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木科学你可能不会相信,世界上生命力最顽强的生物,既不是“小强”蟑螂,也不是那些为人熟知的动物,而是一种仅有1毫米长的水生生物,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地球上有史以来咬合力最强的动物?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地球上有史以来咬合力最强的动物(世界上最命硬的动物)

地球上有史以来咬合力最强的动物

文|伊木科学

你可能不会相信,世界上生命力最顽强的生物,既不是“小强”蟑螂,也不是那些为人熟知的动物,而是一种仅有1毫米长的水生生物。

宇宙射线都杀不死的水熊虫

1777年,德国动物学家Johann August Ephraim Goeze首次发现水熊虫,由于这些微小的生物行走方式跟熊神似,他便将其命名为“小水熊虫”。

后来,意大利生物学家Lazzaro Spallanzani将水熊虫命名为“缓步动物”。

“水熊虫”指的正是缓步动物,只有几十微米到1.4毫米那么大。它们多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湿土壤以及苔藓植物的水膜里,少数生活在海水的潮间带。

很多动物在幼年期、成年期的外表有很大不同,而水熊从一出生就拥有成年的体态,只不过大小有区别。它们一生要经历多次脱皮,以此适应身体的长大。

水熊有四对短而粗的附肢,附肢末端有爪,行动非常缓慢。胖乎乎的水熊虫看上去有些呆萌,但可爱的外表下是超强的适应能力。

很多种水熊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不管是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山,还是海拔4000米以下的深海,都有它们的身影。

它们不仅能够忍受高压,还十分耐热、耐寒,被认为是“最耐热的动物”。不论是150℃的高温还是零下200℃的低温,它都能生存下来。

甚至,就连人类害怕的宇宙射线,也无法将水熊虫彻底杀死。

2007年,欧洲航天局将两种水熊虫送入太空,将其暴露在真空中。

水熊虫接受的辐射水平很高,如果是人类,早已灰飞烟灭,但是水熊虫,却有三分之一活着回到了地球。这些幸存者中,又有10%尚未丧失繁殖能力。

更厉害的是,在2017年,有科学家模拟了人类灭绝的场景,比如超新星爆发毁灭地球、小行星撞击地球等等。但是在每一种情况中,水熊虫都顺利存活。可以说,水熊虫简直就是“与天地同寿”的存在。


水熊虫的“复活”秘诀

为什么水熊虫能在各种各样的极端条件下生存?它们有着“独门秘诀”——隐生。

水熊虫的隐生性可以分为4种,即:低湿隐生(Anhydrobiosis)、低温隐生(Cryobiosis)、变渗隐生(Osmobiosis)及缺氧隐生(Anoxybiosis)。

顾名思义,在环境极度缺乏某种条件的时候,它们会进入相应的隐生状态,蜷缩成“小桶”;等条件改善时,再“复活”苏醒。

比如,水熊在淡水中会窒息,如果将其放置到淡水中,它会“变渗隐生”。可如果3天内将它放回到海水里,它又会恢复生机。

1983年,两只水熊虫被储存在零下20℃的冰箱里,30年后,被放到水中的水熊虫开始舒展身躯,后来卵子还孵化出了14只水熊虫。

其他的生物,遇到缺水、缺氧的情况通常是命不久矣,但水熊虫可以通过“隐生”,长时间处于一种假死状态,停止新陈代谢,等条件改善就有几率复活。

“取其精华”的小能手

肉眼难以察觉的水熊虫,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顽强的生物?关键在于一种特殊的基因。

苏格兰爱丁堡大学和日本庆应大学带领国际研究团队,对两种水熊虫进行基因测序,并将其与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序列比对。

研究显示,水熊虫之所以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是依赖于一种特殊的蛋白。

这种蛋白易溶于水,在水熊虫进入隐生状态后,这种蛋白会取代其体内的水分,将细胞变成晶体状。

这种蛋白能够保护水熊虫的细胞结构,直到再次遇到水。

在深入的实验中,科学家发现,大量参与表达的基因都跟DNA修复有关,这也是水熊虫能够在遭遇宇宙辐射后依旧活蹦乱跳的原因。

此外,水熊虫身上还有一些基因,有助于预防DNA氧化损伤。

有趣的是,在另外一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水熊虫是个“取其精华”的小能手。

水熊虫的基因组中,有17.5%的基因来自其他物种,其中大多数属于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科学家推测,水熊虫的特殊能力也许跟外来基因有关。

科研灵感

神奇的水熊虫吸引着科学家去探索了解,也给了人们许多科研方面的灵感。

比如,受到水熊虫“特殊蛋白”作用的影响,科学家在2015年研发了一种新型的玻璃材料,可能有助于提高LED灯等设备的性能。

此外,也有专家想到:水熊虫的特殊蛋白,能否用于保护人类依赖的脆弱蛋白,比如疫苗和血库中血液的蛋白。

我们缺乏能够安全、稳定保存细胞和生物试剂的新技术,尤其是如果要运输到偏远地区、缺少冷链基础设施的地区。

苔藓中的水熊虫

水熊虫能在极端环境下生存,有着自身独有的特殊蛋白,如果科学家们的研究顺利进行,那么很多地区的疫苗供应以及血液保存会变得更加方便。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