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生活费加学费又让无数吃土少年少女们感受到了自己的贫穷。如何艺术性的告诉爹娘自己很穷是热搜上经常被讨论的技术性话题,大家表情包,卖萌撒娇无所不用其极,可见哭穷是一门艺术。文人们善于言辞,利用只言片语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贫穷,同时还要文采奕奕,内涵丰富,着实考验能力。

但是文人的哭穷却不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哭穷,他们的哭穷背后往往隐藏着胸怀天下的大义,本期我们就聊聊古代文人对待“”的看法。

一、杜甫

要说第一哭穷大户,当属杜甫,毕竟他确实是穷,而且文采无人能及,二者相加是他的哭穷既有技术内涵而又充满了真情实感。

杜甫名言名句经典语录(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1)

杜甫其实出身不算太差,家里世代为官,但是他父亲去世的比较早,尚且年轻的杜甫就开始了无依无靠的长漂(长安漂泊)生活,这段穷苦的生活让他后来回忆起来依然百感交集,写出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这首诗:“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这首词从诗名上看就能看出是写给一位高官的,那么这时候杜甫哭穷的目的显然已经比较明确了,除了确实是很惨想感慨一下以外,也是向朝廷高层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生活凄苦的处境,以此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

类似的文句还有《进雕赋表》:“惟臣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奔走不暇,只恐转死沟壑,安敢望仕进乎?伏惟天子哀怜之。”

这不是诗句,而是杜甫呈进给皇帝的表(不是表格,而是一种给帝王陈情言事的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里面也把自己的情况写的非常之凄惨,寄人篱下,衣不蔽体,下一秒就要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请皇上可怜可怜我吧,我不恳求一官一职(才不是),只求您可怜可怜我啊(爆哭)。

这种以退为进的手法杜甫显然是用的非常好,把自己的情况描述的极为凄惨,又不直言想要做官,而是打感情牌。类似于现在小朋友懂事的说自己不要你反而觉得孩子太可爱了要多给点的思路,可见技术性哭穷是多么的重要。

杜甫名言名句经典语录(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2)

不过这种对自己功利性的哭穷并不是就不好,杜甫本身怀才不遇,利用自己的文采去寻求出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而且他始终是一名心怀天下的人,他为别人哭穷比为自己多得多,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面上来就是“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自家屋子只有茅草,一刮风下雨顶都没了,但是到最后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种济世之心,是杜甫作为一名文人的信仰和坚持。

即便怀才不遇,生活困苦,杜甫也并不是一味地自怨自艾,虽说他写过不少卖惨的诗词反应底层人民的辛苦,但是面对自己的境遇,他却并不像是上文那样真的把自己看得如此悲惨,反而是乐观的,比如这首《空囊》:

“翠柏苦犹食,晨霞高可餐。世人共卤莽,吾道属艰难。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前几句可以看出杜甫吃穿住行没有一个好过的,但是最后却调侃道“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并不把没钱当做一件羞耻的事情,反而是乐观面对,一钱足矣。

二、孟郊

除了杜甫,其他大佬们哭穷也是得心应手,比如写《游子吟》的孟郊。

《游子吟》里面孟郊的母亲为他“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亲自为孩子做衣服做鞋子,不仅仅是心意,也可以看出孟郊不算是十分阔绰,毕竟如果家境良好,也不需要母亲连夜赶制衣裳。

而且,孟郊比杜甫还要怀才不遇,四十多岁才中进士,他在考科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生贫穷的低谷,写出了《秋怀》一诗:“秋至老更贫,破屋无门扉。一片月落床,四壁风入衣。”

这个是真的太真实太凄惨了,房子连门都没有,只能与共处一室,可谓是终极版家徒四壁的写照。

但是就算是“郊寒岛瘦”的孟郊心里面挂念的依然是“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愤怒的谴责肉食者不顾百姓生死,那么寒者有一天哪怕变成蛾子,也要冲向富贵人家饰有华彩的灯烛……

杜甫名言名句经典语录(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3)

三、元稹

还有渣男选手元稹,虽然他在感情上是渣男,但是每一个渣男都有一个深爱的人,这个人不是白居易,是他的发妻。

元稹的发妻同元稹在一起的时候,元稹还十分贫苦,并没有名满天下,也没有高官厚禄,后来发妻早逝,元稹忆起故人,写了《遣悲怀三首·其一》来感慨斯人已逝:

“谢公最小偏怜女,嫁与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第二句和第三句形象写出了当年生活的窘迫,挖野菜没衣服穿的生活虽然已经不再,但是同自己度过那段艰难的时间的人也不在了,现如今我有了钱,却没有了爱人,只能祭奠爱人的亡魂,然后只好和白居易快乐写诗这样子。

但是就算是这样一个经常写卿卿我我的元稹,忧国忧民起来也是毫不逊色,元稹在《酬别致用》里直接说:我发达的时候要考虑治理“亿兆”,但是贫穷的时候也要考虑“毫厘”。

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达则济亿兆,穷亦济毫厘。——《酬别致用》(节选)


所谓君子固穷,韩愈一篇《送穷文》也表达了文人君子们看待“穷”的态度。正如刘禹锡《陋室铭》中所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王勃在《滕王阁序》里也直言: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中国文人的这种清贫观念可以上溯到儒家的孔子,孔子夸弟子颜回的时候说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穷不是问题,穷到失去了梦想才是问题。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更难得的是在穷苦之中还有一颗济世救国的心,这才是诸位大家们文字中最深刻的信仰。

文/特约作者 元气爆破少女乖酱

图/网络

参考资料/《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进雕赋表》、《空囊》、《遣悲怀三首·其一》、《酬别致用》、《滕王阁序》、《秋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