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追求生命的长度,不如追求生命的深度。”

这句话激励着许多人去拓展自己的人生,为生命赋予更深远的意义。

然而,长度和深度其实从来都不存在互斥性。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北京百岁老人告诉你,生命的长度和深度,皆可得!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1)

情系母校,常怀感恩

现居天通苑的杨津广老人如今已经100岁高龄了,退休于北京安定医院的他,原为临床心理科主任,坚守岗位,直至七十多岁。

老人每天的饮食都极为规律,一日两餐。早点最为丰富,他的儿媳妇说:“每天早上两个鸡蛋,两片面包,一大碗麦片加牛奶、蜂蜜。晚上五点半准时开饭,每天都得给他吃点肉、喝点粥。”

晚饭过后,老人看看新闻,到十点就按时睡觉。老人说:“每天新闻都要看!”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2)

唯一“打破”老人生活规律的,就是清华一年一度的校庆。老人曾是清华大学研究生,对母校有着深厚的情感,年年的校庆都坚持参加。他对母校心怀感恩,期盼着心理系能发展壮大,临床心理学能够受到更多人的重视,使他人受益。

老人对祖国的发展也充满希望,他说:“中国永远有很好的前途,中国如今让我们看到的都是向上走!”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3)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4)

“打”的一手好麻将

儿女也不是对手

现居灯市口同福夹道的赵应时老人如今已经100岁高龄了,原为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从医50多年,在耳鼻喉科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开创性人物。

老人年轻时工作忙碌,现在他“退居家庭”,爱上了做菜。他笑着说:“我就是喜欢烹饪节目,看做菜的流程。但是孩子们不让我做,我就指导阿姨,阿姨也聪明,做得挺好。”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5)

老人平日爱打打麻将,老人自豪地介绍:“孩子们都不是我的对手哈哈哈!”平时孩子们常常回家来,组一局,陪老人打麻将。家人之间团结和睦,氛围好,老人的心情也就好,自然健康长寿。

老人看着祖国一天天变好、变强,感到十分激动。说起扶贫济困工作,老人表示极大认可与支持,在他看来这是最大的福祉项目。

老人赞叹:“我的祖国太好了,这70年我们国家取得了的巨大成就,上天入海,不胜枚举。”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6)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7)

爱国主义情怀

植于心践于行

现居车公庄西路的薛光老人如今已经100岁高龄了,早年参加革命工作,为党的革命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后在北京市卫生学校担任校长兼党委书记,直至1982年离休。

老人是一名共产党员,年过百岁的她犹记入党初心。1938年,中国正遭受日本侵略,国家支离破碎,作为一名有理想、担当的青年,她勇敢地站出来,满怀热情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

正是在前赴后继的青年们的不懈努力下,国家日益走向强大。老人也没有停下自己的步伐,依旧关心国家,她说:“我每天都听新闻。”

在老人看来关心时事和学习是两件大事,所以70岁的时候,老人开始上老年大学,直至87岁。这十七年间,老人学习了自己热爱的文学、历史,现在还常常翻出笔记,温故知新。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8)

老人有着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她说:“五岁时,我母亲给我讲岳母刺字,中国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是由来已久的。”

对祖国满怀深情的她,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她说:“希望中国能够建设成为一个更加强大、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9)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10)

劳逸结合,动静相宜

现居朝阳区青年路的刘景娥老人生于1919年,是一名离休干部,曾在北京朝阳医院从事党务工作。

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老人至今还坚持着阅读的好习惯,她说:“我现在每天都看书,杂志、小说也看。”

还有一件雷打不动的事儿——看新闻,北京台看完了再看中央台,每天如此。问及当下的时事热点,老人还能侃侃而谈。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11)

老人是一名共产党员,如今的她十分知足,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便更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

看书、练书法,坐累了,就上厨房帮着打下手。老人的手指特别灵活,女儿把黄瓜往菜板上一搁,她就拿起刀来切,一丝丝切得极细,刀工了得。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12)

谈起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老人感慨:“我从战争年代过来,赶上了新时代。希望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兴旺,越来越发达!”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13)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14)

老老实实坐着不行

就得干活锻炼身体

现居海淀区永秦庄北路的潘世昌老人生于1915年,退休于大连市第五服装厂。

老人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致的态度,所以这种态度延续至今,退休后的他对待生活依旧精致、讲究。平日里穿的衣服,他都能够自己搭配,家里的衣柜也整理得井井有条。

老人说:“老老实实坐着不行,就得干活锻炼身体,越劳动越强壮。”所以他要求自己擦房间的地板,每天给植物换水。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15)

老人看柜子里的裤子皱了,便往熨衣板上一放,用手将它抚平,小心翼翼地熨平每一处褶皱的地方。没过一会儿,老人就拎起裤子说:“熨好了。”

平日里,老人不让自己闲下来,吃完晚饭之后,他就上花园里去运动。密切关注国家新闻的他,也会楼下和老伙伴们聊聊政治。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16)

老人对祖国十分有感情,常常感慨现在的好社会、好生活,他说:“我长寿的秘诀就是社会好,国家对老百姓关心,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了,我祝祖国生日快乐!”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17)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18)

那些没能打倒我们的

终将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现居太平路的高月秋老人生于1918年,年轻时是一名家庭主妇。

回顾一生,老人没少经历打击、挫折,但是这些并没有把她打倒,反而让她更加坚强。老人的儿媳妇回忆,过去最忙碌的时候,全靠老人在背后默默的支持:“那时候我上班离得远,回来都七点了,都是她帮着给做饭带孩子,特别勤快。”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19)

老人现在也不愿意闲着,儿媳妇说:“平时吃完饭,还想去洗碗呢!我们都不让她进厨房了。”

不能帮着做饭,老人就搬个小板凳,拿一小撮香菜,帮着择菜。她干活利索,胃口也不错,现在还爱东北菜,常吃大葱蘸酱呢!

老人喜欢热闹,说起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老人笑呵呵地说:“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该热闹热闹了!祝祖国越来越好!”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20)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21)

闲来屋前走一走

健康长寿不发愁

现居通州区漷县镇的任宗兰老人生于1919年,年轻时是一名家庭主妇,一直为家庭和孩子默默付出。

老人劳碌一生,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如今孩子们都通过自己的奋斗过上了更好的生活,老人十分欣慰:“那时候他爸一个月就挣几十块钱,供四个孩子上学,但是孩子们都挺有出息的,有上清华大学的,也有当医生的,都不错。”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22)

如今吃穿不愁,孩子们对老人也是无微不至地呵护,所以老人特别知足。家里的家务活一概不要她做,她闲不住,就每天拄着拐棍绕着房子走上几圈。

老人说:“最近老变天,要是不下雨啊!我天天走。”担心下雨,她就坐在院子里头,吃吃点心,看看外头的风景。

说起现在的好生活,老人感慨万分:“我的长寿秘诀就是社会好啊!生活好、社会好、共产党好!”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23)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24)

家庭和美,邻里和睦

现居玉桥街道的刘淑珍老人生于1918年,年轻时是一名家庭主妇。

老人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由于性格乐观开朗,她还常常参与居委会的工作,帮助调节邻里关系。

老人和街坊邻居相处得特别融洽,而且还做得一手好菜,所以一旦她做好吃的,大伙都愿意来品尝。老人的女儿说:“我母亲抻面和馅饼做得一绝,就是特喜欢做饭,八十多的时候还买菜做饭,一大家子人全聚一块吃。”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25)

老人一会儿站在盆栽前浇浇花,过一会儿又在鱼缸前喂喂鱼,手脚都特别灵活。

问其长寿秘诀,老人说:“四五十岁开始,每天喝牛奶,早晨一袋,睡前一袋。六十多岁起,时常喝乌鸡汤,加点小枣、枸杞,营养好。”

老人现在的思维仍旧十分清晰,说起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老人激动地说:“祝祖国生日快乐!”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26)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27)

简单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现居通州区西集镇牛牧屯村的陈树芬老人生于1915年,年轻时是一名家庭主妇,十分勤劳。

吃苦耐劳的老人在饮食上一点也不挑剔,她说:“孩子们常给我买好吃的,我也不挑,他们买什么我就吃什么。”

现在老人家院子门前还种了不少的蔬菜:“门口种了好多菜,就自己吃也不卖。现在我不能种了,但是我给孩子们出主意,教他们种。”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28)

孩子们孝顺老人,时常来家里看看,老人开心地说:“我的小重孙老上家里来玩儿,我看着高兴!”开心乐观的她身体十分健朗,胃口也不错。老人说:“可能是年轻时干活干得多,身体素质好!”

年过百岁的老人见证了祖国这些年的发展与变革,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她十分高兴地祝福道:“祝祖国生日快乐!”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29)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30)

年过百岁身体棒

泡脚、饮茶成秘诀

现居通州区西集镇牛牧屯村的韩国华老人生于1919年,过去是一名农民。

老人过去干了不少农活,勤勤恳恳。常会脚疼的他,从养生节目里学了一招——泡脚。老人的儿子说:“过去都是给他买草药泡,现在就用醋,听说可以缓解人体疲劳。”

刚说完功效,儿子就为老人打了盆热水,加上些醋。老人把脚往里头一伸,安逸地泡起了脚。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31)

现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人的晚年生活也更加幸福。老人尤其喜欢喝茶,他的儿子说:“我父亲饭前饭后都要喝茶,现在喝得比较多的是绿茶,到了冬天就改喝花茶。”喝茶已经成为了老人的日常习惯。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32)

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知足,他感到政府对他的关心。最后老人衷心祝愿道:“祝新中国70岁生日快乐!”

清华大学研究生心路小话(100岁的清华研究生)(33)

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市老龄办、北京市老龄协会与北京日报共同举办“我是百岁老人”、“我的长寿秘诀”系列宣传活动,与100位北京百岁老人聊了聊他们的故事。

看着老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脸,仿佛百年人生中的酸甜苦辣都已经云淡风轻,只留下对生命的敬畏、对生活的感恩。

同时,老人们的笑脸也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好的赠礼,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感谢百岁老人们为新中国所付出过的辛勤,也祝福老人们福寿康宁,继续创造长寿奇迹。

来源:北晚新视觉

流程编辑:洪园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