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临死前的感悟(往往有着强烈的预感)(1)

@书起说:我们什么都说

人临死前的感悟(往往有着强烈的预感)(2)

小区里,对门的老爷爷去世了。

租下这套房子时,只知道对门住着老两口。

直到爱串门的外婆过来住一段时间,才了解到老两口是外地人,孩子都在本地工作,只是很少过来。

平时在电梯偶遇他们,他们总会问候一句“出去呀”,有时在相对的厨房里也能看到老两口下厨做饭的身影。

没几年,老奶奶去世了,在对门出了殡,后来听说老爷爷被送去了养老院,基本很少再看到他。

前两天,楼下来了救护车和面包车,才知道老爷爷也去世了。

人临死前的感悟(往往有着强烈的预感)(3)

老爷爷大概也有90多岁的高龄,想起最后一次见他应该是一两年前。

在楼下遇见他,他穿着依旧像以前一样精致,类似于中山装的外套戴着一顶英伦帽,自己骑着电三轮回来拿一些衣物之类的东西。

只是装衣服的袋子又多又大怎么也放不好,我上楼正好碰见,帮老爷爷把袋子系在了三轮车的扶手上。

而现在,楼下吹着唢呐,老爷爷或是幸福或是平淡的一生都已结束。

外婆表面上不说,但其实也能看出她对年龄的害怕。

我安慰她,生老病死是人生常事,没什么可怕的,每个人的人生不都是如此吗?

最早听到“人过七十古来稀”的说法,是在童年时。

外婆当时一边用初春的杨树新枝抽出内杆给我做哨子,一边说起这句古话。

那时候外婆六十岁出头,我只有六七岁,我们各自在用年龄丈量时间。

当我在盼望着快快长大的时候,外婆在迎接她想象中的死亡。

虽然当时记住了那句话,却没听懂,也感受不到一位老人对于死亡和尽头的悲凉感叹。

后来,当我真正从书里读懂了为什么“人过七十古来稀”时,我想到了外婆的一生。

幼年的政治动乱、灾荒、贫困、生死离别、早寡、一个人拉扯七个孩子长大、患病......

她真的像古人一样过了六十年,所以在她当年的认知里,人能活到七十岁已经很不错了,她并不敢奢望。

二十年前的她肯定想不到:

今天她八十一岁了,牙口还好,身体虽然小毛病不断但却没到需要人照顾的地步,还能打理她的小菜园和喂养那群小鸡。

她的儿孙们虽然没有人中龙凤,但至少踏实勤奋的生活,健康平安地守着她。

人临死前的感悟(往往有着强烈的预感)(4)

人临死前的感悟(往往有着强烈的预感)(5)

看到一个网友发的帖子:“人在死亡之前是有预感的。

她的父亲因为脑梗,右手变得不太灵活,平时只有胡子已经扎手了才会刮。

有一天晚上,她父亲吃过饭,很安静地坐在摇椅上,十分专注地用不太听使唤的右手,对着他的小镜子认真地刮起了胡子。

刮完胡子的父亲,回头朝她和母亲笑了笑,眼里满是希望被赞许的期待。

她也捧场地欢呼:“哎呀,我老爸刮完胡子倍儿帅啊。”

她觉得确实挺帅的,平时父亲刮过的胡子七扭八扭的,这次刮得格外干净。

长长的鼻毛显得有些突兀,她立马找来剪刀,三下五除二帮父亲铲除那几根扎眼的鼻毛。

人临死前的感悟(往往有着强烈的预感)(6)

睡觉前,她帮父亲泡了脚顺便剪了剪脚趾甲。

父亲洗完都躺下了,她却一直在床边打转儿,好像和他说了很多话,好像又没说什么。

父亲似乎也没有困意,默默地看着她,十分精神,听了好久的小广播才慢慢睡着。

第二天,父亲突发高烧,去完医院再回家的时候永远地睡着了。

她在结尾写了史铁生的一段话:“死亡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儿,而是一个必然来临地节目,我们每个人都不会缺席,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节日。

人临死前的感悟(往往有着强烈的预感)(7)

人临死前的感悟(往往有着强烈的预感)(8)

其实不止是七十多岁的外婆会焦虑死亡,三十多岁的我同样害怕死亡,特别是疫情肆虐的这几年。

无数个睡不着的夜晚,躺在床上静静地想,如果以后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会怎么样。

太阳还会照常升起,人们还会照旧生活,只有我彻底沦为虚无,伴随思绪越陷越深,恐惧感席卷而来,像落进无法触底的深渊一样。

看完网友这篇帖子忽然有些释然,或许人能预感死亡,也或许不能。

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逃脱命运的法则——生命是一条单行线,从出生的那刻我们就开始靠近衰落和死亡。

我们要做的就是坦然面对和接受生活中的告别,提前为人生的最后一步做好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然后勇敢地去享受现在的生活。

在死亡节日到来之前,我们还未麻木,还未平庸。

在死亡来临之前,我们昂首,我们努力,我们可以说:起码人生已经毫无缺憾

人临死前的感悟(往往有着强烈的预感)(9)

人临死前的感悟(往往有着强烈的预感)(10)

文:书起

某知名啥也不是的新媒体小白、间歇努力持续摆烂的可回收废物、习惯午夜心碎的三十岁花季少女、废话大赛常驻嘉宾、朋友圈小有名气的穷光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