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年兽”,中国人自然会想到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但这种自然联系来自于我们童年的认知,那么说到底,年兽这个概念是从哪里来的呢?

年兽是从哪里来的(关于年兽)(1)

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古代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种叫“夕”的怪兽,一到年末就会出来害人,连保护百姓的灶王爷也无能为力。后来上天派来一位叫做“年”的神童, 这个神童很厉害。 他用红绸和一根在火中噼啪作响的竹竿消灭了夕兽。 这一天恰好是腊月的最后一天。 老百姓在这一天消灭“夕”,为感谢和纪念“年”。 因此,农历的最后一天称为“除夕”,新年的第一天称为“过年”。 老百姓也希望拥有“年”手上有红绸和鞭炮,以防以后有妖怪来袭。 因此,每逢过年,也会准备红绸、鞭炮,以保大家平安。 后来,红绸、鞭炮逐渐演变成我们过年准备的红对联、红鞭炮、红衣服。

年兽是从哪里来的(关于年兽)(2)

这个传说非常精彩,包含了许多典型的过年习俗,包括守岁、放鞭炮、贴春联等,具有典型的中国神话色彩。 虽然我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么重要热闹的节日是出于对怪兽的恐惧,但我们中的很多人还是想当然地认为这个故事应该与春节的起源有关,所以才广为流传 。

那么“年”真的是“年兽”吗,过年真的是驱除年兽的仪式吗?

“年”字在甲骨文中已有,与我们现在看到的“年”不同。 在甲骨文中,这个字的上部是“禾”,下部是“人”。 专家认为,这个词原指人 把成熟的粮食背回家,应该是原始部落“五谷丰登”的记录。 在那个时代,五谷丰收是一件大事,需要祭祀神明,感谢祖先。 因此,这一次的“年”一定伴随着一些特定的礼俗。 因为粮食一年收割一次,具有代表性,所以后来用“年”字来表示年份和时间。 我们可以看到,小篆还是比较接近甲骨文的,上面是“禾”,下面是“干”,所以从字年的来源来看,它和怪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1959年《新民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年兽的故事》,详细描述了年兽的外貌:“年”有两个头、四个耳朵、八条腿,专门吃人做 生活。 但“年”非常懒惰,一年到头都在昏昏欲睡,直到除夕夜,它才从漆黑的洞穴里爬出来寻找食物,成为它的牺牲品。 “年”怕日晒,不喜红色,尤恶声响。”由此可见,所谓的年兽,古时并不存在,只是现代对“年”的解。

就算是传说,也必定有它的原型。 不过,根据现有的描述,现实中可能真的没有与年兽匹配的动物。 由此推测,年兽可能是人们所惧怕的各种动物的集合体,是人们对怪兽恐惧的一种体现。

不过不管怎样,现在的人对年兽的“喜爱”可能更多了,现在的年兽已经被人们萌化了。 不管怎么说,年兽的到来带来了新的一年,以及华夏自古以来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的诞生,在这段时间里,一家人团圆,周家其乐融融!

年兽是从哪里来的(关于年兽)(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