价的在意;而更深层的部分,还可能来自我们上述的“自恋”、不公平感、对于控制的内化,或者是逃避式依恋。

当我们把这些成因清晰地写出来,就可以清晰地、形像化地看到自己的“处男情结”是什么样的。

看见,才有改变的可能。

2. 重新梳理自己的认知

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构建了很多认知,这很正常。

比如,在关系中,你对于负责的理解是,要对未来的老公负责,就是要把最完整的自己,留给共度一生的人,对方也要一样。

这的确是“负责”的表现之一,但如果只专注在这一种解释上,往往会忽略掉其它更丰富的含义。

比如,负责还包括,对于彼此的理解、沟通、接纳和包容,以及对于共同建设未来的意愿等。

梳理和松动自己成长中形成的僵化认知,可以让选择和关系更有弹性。

试着将自己一些固有的观念列出来,可以是自己发现的,也可以是身边的亲友提出的。

然后一一梳理:它们是什么样的,怎么产生的,是真的 “正确”吗,有什么样的影响,可以怎么改变。

不用一下子列完,可以随时想到,随时梳理。

这样慢慢地,你就不会太执着于一些原有的想法了。

也就可以更轻松一点。

3. 勇敢进入关系,感受不同的细节

我们做心理咨询,有一条潜在目标:促进来访者改变。

我们不管做多少共情、理解和分析,实际上都是努力和来访达成一致,对目前的困境说再见。

所以,面对自己已有的认知和模式,如果它们对你造成了困扰和影响,那我们要勇敢一些,

去尝试了解它们,梳理它们,进而打破它们。

试着进入一段关系,去感受关系中更丰富的细节,而不只是“是否是处”。

他身上有你喜欢的特质么?有趣、情绪稳定或是学识渊博。

你能感受到他对你的在意么?会理解你、包容你,和你一起设想未来。

你抛出的每一个话题,他是怎么回应的呢?

每次望着他的眼睛,会不会心跳加快?他呢?

多去感受亲密关系中的细节,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改变。

改变是很不容易的。

如果在尝试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别着急,心理咨询师专业的陪伴,相信可以成为你前进路上有力的支持。

以心理学家荣格的一段话作为结束:

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却称之为命运,当潜意识被呈现,提升到意识,命运就被改写了!

写在最后

如果你也有困惑想和人聊聊,可以找咨询师,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我们会定期选取一些留言,邀请咨询师来解答。

你的个人信息将会被隐藏,请放心。

希望在你最孤独的时刻,能在这里找到光。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