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犹怜”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意思是我见了她尚且觉得可爱。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这个成语典故出自哪里?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说是出自《世说新语》,其实并非如此,“我见犹怜”完全是后人的蓄意编造,用心更是可耻!
故事的原版是这样的: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常著斋后。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正值李梳头,发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徐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主惭而退。(《世说新语·贤媛》)
先来介绍下故事的主人公。桓宣武是东晋大将桓温,怕老婆。李势是成汉的国主,文中的“李势妹”也有人认为是“李势女”,这里暂且当做李势妹。主即南康长公主,晋明帝的大女儿,名为司马兴男,男人婆,爱吃醋,下嫁桓温。
这篇故事的意思是:桓温大将军拿下了成都,成汉国主李势被俘,他的妹妹因为姿色不凡被桓温包养做了二奶,藏在书斋里不敢让老婆发现,但桓温三天两头往书斋跑。
男人婆刚开始不知道,后来觉得不对劲,纠集府上五大三粗的女壮士几十人,扛着四十米大刀就去砍那个狐狸精。
打开门却看见狐狸精在梳头,一头乌黑的长发垂到了地上,肤白如雪,光彩照人,完全没把男人婆当回事。
过了会,狐狸精才嗲声嗲气的开口:你老公灭了我的国,拆了我的家,我才不稀罕来你这里呢。今天被你砍了,也是随了我的心意。
男人婆本来杀意已决,听到这话很是惭愧,自己老公把国灭了还将人家收作二奶,简直畜生。于是男人婆收起了40米大刀,灰溜溜的关上门走了。
原版故事到这里就完了,但南朝宋代有个人,却对故事加了点料。
这个人叫虞通之,官至校尉,属于武官,南朝宋明帝为了给公主们洗脑,让她们不要争风吃醋,指派虞通之写了一本《妒记》,内容大多都是两晋妇女抵制丈夫纳妾和限制丈夫撩骚的小故事合集。“我见犹怜”就是出自他写的《妒记》。
虞通之加料后的故事是这样的:桓大司马平蜀,以李势女为妾。桓妻南郡主凶妒,不即知之;后知乃拔刀率数十婢往李所,因欲斫之。见李在窗前梳头,发垂委地,姿貌绝丽;乃徐下地结发,敛手向主曰:“国破家亡,无心以至今日;若能见杀,实犹生之年。”神色闲正,辞气凄婉。主乃掷刀,前抱之曰:“我见犹怜,何况老奴。”
加料后的故事“桓大司马平蜀......神色闲正,辞气凄婉‘’这段,虽然在文字上有所改动,但除了二奶从李势妹变成李势女之外,意思与原版没有什么出入。
主乃掷刀,前抱之曰:‘我见犹怜,何况老奴’这句话就是“我见犹怜”的出处,但这句话完全属于虞通之蓄意编造。
这句话意思是:我见了都觉得可爱,何况我家那糟老头子。
实际上原配南康长公主根本没有说过这句话,故事出处《世说新语》也没有这句记载。
仅从逻辑上推断,爱吃醋的堂堂长公主被绿,会因为小三长得好看原谅她?三个人一起过上幸福生活?难道不是长的越好看对她威胁最大?
古代的男同志真是把女人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啊!
那么为什么虞通之要加“我见犹怜”这段料呢,其实就两个字:男权。
目的就是教化女性:你看看人家的老婆,老公有了二奶不仅不吃醋,还十分的相亲相爱呢!
由于封建社会推崇男权至上,对女性的禁锢十分苛刻。
其实不管是《世说新语·贤媛》还是《妒记》,都属于给女性洗脑的工具,其中的内容核心思想不外乎是:要好好伺候老公、老公说什么都是对的、老公找二奶不能吃醋、要和二奶三奶四奶和睦相处.....。
不得不承认,古代的男同志可真是洗脑高手啊,满满的都是套路!
看来古代不让女人读书识字真是深谋远虑的可耻之极!
但我们新时代的美丽女性不必太过气愤,如今是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而对于古代男权至上的社会来说,这种书籍的存在是有其时代合理性的。
说到这里,“我见犹怜”的真假显然已经不重要了,虞通之只不过是以一个从男性角度看来更加美好的结局来给女性洗脑而已。
所以说,女人真的要多读书啊,毕竟中国男人的套路,已传承了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