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位于中国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9号的一座革命公墓。2014年被国务院增补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京葬在八宝山吗(八宝山革命公墓)(1)

八宝山革命公墓大门

革命公墓的创建

八宝山革命公墓创建于1949年1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遵照周恩来建立革命烈士墓地、教育人民群众的指示,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晗受命建设革命公墓。在吴晗的领导下,北京市迅速成立了公墓筹备组,吴晗亲自率人勘察,最终选址在八宝山的护国寺兴建公墓。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八宝山的护国寺改建为公墓,并遵照周恩来的意见,将公墓定名为“北京市革命公墓”,作为革命烈士的安葬之处。据说,公墓的主体建筑格局由建筑师林徽因设计。1970年,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北京市革命公墓更名为“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

起初在征用护国寺及其所辖土地时,北京市人民政府派出三位干部(一位来自北京市郊区工作委员会,两位来自北京市公墓筹备组)同护国寺住持信修明进行协商。公墓筹备组人员回到北京市人民政府之后,经反复研究,迅速拟定了搬迁安置居住在护国寺的太监的方案。随后,公墓筹备组人员找到信修明,将方案交给他。根据该方案,信修明被安置在北长街万寿兴隆寺太监庙,年老太监安置在琉璃河太监庙,其他太监安置在西斜街太监庙。信修明和太监们见人民政府未将他们赶往农村,且依然将他们安置在太监庙生活,而且还都在北京市内,便接受了安置。

罗京葬在八宝山吗(八宝山革命公墓)(2)

以王荷波为首的18人集体墓是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最早入葬者。王荷波是中国工人运动先驱,在北京被张作霖逮捕,于1927年11月18日与其他17人在安定门外遭秘密枪杀,史称“十八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提出要找到十八烈士的遗骨,并尽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工作组经过2天挖掘,发现了王荷波的遗骨。随后,十八烈士的遗骨入葬八宝山革命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创建时,主要用于安葬“我国已故党和国家及军队领导人、民主党派领导人、爱国民主人士、著名科学家、文学家、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革命烈士、国际友人和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1992年,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安葬范围由原来规定的县团级以上干部提高为司局级以上干部。1996年12月,八宝山革命公墓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5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列为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05年,北京市殡葬管理处透露,北京市已经开始重新规划八宝山革命公墓,计划将其建成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座国家公墓。

八宝山革命公墓南临石景山路,北到八宝山。八宝山革命公墓西侧有八宝山殡仪馆,为北京市最大的殡仪馆。该殡仪馆附设的老山骨灰堂位于该殡仪馆以西。八宝山革命公墓东侧为园林小区。八宝山殡仪馆与八宝山革命公墓同属石景山路9号院。八宝山革命公墓属于革命公墓。八宝山北麓另有北京市八宝山人民公墓,属于普通公墓。

2019年6月,位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北山主广场东侧、总占地11,20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园建成,原烈士骨灰堂中的烈士骨灰也迁葬至烈士纪念园。

罗京葬在八宝山吗(八宝山革命公墓)(3)

建筑

八宝山革命公墓主要分为墓区和骨灰堂两部分。公墓内遍植松柏。

罗京葬在八宝山吗(八宝山革命公墓)(4)

罗京葬在八宝山吗(八宝山革命公墓)(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