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好为老师,中国第四代导演、艺术家、有名导演、第四代电影人,“电影伉俪”:王好为、李晨声,编剧、制作人、电影导演,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历史上十大太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历史上十大太子(王好为有哪些故事)

历史上十大太子

王好为老师,中国第四代导演、艺术家、有名导演、第四代电影人,“电影伉俪”:王好为、李晨声,编剧、制作人、电影导演。

有人说剧本确定后,演员就是电影好坏的决定因素,一个好演员能让电影添彩儿、一个不合适的演员能把戏给演砸了。作为《瞧这一家子》的导演,王好为庆幸的是她选对了演员。尽管时隔三十年,她还是忘不了当初拍戏时刘晓庆带给她的惊喜。那个狂笑啊、咯咯笑,跳舞的时候笑得能坐在地上,而且在冷饮店跳舞、气得她把鞋都拖下来、咣一扔,这些东西都非常地冇色彩、有性格色彩。包括你到书店碰见老胡、很不耐烦的那种服务态度吧,这都非常好。自己还问她,自己说你这怎么演得那么传神啊,她说你不知道、我观察我们组里某一个人,我觉得她就有点儿像这个人物,我从她身上还吸取了一些东西。

1979年,王好为三十九岁,是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一名普通导演,这一年刚刚开始她就陷入了忙碌的工作中,这一切都是为了剧本《瞧这一家子》。这个本子呢,是他们厂一个电力车间的工人写的,他写了初稿交到文学部,自己一看觉得这个作者还是很有幽默感的,虽然当时还比较粗糙,自己就很愿意接触这个作品。后来领导同意自己和这个编剧一起体验生活,在北京、上海、常州访问了几十个单位,纺织厂、毛纺厂啊、丝绸厂啊、手套厂啊,还有书店啊、剧团,改了六稿。剧本终于定稿了,但是王好为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把它搬上银幕。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电影事业在过去的十年里一直停滞不前。虽然已经年近四十,王好为却迟迟没有机会独立执导电影,就在这时、她听到一个消息。为了鼓励新生的电影创作力量,北京电影制片厂准备成立两个青年摄制组,其中一个就是《瞧这一家子》,而且王好为还被确定为这部电影的导演。高兴劲儿还没过呢,厂里又传来了不同的声音。当时领导层意见也不一样,每上一个片子党委要讨论,有的党委委员、还是很重要的领导同志就对他们很不放心,他说这要拍砸了怎么办呢,那几十万交给她、这收不回来成本谁负责任啊,是文化部赔啊、还是怎么着呢,就是对他们很不放心吧。但是后来厂里还是坚持推上这两个组,初学乍练,当然条件还是不好啊,他们组自始至终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摄影机,因为摄影师他应该熟悉某一个固定的机器,那时候就是摄影车间哪个机器空下来、他们就用哪一个,连一个固定的机器都不给他们配备。虽然争议很大,剧组总算成立了,在这个组里,美术、摄影、录音都是新人,王好为的压力可想而知,但无论压力有多大,王好为都没有失去信心,因为电影对她来说是一个从小就有的梦。早在六岁时,她就曾跟随着自己的姨母、著名演员张瑞芳亲眼看过电影《松花江上》的拍摄。所有的场景都好像真的一样,这个给自己印象很深。而且导演的嗓门特别大,金山、很有名的导演,他都是用英文来说开始、停,而且很有权威,大家都得听他的反正是,这是最初的印象。童年的经历让王好为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份兴趣伴随着她成长,为她的中学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自己觉得自己好像从初一到高三每年都在演戏,在班上、在学校演出,后来还演到北京市少年文化宫去了,演得还不错,还得到了一些称赞吧,当然都是业余的了,所以就慢慢地培养起了这样的兴趣。那时候看了很多(前)苏联电影,尤其是学生早场、五分钱一张票,学校也经常组织。有时候下午放学之后看电影,尤其是星期天早场那自己就场场不落。王好为看电影跟其他同学还有点不一样,每次看完电影后她都会写信给自己的姨母张瑞芳、跟她聊聊自己的感想。渐渐地王好为已经不满足于只做个银幕外的观众了,她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够拍电影。1958年王好为高中毕业、她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他们班入学的时候是二十一个人,女同学五个,因为他们说是导演这个工作啊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身体要好,所以女学生招的比例就少一些,一贯是这样。而且他们那个老师们啊,一般都是(前)苏联专家、那时候在电影学院办了导演进修班、摄影进修班、表演进修班,很多人都在那儿学习过,所以整个儿的教材呢是(前)苏联电影大学的那套教程。

四年的学习,为王好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62年王好为毕业,被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北影厂最为辉煌的阶段,以水华、崔嵬、凌子风、成荫四位著名导演为中心,北影厂形成了四大创作集体。《青春之歌》、《林家铺子》、《早春二月》都是这一时期出品的电影佳作。王好为加入的是第三创作集体,在凌子风手下当起了场记。从弄剧本到分镜头到拍摄、到后期录音,场记是最能学习,场记是跟导演时间最长;副导演他要独当一面,他要管演员啊、管化装、服饰、道具啊,他去干他的事。只有这个场记永远跟在导演身边,像个秘书似的。所以导演的一言一行我们都了解,他的任何想法我们都知道。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自己觉得基本功对我们来说等于是打的还比较扎实。有从小就积累下的兴趣、又有科班学习和多年工作打下的基本功,此时的王好为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唯一欠缺的就是独立执导的经验,但她的性格一向是压力越大、动力也就越大。尽管电影《瞧这一家子》的筹备工作困难重重,王好为却卯足了一股劲儿、我非得把这部电影拍成。新人多经验少大家可以一起摸索,拍摄的资金不足那就省着点儿花。在摄制组齐心协力下,困难一点点地得到解决,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十年文革,中国的喜剧演员出现了断层,王好为到哪儿去找合适的演员呢。

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1979年4月、王好为的导演处女作《瞧这一家子》马上就要开拍了。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车间主任老胡一家的故事。喜剧色彩主要体现在一群年轻人身上。喜剧,在中国大银幕上已经消失了好多年,年轻的喜剧演员就更是不好找了。偶然间王好为看到了正在北影厂拍摄《小花》和《婚礼》的刘晓庆。自己就是在院里看到她,自己觉得她这个形象还挺好的,然后就了解她在那两个组有角色,后来自己就调了她在广州拍的《同志感谢你》,写一个清洁工的,觉得她还挺会演戏的,就是这么一点儿了解,所以后来自己就把本子托别人给了她了。自己说请她看一看,看完以后呢她回过来说、我可不演正面人物,她不愿意演姐姐,她说我不演那大正面,她原话是这样。我对这个张岚还有兴趣,自己说我恰恰想让你演的就是张岚。张岚是《瞧这一家子》里个性最鲜明的一个角色。王好为请刘晓庆出演这个角色完全是出于直觉,这直觉到底准不准,王好为心里也没底。也是冒着风险吧,请她来扮演这个角色。第一场戏就是她满头带着发卷接待老胡他们上门关于退裤子的那场戏。拍那场戏的时候自己就极其兴奋啊,自己就觉得这个演员真是选对了,就是她那个节奏感、分寸感、幽默感太准确了。虽然她的戏不多,有限的几个场次,但是每一个镜头她都非常珍惜、极其用功。刘晓庆的出色表演,让王好为松了一口气。但外界议论的声音并没有完全停止,有人又开始把质疑的目光集中在男主角陈佩斯身上。刘晓庆之前虽然没有演过喜剧,但她毕竟在《南海长城》、《同志感谢你》等影片中担任过主角;而陈佩斯当时却是个无名之辈,只演过一些小角色。大家都在好奇王好为到底为什么要选陈佩斯呢。自己看过他演的《万水千山》,演一个匪兵、非常精彩,虽然是一晃而过,但是印象很深,就觉得他很有才能、给自己的印象。后来又看过他在峨影厂拍的一个片子演一个特务,其他就没有了解了。陈强老师说了嘛,自己说好好好、来试试吧。让他跟方舒做了一个人物关系的小品。自己太兴奋了,自己说就是他,他完全是一个喜剧的好材料,演喜剧绝对是会出彩的,后来就肯定他了。而且亲父子演绎父子那当然是天作之合了。王好为一眼看到了陈佩斯身上的喜剧天赋,嘉奇这个角色既懒惰又善良,既自负又可爱,演起来难度很大,为此陈佩斯很是下了一番苦功,这让王好为更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自己这么些年拍戏从来没有见到任何一个演员这么用功,他有一个大表贴到墙上,像一个墙壁报那么大,这个人物所有的动作、戏剧动作,情绪的发展啊、节奏啊,他有一个大表,哎呀、自己觉得他真是很用功,而且陈强老师恐怕底下也帮他做一些功课。那时候自己有的时候也不回家,住在厂里头那个办公室,自己和李晨声,就凑合着吧、也没有床,就是用搭布景的地板、支了两个铺,他们就在那儿、晚上经常在那儿工作,陈佩斯很多次的找自己,这个怎么着、那个怎么着,就各种各样的想法吧,想法也很多。1979年夏天,《瞧这一家子》在全国公映,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王好为坐到电影院里,想听听观众对这部电影的反应,她听到的是一阵阵发自内心的笑声。编剧他还做过统计、一共有多少次笑声,他告诉自己、观众很喜欢。因为第一个全国人民的心情都是一种解放了的心态,对这样一个充满阳光的作品呢他有一种天然的一个呼应。再说这些事嘛,大家都能够感应,都是能够理解的。巜瞧这一家子》红了刘晓庆和陈佩斯,刘晓庆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最具代表性的女演员,人们一提起她就必然会说起“张岚”这个光彩照人的角色;而陈佩斯在这部电影之后更是确立了自己的喜剧表演方向,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年王好为的慧眼识才。

《瞧这一家子》的成功,让王好为在影坛上站稳了脚跟,但她并没有就此止步。1982年她走遍了北京城的大小胡同儿,为自己独立执导的第三部影片《夕照街》寻找一个合适的拍摄场地。就像篦头发一样,一斤胡同一个胡同地找,就分片儿,你是东四、我是西四、你是西单,片儿分了之后,一个胡同一个胡同挨着进去,去了就找居委会,跟他们说我们有什么什么要求,希望有几个什么样结构的院子,他们都非常热情,就指着我们到哪到哪,带着我们去,住户也都非常热情,就那么找了有四十天吧,然后再汇集起来,把大家选中的再筛选,就这么折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