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白云区这个名字来源于白云山一样,

每一个名字,

都有着它特定的意义。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1)

在白云区,有着许许多多的村落,

这些村落村名的由来,

或有着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

或因地形地势的形象性,

其中,大抵都寄托着众多白云人的美好愿望。

关于你们村的村名是怎样来的?

可能你自己都不一定知道!

园夏村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2)

清代道光年间,杨姓从穗丰石船分居到此,在平坦如晒场的坡地建村,取名禾堂岭。1936年,石湖村民在鲇鱼山东头路边建了一座白灰山坟,后人把山坟以东称作“白山洞”,因而得名。

米田埔(太和)

传说乾隆十年江姓先祖到此开基,村后小丘顶有一露天巨石,石面平坦可晒谷。晒谷时,有金鸡带仔啄谷,驱则入洞,洞有米溢出,村民欲多出米,就把洞凿阔,米不再出。原来,这一带是宽阔冲积平原,是种植水稻的良田,故后人称为“米田埔”。

米龙

即米田埔和龙陂口的合二为一的简称,1973年兴建和龙水库时,与和龙分出成立行政村才称“米龙”。

石湖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3)

元代谭姓到此开基,村前有个小石山,石中有个积水潭,以“石湖”命其村名。

鸭池塘(太和)

曾姓于1875年到此,挖塘养鸭为生,后在此安居,被称为鸭屎塘,后人忌“屎”,用谐音,用“鸭池塘”。

营溪村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4)

营溪黎姓开基时间,筑高墙围村,形似兵营。村边有溪流,南面有石湖村,故取名“石湖营”,1920年,石湖、南村两村发生水利纠纷,石湖营被误为石湖飞庄,导致40余人被惨杀。为避免误会,改名“营溪”。

棠涌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5)

过去,棠涌村村前有一条小涌,发源于白云山西侧,向西流去,因涌水相当湍急,在村前的平畴田野上竟冲成了一个小水塘,于是人们就把村庄称为“塘涌”,后来改为“棠涌”。

江夏村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6)

因村山丘环绕,故有岗下村之名,一白多年前曾称“峻岗”。后由于粤语同音字通用,使用江下村,后又改称江夏村一名。

鹤边村

因有群鹤在此筑巢栖息,故名鹤边。

新楼村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7)

来自网络。

由于清朝时村中有一青砖高楼,故取名为古楼场。在新中国成立后,破旧立新将“古”改为“新”,成了如今的新楼村。

科甲水

科甲水相传由蚌湖村姚氏迁此建村,原名姚屋村,后白沙湖杨氏村民迁入,祈望子弟科甲及第,故名科甲。村旁小河为科甲水,后作村名。

竹料村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8)

相传在南宋朝代,始祖冯振龙在南雄珠玑巷携孙儿迁来此地,寄居在一间和尚寺中。和尚见祖孙两人艰苦度日,劝其续娶妻室,因此,人口逐渐发展。因和尚寺建在竹园中,此寺亦叫“竹林寺”,竹料其名由此而来。另一传说,在古代某朝代,官兵追拿贼党,由于限期已到,官兵便隐瞒禀报说此地“捉了”,表示已捉清光,以后便把此地叫“捉了”,后来根据此地长有很多竹,便依其谐音定名为竹料。

米岗村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9)

米岗村原叫米湖村,山岗湖水,一高一低,互相映照。后南宋时改为以山定名,因村东有个山岗叫米岗山,故而得名米岗村。

寮宷村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10)

据传,建村时,村里人请来地理先生,地理先生说,这块地是出官的吉地,“寮”即“官僚”,百官同僚的意思,“宷”即好地方,吉地的意思,故取名寮宷村。

安平村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11)

原安平村别名安平庄和黑泥庄,因庄小人稀,经常受恶人的欺负。到了清代年间,村里出了一个当官的,恶人再不敢来欺负,从此,村民都能平平安安过日子,故正式改名安平村。

大纲领村

建村时,因在山岗上建屋定居而取名大岗岭。后因孙中山遗嘱有建国大纲和共同纲领的提法,为了纪念其伟大意义,而改名大纲领。

乌溪村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12)

这里原是乌溪迳,500多年前,周、骆两姓在这里建村,定名乌迳村,后周姓发展壮大,为纪念先祖周廉溪,故得名乌溪村。

大罗村

宋代,罗岗镇黄陂山下村民罗姓人迁入此地定居,故叫罗村,传说祖先罗贵有十子,其中第五子属长辈,故其住处得名大罗村。

东凤村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13)

(来自网络)

建国前,由于无水耕作,村民以砍柴度日,曾称柴落村,后因该村地形似一只凤,故得村名东凤村。

虎塘村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14)

别名火塘,清康熙年间,何、林、钟、张诸姓在此建村,因地名叫虎园岗,故得名虎园岗村。后龙塘人大量迁入,张姓人多,故改名“虎塘村”。

白沙村

相传在南宋时代,黄姓人在此定居,村中大鱼塘底为白色沙泥,故得名“白沙村”,一直沿用至今。

良田村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15)

(来自网络)

相传明朝以前由于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粮食年年丰收,产量多,远近闻名,曾有禾丰村之称,后改称“良田”村,沿用至今。

金盆村

相传明朝时代由姓谭人先建村,后谭姓迁走,姓宋人迁至此地,他走到金树盆(地名)时,才发现漏了一只洗脚木盆,想返回拿,一妇女说,不要拿,把金脚盆留下吧!姓宋的人听见后,觉得很有意头,便以金脚盆之名立村,故得名“金脚盆村”,另有一种说法,金盆村地形像一个盆,故得名“金盆村”。

华坑村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16)

相传明朝,此地先由陈姓、洪姓开居,当时有座古庙的石碑和大铜钟刻有“和睦村”和“画村”字样,明朝隆庆年间,冯姓由竹料大巷迁居此地,因“画”是“华”的谐音,故更名为华坑村。

沙田村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17)

相传在清朝,此地已有人家定居,因土地沙质较大,故得名“沙田村”。

田心村(太和)

清代康熙年间,朱、黎、黄、田四姓在此建村,田姓族人忠厚老实,深得人心,后人为怀念田姓功德,称此村为“田心”。另一说,此村因建在大幅农田之中心地带因而得名。

太和庄

太和庄原名蛇头庄,因村前有一土墩如蛇头状而得名。太和在建墟后,时值太平盛世人际和睦,“蛇头”之名令人生畏,故更名“太和庄”。

谢家庄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18)

(来自网络)

公元1750年,谢德锡向苏姓买地建祠,在挖基础时,出土一块石刻“谢家庄”,说明古代已有谢姓在此居住过,遂以“谢家庄”命其村名。

大源村

因地处群山,山泉源流丰富,平原周围山岗围绕,形成谷地,故名“大源洞”,简称“大源”。

沙亭岗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19)

古时候,帽峰山山洪很猛,流沙冲积于下游,遇到山岗阻流,大面积流沙积于岗脚,当时溪阔无桥,故设渡口。据《广州府志》记载:“竹料、沙亭、大步等渡即因渡以名其地”,故称沙亭(停)岗。

金窿(太和)

1843年张姓建村时,挖出含金矿石,又地处山窝,故取名“金窿”。

黄庄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20)

黄庄人不姓黄,先民黄氏在此建村时称为黄庄,当时范姓先祖是黄姓雇工,后黄姓另迁他乡,把村地让给范姓,黄庄之名却沿用至今。

头陂

广州白云区姓黄有哪些村(白云区众多村落的村名怎么来的)(21)

(来自网络)

明代崇祯年间,朝廷命官罗起凤,竹料罗村人,为引水灌溉其家乡农田,在帽峰山西麓溪流中段建陂蓄水,开圳引水,后人称此处为“头陂”。清代道光年同续建“二陂”和“三陂”。

没找到你所在的村?

欢迎留言,让我们知道,你们村的由来!

图|石建华

编辑|小兰

(本文由“白云时事”原创发布,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公众号不得转载改编。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