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则新闻《广州拟发2100万杰出人才大红包:广汽董事长拟获500万》,发了两句牢骚,刚才去看,原文删掉了。

拟参评什么意思(拟获可以吗)(1)

随手一搜,“拟获”为数不少,有71000篇之多,感觉有必要说道说道。

拟参评什么意思(拟获可以吗)(2)

拟,有很多意思,其中之一是计划、打算之义;获,本是擒得,一般用作得到、取得、收获、获得之义。

在公文写作中,“拟”还有较为特殊的涵义。拟办、拟定、草拟、拟订、拟稿、拟议、拟作、拟制、拟用、拟经、拟建、拟核、拟奏、票拟、拟断、拟宪、定拟……等等。

看出来没有,“拟”的用途是酌办、预办、建议处理、以供参考之类。以“票拟”为例,明代,大臣给皇帝上奏折,皇帝看不过来,于是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与大臣的奏本一同进呈皇帝裁决,这个过程称为“票拟”。如果皇帝同意内阁的意见,批一个“准”“准办”。

在行政管理中,很多机关对于某些事务只有执行权,没有决定权。他出具的办事意见需要上级审批(授权)才能实施,那么他承办过程的意见就叫拟办意见。

在大多数情况下,上级都会批准下级的拟办意见,因此拟办意见的呈文往往就是决定事项的格式和内容。


在行政实践中,假如B部门要给C部门或个人颁一个奖必须要得到A上级的同意。大概过程是这样的:①授奖部门B拟办→②上级部门A批准→③授奖部门B颁奖→④C获奖。画出来大概是:

拟参评什么意思(拟获可以吗)(3)

如果这个奖比较重要,在拟办阶段必须有一系列遴选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公示”,一般到了公示阶段,授奖部门就要将自己的拟办意见公布出来。同理,拟资助、拟授予、拟定、拟作、拟建等等公文写作词语都是这个阶段公布出来的。例如:

好了,B部门在公示及向上级机关A请示阶段,可以说“拟授”“拟定”之类的话,作为获奖、获批的C部门或个人可以这么说吗?其他第三者可以这么说吗?

拟,是B部门的权限,具有行政法权的基础。C以及其他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没有这个权力,你有资格“拟”吗?

一句话:B可以说“拟授某奖给C”,但C不可以说“我拟获某奖”,其他单位和个人也不能说“C拟获某奖”。

从逻辑上讲,拟,是未发生的事,获,是已发生的事,“拟”“获”放在一起不觉得违和吗?

我/他计划获得一个奖,我/他计划获得一个项目,我/他计划获500万奖金……

我就问问你别扭不别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