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秦国就有一种圆孔铜钱,俗称“圜(圆)錢”,这里要说的是我国近代清朝晚期开始制造的大银圆-壹圆銀幣的演变历史。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1)

清末龙洋银圆•民国大小头银圆壹圆銀幣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2)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3)

清朝乾隆后期,我国沿海海禁渐开,许多海外贸易银圆进入我国沿海地区交易,最早的是西班牙的“本洋”,之后还有墨西哥“鹰洋”,欧美日本的贸易银圆也逐渐增多;这些银圆成色重量比较统一,枚重27克,含银约九成,沿海地区喜欢使用并方便交易,这就是一块(壹圆)银圆的来历!不过,由于我国当时普遍使用银两,而且成色高于银币,导致大量足银外流,国外专门有用银圆套购我国足色白银,使得国家损失严重。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4)

法兰西坐洋贸易银圆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5)

美国拿花贸易银圆壹圆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6)

美国拿帽贸易银圆壹圆

19世纪末的光绪年间,全国各省开始機製本省的各种银圆,壹圆银币枚重七钱二分(26.6克),含银九成,基本和当时国内泛滥的外国银洋一致,不过早期的清朝龙洋只标注“庫平七錢二分”而不注明“壹圆”,实际上清廷还产生过银币用“圆”还是“两”的争议;最后宣统年间,确定了银圆的“圆”“角”单位,不过马上就迎来了辛亥革命后的中華民国。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7)

各种壹圆硬币

民国初年,全国的流通银圆还是世界各国的贸易银圆和龙洋混杂使用,北洋政府于民国三年正式发行国币-袁世凯头像壹圆(俗称袁大头),中圓和貮角,壹角银币,由于制造精良和成色标准,不出几年,袁世凯银币基本统一了国内货币的流通市场。北伐战争基本胜利后,国民政府制造了大量的孙中山壹圆银币(俗称孙小头),重量成色也很好。除了以上两种法币外,民国30年代发行过孙中山帆船壹圆银圆(1932-1934年,俗称船洋),数量也远远少于大小头,所以名气不大;至1935年开始,蒋介石国民政府停止流通銀幣而发行法币纸钞收缴市面的银圆,法币纸币一直流通到了1948年的经济崩溃(又发行金圆券和银圆券),1949年才又出现了极少的几种地方性壹圆银币。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8)

清代民国壹圆銀幣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9)

進代银圆辅币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10)

清代银圆辅币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11)

民国银圆辅币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12)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13)

奉天机器局壹圆银圆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14)

壹圆銀幣背图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15)

壹圆銀幣正面圖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0月1日),除了西藏和新疆外(据说有后铸三角元大头银币),全国都使用第一套人民币纸币,所以没有任何硬币被制造。新中国壹圆硬币的制作始于1980年,俗称“长城币”,直径32毫米,镍铜材质,制造也精美厚重十余克,连续7年,不过1982/1984/1986年的套币都不进入流通而稀少。1991年开始发行了小型的牡丹花壹圆硬币,直径25毫米,材质铁合金镀铬;1999年开始,又改版菊花壹圆,直径重量不变;2019年开始,继续改版如今的小型壹圆硬币,直径22.25毫米,材质不变。

一枚20年前的一元硬币价值(我国近代的机制壹圆硬币小议)(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