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一封入党申请书由香港辗转交至延安根据地的中共中央手上。

对于拿到的这封申请书,中央领导显得格外重视。因为若是这位同志能够加入共产党,那么将是对党的有利助力,不止如此,他还获得过毛主席的高度认可,他就是乔冠华。

毛主席曾读过乔冠华发表的文章,仅短短的几句文字,就能深抓人心,读完后更是有种津津有味地回味。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1)

图1

“你们有读过一位香港作家乔木写的文章吗?他写的文章可真是太好了,文章不仅有分析、有气魄,还犹如千军万马,我看呢,他的一篇文章足足可抵两个坦克师哩!”毛主席对旁边的人一顿安利。

乔冠华到底有多强?

初出茅庐,名声大噪

1913年3月28日,乔冠华在江苏省盐城县东乔庄的一个经商的地主家庭中出生。

得益于父亲对学业的重视,乔冠华自幼就没停止过汲取知识。天生聪慧的乔冠华读书更不在话下,在初高中就读阶段就屡次跳级,羡煞旁人。

1929年,16岁的乔冠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选择进入哲学系深造。至于他为何选择哲学系,其实是深受当时动荡环境的影响,希望能够找出解决之道。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2)

图2

即便乔冠华以较小的年纪和不俗的成绩被同学惊叹,但丝毫没有影响他进步的步伐。课余时间,同学们经常看到他手捧各类进步的书籍,醉心其中,犹如废寝忘食般。

1933年,乔冠华毅然选择前去日本的东京帝国大学留学,继续攻读哲学。

1935年,乔冠华又孤身前往德国的图宾根大学深造,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德国就读期间,乔冠华结识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名叫赵一肩。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3)

图3

二人经常在一起不断地深入研究地理等方面的书籍,具体地剖析国际局势,因为当时不光是德国,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正暗流涌动,局势剑拔弩张,好似仅凭一件小事就能引起无数的炮火。

也正是从这时开始,乔冠华不仅对于局势的把握有了深刻的认知,还为今后的事业奠定了扎实有力的基础。

1937年,远在德国的专心学习的乔冠华听闻日军侵华的消息后,忧心忡忡。国家有难,我等怎能在外心安理得地念书?

1938年,乔冠华辗转回到广州,希望能通过所学为抗日尽一份自己的力。这时,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向他抛去了橄榄枝,邀请他担任在香港新创办的《时事晚报》的主编。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4)

《时事晚报》虽是报刊,但它也充当着活动据点的角色。乔冠华欣然得答应了余汉谋的请求,来到香港紧张地筹备办报的相关事项。

1939年3月1日,《时事晚报》顺利地登陆香港的大小报亭。乔冠华执笔的《马德里的陷落》醒目地占据着报刊的头版头条。

虽说是初出茅庐,但乔冠华犀利的文笔、鲜明写作风格的评论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清晰思路,却带给了新读者一种惊鸿一瞥、过目不忘的惊艳感,使得人们对《时事晚报》的关注度也逐渐增高。

更加令人诧异的是,乔冠华的出稿速率相当高,读者们几乎每天都能读到,并且还能够保证均是高质量的国际形势文章,实在难能可贵。

在乔冠华和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时事晚报》越办越好,他的才华也在文坛暂露头角,被他人熟知。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5)

其后,乔冠华更改笔名为“乔木”,其原因与他的新身份有很大的关系。

当时,闲暇之余的乔冠华并没有休息,而是经常到开设在皇后大道上的“粤华公司”内找好友廖承志畅聊。

廖承志是共产党派到香港作为“粤华公司”的负责人,其公司实则为八路军、新四军驻香港办事处的机关所在地。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6)

图6

经过商议,乔冠华被任命为中国新闻社的社长。他笔下的文章也不再局限于当地,而是真正地走向世界,让远在国外的华侨也能紧跟时事,在迷乱的形势中依旧能掌握真相

1939年,乔冠华找到了人生的新方向——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了廖承志等人的介绍,入党申请书漂洋过海地送至延安。

求贤若渴的周总理对于乔冠华的加入非常开心,此前就对他赞赏有加,深知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干才。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7)

图7

1939年底,经中共中央的批准,乔冠华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中的一员,主要负责宣传工作。

1942年,在周总理的培养下,乔冠华逐渐开始频繁出席外交活动,翻起了他人生中新的篇章。

联合国会上大放光彩

1949年,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中华人民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同年11月,新中国外交部成立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乔冠华由此被领导人从香港调回外交部。

1950年后,乔冠华经常辗转各地参加谈判工作,著名的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和日内瓦会议都有作为顾问的乔冠华出席的身影,领导人在会议上的发言稿几乎都是他亲手撰写。

1971年10月25日,乔冠华被任命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出席第26届会议联合国大会。这一天,中国人早已期盼已久。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8)

图8

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中国是其创始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曾以外交部长的身份致电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先生。电话中,周总理以坚决地态度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被承认的唯一的合法政府,“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团”无丝毫权力作为中方的代表。

同时,周总理严肃地提出,联合国应完全根据宪章中的原则和精神,必须立即取消“中国国民政府代表”参与联合国相关活动的所有权利。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9)

图9

然而,由于“世界霸主”的美方背地里的百般阻挠,致使中方一直无法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美方先是提出的需三分之二以上票数通过才能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无理要求。而后,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加入联合国,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也越来越多,在无法抵挡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改变策略,提出守住国民党在联合国的地位的提案。

终于,在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粉碎了美方多年的阴谋,就连美方想要保留台湾当局的席位的美好幻想也因悬殊的票数完全击败,再也无法在大势所趋上动半分手脚。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10)

图10

联合国秘书长的吴丹在第一时间亲自致电时任中国外交部代理部长的姬鹏飞先生,立即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恢复合法席位的好消息告诉他,并诚挚地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派代表团出席本届的联大。

举国同欢的同时,挑选合适的代表团团长成了重中之重,毛主席立即想到了身经百战且精通多国语言的乔冠华,因此当即点名他率领代表团赶赴美国。

1971年11月9日,带着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盼,代表团踏上了开往异国他乡的旅途。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11)

图11

飞机经停巴黎时,有记者抓住空隙向乔冠华问道:“乔先生,您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对于联合国大会上通过恢复中国席位的这一决议有有何看法?是否倍感突然”?

虽然记者的提问颇有些耐人寻味,但乔冠华还是淡然地回应:“我当然一点也不觉得突然。用中国的成语来说,这就叫水到渠成。中国是大国,作为国际机构的联合国总不能老是把我们排斥在外吧”。

接着,乔冠华又说道:“有的国家,其外交策略不以采取现实主义,反而像鸵鸟般,只顾把自己的身子往沙堆里钻一钻,就沾沾自喜。可真相却是,它钻得越深,就愈显得它不聪明。毕竟它的臀部还是露在外面嘛!”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12)

图12

记者穷追不舍地再问:“您口中的这些国家究竟指的是谁呢”?

乔冠华莞尔一笑,说道:“大家都是聪明人,这还需要我明言吗”

1971年11月11,飞机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联合国礼宾司司长、许多友好国家的驻联合国代表等早已等候多时。中国代表团在万众瞩目中缓缓走下飞机,无数相机争先恐后地闪动着快门。

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时15分,在热烈的掌声中,中国代表团庄重地从会议大厅走向标有CHINA的席位上入座,礼宾司长亲自为乔冠华拉开座位,以表对中国代表团的重视之情和联合国划时代的重大突破。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13)

图13

这一幕,引发了记者的兴趣,大胆提问:“乔先生,此时您坐在这张椅子,有何感想呢”?

“哈哈哈”,乔冠华大笑的声音回荡在整个会议室。可眼前的记者却露出不解之意,不明白怎么一回事,还是乔冠华给出了解答:“我现在的心情足以回答你所问的问题了吧”。

身穿中山装的乔冠华大笑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当天的会议上、定格在了记者手中的快门下,也定格在了中国的史册中。后来还被世人亲切地称为“乔的笑”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14)

图14

会议结束前夕,伴随着周围不断地掌声,乔冠华沉着冷静地走上了演讲台,不疾不徐又铿锵有力地强调着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我们主张,一个国家的事务应当由自己国家的人民来管,属于全世界的事应当由各国一起来管,而联合国的事则需要由所有加入到联合国的国家共同来管。中国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永远不做出侵略、干涉、欺侮他国之事。”

“我们将坚定地跟爱好和平、维护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维护各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为维护全世界的和平,为促进全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共同努力。”

台下瞬间响起来雷鸣般的掌声,那是大多数国家对中国真正的认可,即使美、日略显尴尬,但也只能掩饰。就这样,委以重任的乔冠华在万众瞩目下,出色了完成了使命。

回国没多久的乔冠华又迎来了新的外交挑战。

永远的外交之光

1969年1月20日,理查德-尼克松登上美国总统之位。从上位后,尼克松就一直致力于改善中美两国的关系。为彻底打开两国的友谊之门,尼克松决定进行为期一周的访华之旅。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携众要员来到中国。当天下午,毛主席与尼克松就两国关心的问题及如何使关系正常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度会谈。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15)

双方就此次会谈决定共同发表一个联合公报。中方起草联合公报的重任交给了时任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的乔冠华。

1972年2月22日,乔冠华与美方的代表基辛格对公报的草案进行了逐字逐句地斟酌,反复确认无异议后,二人开始就最为核心且最棘手的台湾问题开始了斗智斗勇地谈判。

美方以“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作为从台湾撤军的“前提条件”,说明美方对台湾的最大让步仅仅只是撤军,依旧要紧抓不放。

乔冠华思索了片刻,向基辛格提议道:“你看把‘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改为‘前景’如何”?

虽是一字之差,其含义却大为不同,将硬性条件转为了一种愿望,被动转主动。最终,基辛格接受了乔冠华的建议。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16)

几番谈判下来,美方代表深知乔冠华是个“难对付的主”,不敢大意的同时又非常敬佩。

文件最终的定稿好不容易敲定,美方又不乐意了。当他们的专家看到公报的样本后,竟挑出了15处需要修改的地方。没办法,最后基辛格只能硬着头皮找到乔冠华,说明了情况。

当时已经是 2月26日,离发表公告的日期相当临近。乔冠华不敢怠慢,立刻向周总理进行了汇报。在毛主席地指示下,乔冠华又火速面见基辛格,再次磋商,但是对于台湾问题坚决不退让。

乔冠华在联合国的日子(在联合国上仰天大笑的乔冠华有多牛)(17)

图17

2月27日凌晨,紧张激烈地轮番讨论后,新版本的公报草案终于完成。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正式面世,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启了新的起点。

1973年5月,乔冠华陪同邓小平同志到法国进行访问。

1974年,乔冠华被正式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

1983年9月22日,乔冠华患癌离世,享年70岁。

乔冠华先生虽然离世,但他为祖国做出的卓越贡献会让世人铭记终身。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与乔冠华先生一样热爱祖国的人士,新中国才会越来越强,我们的明天才会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