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好书,带给你的会是一种内心的震撼,一种生命的情怀,一种对世间的感悟和无数无人之时颊齿留香的回味。有的甚至还能带给你世界一个全新的认识,一个崭新的人生视点。一个人的一生能彻底完整地读懂一本好书,真的是一种修来的缘分。而在这方面对人们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些世界名著。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1)

不过,读名著是一回事,但能读懂名著却又是另一回事。本人当年也是如此。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就喜爱读书,但说实话,读起名著来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晦涩难懂。大多时候都是走马观花。完全是凭借着一种对读书的爱好和父母的督促下勉强读完的。而到了真正能读懂的时候,早已是岁月如梭、鬓生花发了。

由于当年中苏友好的历史原因,受母亲藏书的影响,其中读得最多的就是俄罗斯的文学作品。至今还记忆深刻,第一次对自己产生真正影响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就是那本《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年轻时候读这本书的时候,更多吸引自己的只是那些刺激的战斗场景,等到有了一定阅历的时候,才真正深深地体会到小说中那些动人故事的背后那些蕴藏着的伟大人文情怀,从那一刻开始对苏联文学作品的感觉大变,此后又陆续读了一些苏联文学的巅峰之作:如《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读完后更是对俄罗斯这个民族印象重新改观。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2)

俄罗斯这个民族,在今天很多人心目是一个野蛮、自私并且只知道征服扩张的民族,然而,如果你真正深刻了解了俄罗斯文化的话,你这些看法恐怕会有所改观。个人今天的看法是,这个民族虽然彪悍,但却懂得反思自省,不缺乏理性。这个民族虽然武勇,但其文化底蕴却非常深厚。

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就是合理,我们要走上真正的强大自信之路,就应该看到别的民族的优点并加以吸收,当年大唐的强盛、威服四海正是建立在其开博宏大、海纳百川的胸怀上的。一个理性、包容的民族迟早都会闪光,今天的我们也应当如此。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3)

而对于俄罗斯这个民族,如果你看过它们这些名著,你会相信这个民族能成为这个星球上的第一大国,并且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世界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确实不仅仅是仅凭着其的那些武力因素,其文化的厚重底蕴在其征服同化过程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今天的俄罗斯,由于各种因素的原因,其艺术文化辉煌不再,但我们却无法否认其曾经在世界上辉煌过的存在,有些甚至至今都是无法超越的巅峰。如其历史上在文学方面有普希金、果戈里、托尔斯泰......,在音乐方面有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在绘画上有列宾、克拉姆斯科依......。相信这些人随便叫出一个名字,在今天都是众人只能仰视的人物。尤其对世界影响最大的是其文学方面。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4)

《静静的顿河》主人公雕像

也许由于每个人的性格和人生阅历不同,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部自己认为无法超越的经典。在本人心目中,这么多年来,在这些俄罗斯文学作品中,最打动自己,最令自己无法忘怀的就是这本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这本书仅中文译本全文就有150万字,前后一共四部,肖洛霍夫前后一共用了14年才完成,而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第一部完成的时候作者年仅23岁。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斯大林本人还亲自接见了肖洛霍夫,对其大加赞赏,并在196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今天,在无数人心目中,这确实是一部无法超越的经典,不光因为其语言出色,人物性格复杂,对人物感情的刻画,内心的波动描写的真实可信,细致入微。,尤其在主人公和两位女主角之间的感情波折的描写上,让人不知不觉就被带入其中,身临其境。

并且小说结构和内涵也非常出色,不仅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当年社会现实的残酷,达到了直击人心的深度,更是体现了小人物在大时代洪流之下那种被卷裹、被胁迫的悲怆的无奈命运,读完后不仅让你留下无穷的唏嘘叹息,更多的是带给你无边无尽的深思。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5)

有人就曾评价说,《静静的顿河》是一部堪比《悲惨世界》的超一流的文学巨著,它们的不同在于前者讲的是哥萨克,后者讲的是全世界。据说小说的第一部一出鲁迅先生看了就赞叹不已,有人还曾说,这样一部以一个反动人物为主角的书能通过当时的审查完全是因为小说的才气彻底征服了斯大林。并且我们还可以看到,该书能在当时苏联与西方两个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社会都得到认可并获奖,足可见此书的价值。

该书出版后,引起的轰动效果甚至让很多人都怀疑这本书是肖洛霍夫抄袭的,因为这样一部结构宏伟、画面广阔、内容深邃的史诗级别一般的作品,整体气势的磅礴、历史感的厚重不应该是这样一个年仅23岁,还没有什么生活阅历的年轻人所能写出来的。

后来这本书被拍成电影,在当年也造成了轰动,今天,相信无数人有的喜欢书,有的喜欢电影!喜欢电影的很多是因为认为能读俄语原著才能真正感受到这本书的真正艺术魅力,而翻译的常常要差一些意思,而文学的表达上往往是失之毫厘 差以千里!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6)

如《静静的顿河》的俄文是Тихий Дон,直译成英语是 quiet Don或silent Don,其英文书名被翻译成《And Quiet Flows the Don》。很多人甚至曾经误读为:顿顿的静河。在俄语对于字序不是太严格,但是熟悉俄语的朋友应该会了解。

在原著中,肖洛霍夫掌握景色和情节发展的技巧也非常高超,书中关于景色描写的段子比比皆是。很多翻译的难免就有点差强人意。当然,本书的很多翻译版本也有相当出色的。其原因是中国老一辈人中俄语好的非常多,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好的俄文翻译作品。这也是很多人喜欢书的原因之一。

下面让我们来大致讲述一下这本书的内容:

《静静的顿河》全书共四卷,描述了从1910到1920年这十多年间顿河流域哥萨克人在大时代的洪流下被改变的生活,其间涉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苏维埃十月革命和俄国内战等影响俄国历史进程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背景宏大、波澜壮阔。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7)

《静静的顿河》这个名字起得就非常有深远寓意,俄国的南部在地理上属于俄国大草原,地势比较平坦,顿河流到这里变得缓慢和平静。虽然无声无息,但却又坚定地卷裹着一切缓缓前行,这何其就像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

书中的故事是以二十世纪初顿河岸边一个名叫靼鞑村里一个姓麦列霍夫的哥萨克家庭为主线展开的。肖洛霍夫首先从爷爷这一辈的普罗珂菲开始写起。普罗珂菲作为一个沙俄的哥萨克士兵参加了1877-1878年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

战后回到村里时,他带回来一个被俘虏的土耳其女人为妻子。由于来自敌国,这名女人在村里人敌视而陌生的环境下低调而小心翼翼地活着。但是野蛮而愚昧的村人却依然没有放过她。在一次村里牲畜爆发瘟疫后,他们认为这个女人是巫婆,是她给他们带来了灾难。

于是村里人袭击了普罗珂菲的住房时,土耳其女人被活活打死。愤怒的普罗珂菲挣脱众人,回屋抽出马刀,一刀将一名肇事者中最凶狠的一名村民劈成两半,最后被判刑12年。这场悲剧中唯一幸运的是他妻子怀着的孩子潘苔莱在她临死前早产并活了下来。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8)

靼鞑村

潘苔莱长大后娶了一个邻居的哥萨克女人为妻。和他的父亲和村里的许多哥萨克一样,潘苔莱也参加了沙俄军队并升为上士。但后来在一次检阅中摔坏了腿,退役回乡后成为了一个瘸子。潘苔莱的妻子为他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彼得罗,二儿子格利高里和女儿冬妮娅。因为潘苔莱有土耳其血统,村里人给他们一家的外号是“土耳其人”。

写到这里后,肖洛霍夫把笔墨开始集中在了故事的主角,潘苔莱的二儿子格利高里身上。格利高里有着像他祖父一样放荡不羁、敢爱敢恨的性格,爱上了村里的有夫之妇阿克尼西亚并有了亲密关系。潘苔莱认为儿子的做法大伤风化,为了收住儿子的心,便给格利高里娶了一个妻子娜塔利耶。

这是故事中一个最令人同情的女主角,娜塔利耶长得很美丽,人也中规中矩,是一个传统妻子的典型,但却不是渴望激情的格利高里喜欢的类型,他更喜欢的是狂野大胆、激情四射的阿克尼西亚。终于在一次与父亲发生争执后被赶出家门,格利高里和阿克尼西亚双双离家出走,到几英里外一个退役的哥萨克将军家做了佣人。阿克尼西亚还怀上了格利高里的孩子。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9)

娜塔利耶与阿克西妮亚

而娜塔利耶也是一个外柔内刚的女子,对格利高里的出走感到非常羞辱,愤而用镰刀自杀被救下,但脖子从此却歪了,留下了终身残疾......

哥萨克的男人都会骑马和娴熟地使用马刀,都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战士,当时,沙俄军队有十多个哥萨克骑兵团,人数大约有一万多人。哥萨克人祖辈一直为沙皇效力,英勇善战,是沙俄军队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这些哥萨克士兵参军时,每人都会带上故乡的一撮泥土,以示对故乡的怀念。

随后在大战期间,格利高里也被征召服兵役,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的骑兵团被派到奥地利前线与奥匈帝国作战。在战争中他开始第一次学会杀人,从他第一次把长矛刺入一个奥地利士兵胸膛的那一刻起,格利高里渐渐从最初的彷徨惶恐转变成为一个杀人凶器。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10)

而在格利高里走后,阿克尼西亚生下了一个女孩。但不久患上白喉病死亡。在孤独无助的情况下,阿克尼西亚经不住诱惑和将军的儿子同居。背叛了格利高里。同时,格利高里在一次战斗中被一位匈牙利士兵砍伤昏死过去。他的部队以为格利高里阵亡了,便把消息通知了他的家人。

潘苔莱得到消息后,难过得老泪纵横。不过十多天后,潘苔莱收到同在部队服役的大儿子的来信,格利高里没有死,他苏醒后因救下了一名负伤的中校还被授予了沙俄军队的奖章乔治十字勋章。潘苔莱由悲转喜,在村里逢人便说他儿子获奖之事。

格利高里在回家休假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敬。但也得知了阿克尼西亚背叛的事,在抽打了情敌一顿发泄完后,不顾阿克尼西亚的苦苦哀求离开了她,回到了他妻子娜塔利耶的身边,到这一刻,他内心才真正接受了娜塔利耶,娜塔利耶后来为他生了一对双胞胎。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11)

格利高里回家场景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一些在沙俄军队服役的士兵回到了村里,但格利高里没有回来,他受到了红色思想的影响,加入了苏维埃红军。不过在一次战斗中,他亲眼目睹了红军把俘虏的哥萨克白军军官全部无条件地枪毙,目睹同胞的惨死,格利高里却无能为力,这使格利高里对红军非常失望、非常气愤。随后他就借着腿部负伤养伤的机会脱离了红军加入了白军。

然而,白军也是一样,同样对红军也是毫不留情,把抓到的红军领导人当着老百姓的面全部吊死。动荡的局势已经令双方疯狂,亲人也成为仇人,生命在这些仇恨面前得不到任何尊重。这种浪潮也裹挟了无数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在整个俄国内战期间,顿河流域的哥萨克人分成了支持苏维埃政权,反对苏维埃政权和要求独立等势力。

在这场大仇杀中,青壮男人都被裹挟到了战争与仇杀之中,村里只剩下妇女,老人和小孩。大片土地荒芜,人民的生活异常艰难,许多人对前途充满了迷惘,格利高里也不例外。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12)

在格利高里的家中,悲剧也接连发生。刚烈的娜塔利耶因看到他和阿克尼西亚又旧情复燃,心灰意冷,不愿给他生第三个孩子,自己强行流产而死。而他的哥哥也被同村他妹妹的男友珂赛伏依,一个加入了红军的哥萨克打死。他嫂子则因为对生活彻底厌倦投水而自杀。

随后他的父母也相继去世。此时的格利高里,已经完全厌倦这种自己人相互的残杀,只想回家种地过安静的日子,但红军却依然没有准备放过他。在格利高里回来后的一天夜里,他妹妹冬妮娅从已经成为苏维埃村主席的珂赛伏依那里得知他们准备要抓格利高里,赶紧把这个消息偷偷地告诉了格利高里。

格利高里别无选择,只能把两个孩子托付给冬妮娅后,和阿克尼西亚连夜出逃。但在出逃路上,他们被征粮队士兵发现,在追击中阿克尼西亚中弹身亡。格利高里最后的人生希望彻底破灭,在埋葬了阿克尼西亚后,自此心如死灰,再也不愿过这种漂泊的生活,准备听天由命。最终他他把步枪扔到了顿河里,越过了那条静静的顿河,又回到了他原来祖辈生活的地方。自此全书结束。

而肖洛霍夫这部书的原型人物,就是一个老哥萨克,基本经历和小说极其相似,不过最后结局是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最终在贫病交困中死在那里。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13)

这部巨著是肖洛霍夫一生的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他人生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伟大的鸿篇巨著中,不仅气势磅礴地描绘了大时代洪流下波澜壮阔的一幅大画卷,同时更让我们感同身受的是真实地反映了人世间的人性,人性的复杂在这本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书深刻地反映了在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哀。在动荡的时代,小人物只能被裹挟着走,无法逃避大时代的洪流。在时代汹汹的浪潮中,哥萨克传统社会被打碎了,撕裂了,哥萨克文明也消失了。在乱世之下任何人想平静生活完全不可能。人们不可能站在中间,但选择哪一边又都充满了纠结,充满了无奈与悲哀。

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各个方面的描写都很精彩,文笔非常优美。场景的描写能仿佛让你亲眼见到那广袤的顿河黑土平原,那初春的紫色烟雾,那散发着清香的干草。在这片土地上,残酷的岁月让格利高里渐渐从一个青涩、莽撞的青年成为一个饱经风霜的哥萨克,从一个鲁莽冲动、对战争热血澎湃的毛头小子转变为一个厌倦战争,只想回归故乡、拥抱家人的中年人。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14)

他与阿格西莉亚的爱情,最初可能其实就是简单的男欢女爱,到最后则变成了生死相依的血肉交融。娜塔利耶是最悲剧的女主角,无数人可能开始也为他对娜塔利耶的冷漠而讨厌憎恨他,但最终读完也只能对这种命运的安排而叹息和理解,因为他要是可怜娜塔利耶,就会违背他的本性,他也会饱受痛苦。不过总之,命运是公平的,他和阿克尼西亚得了多少爱情的欢愉,也就尝到了多少生活的艰难和痛苦的折磨。

也许,在他们心中,为了爱情受多少苦都是值得的,这不但是阿克尼西亚的心声,格利高里也是这样想的,只是两人最终谁都没有逃过命运无情的安排。

在整个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极为真实可信。主角们的性格都很复杂,尤其情感方面,关系很混乱,但又合情合理。如女主角阿克尼西亚,敢爱敢恨,但又用情不专,吵架时极其凶悍泼辣,但心地却又很善良。如格利高里逃亡的时候,她就义无反顾地抚养了情敌娜塔利耶生的两个孩子。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15)

而格利高里的嫂子达莉亚心理阴暗、刻薄恶毒,正是她故意透露了格利高里和阿克尼西亚的奸情,最终导致了娜塔利耶的自杀,也是她当众杀了参加红军的亲戚,造成了全村人的大分裂。但她内心还是有道德负罪感的,最后沉江自杀以谢罪。

在人物的复杂性方面,作者用高超的笔法、细致入微的描写描述得活灵活现。尤其在小说最后一段,格利高里回家看到他的儿子那段简练而又意味深刻的对话。实在让人感慨万千,迄今本人还没有见过国内的作品有如此出色的。

在政治上,更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顿河流域的哥萨克们,在当年的背景下,在红军和白军之间摇摆不定。在大时代的裹挟下,就连村子里的亲戚朋友,都互相沾上了对方的鲜血。而村民们更如同是墙头草,红军来了抢白军家属的东西,白军来了就抢红军家的,充分体现了乱世下的可悲的人性。而最尤为可贵的是,本书并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只是站在一个客观冷静的高度静静地述说着这一切。

到了今天,这部巨著的文学成就已经没人能怀疑。他已经被归为俄罗斯文学中的巅峰之作,成为永远的不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部伟大的作品的创作者:肖洛霍夫和他背后的那些故事。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16)

肖洛霍夫

肖洛霍夫1905年5月24日出生于俄国南部靠近顿河边的一个名叫克鲁日林的村庄。顿河下游流域在历史上被称作“哥萨克人的土地”,在沙俄时期是一个哥萨克自治区,如今属于罗斯托夫州。

肖洛霍夫的家庭关系非常复杂,肖洛霍夫的外祖母来自一个哥萨克家庭,所以肖洛霍夫的身上也流淌着哥萨克人的血。后来双双身亡,他的母亲丹尼洛夫娜成为一个孤儿。在她年仅12岁时,被迫嫁给村里的一个叫库兹涅佐夫的哥萨克首领。

丹尼洛夫娜婚后曾生下一个女婴,但不久后死亡。但丹尼洛夫娜并不喜欢她粗鲁的哥萨克丈夫,在她后来遇到在村里做生意的亚历山大·肖洛霍夫后,亚历山大·肖洛霍夫风趣幽默、体贴入微,丹尼洛夫娜与其相爱并偷情生下了肖洛霍夫。我们后来看到肖洛霍夫的作品中感情关系很混乱也许是从这里就埋下了引子。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17)

童年时的肖洛霍夫

肖洛霍夫出生时所用的姓是库兹涅佐夫,因为她母亲在当时并没有和她丈夫离婚。但他母亲偷情的事全村人尽皆知,由于来路不正的原因,村里的孩子都很排斥他,为此肖洛霍夫的童年受到了无数的歧视,这段经历也许让他对人性的体会更深刻,也反映在了他后来的作品里。

1912年,库兹涅佐夫因病去世,肖洛霍夫的母亲终于才得以和他的生父结婚,肖洛霍夫也改了姓。而肖洛霍夫的父亲亚历山大·肖洛霍夫来自梁赞州,是做谷物生意的。所以他们一家在村里应当还是比较富裕的。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18)

肖洛霍夫的出生地

肖洛霍夫1912年进入一个教会学校学习,于1918年完成了学业。在这期间他的写作天赋开始渐渐崭露,1922年肖洛霍夫来到莫斯科,原本希望成为一名记者。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开始写过一些短文。还参加过一些作家的座谈会。

但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来说,成名之路还很艰难漫长。在这期间为了维持生活,他甚至不得不给人打一些短工,不过好处是也积累了更多的生活体验,同时他对写作也一直没有放弃。

当年还曾有消息称肖洛霍夫17岁时,也就是到莫斯科之前,曾做过村里的税收员因涉嫌贪污还被判处死刑。后来他父亲利用关系把他的年龄改为15岁,成为未成年人,使肖洛霍夫不但逃脱了死亡,连监狱也没坐。不过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考证。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19)

1941年肖洛霍夫全家合影

1924年,在莫斯科混不下去了的肖洛霍夫回到了他的故乡,专心从事写作。同年,肖洛霍夫与玛丽亚·格罗莫斯拉夫斯卡亚结婚。玛丽亚的父亲也是伏尔加格勒州一个村庄的哥萨克首领。他们共育有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家庭开始稳定后,这位天才也终于开始闪耀光芒,1924年苏联大报《青年真理报》首次刊登了肖洛霍夫的短篇小说《胎记》。1926年肖洛霍夫发表了根据他童年经历的短篇小说集《浅蓝的原野》。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与此同时,肖洛霍夫也开始了《静静的顿河》的写作。1928年,前苏联《十月》杂志开始分期刊登他的这部长篇小说的第一卷。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随后肖洛霍夫一共用了14年,直到1940年才完成了他这本宏篇巨著。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20)

肖洛霍夫正在写作

《静静的顿河》第一卷出版的时候肖洛霍夫才23岁,他的《静静的顿河》被认为是继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后的又一部俄国史诗级的作品。《静静的顿河》曾获得了1941年的“斯大林奖”和1960年的“列宁奖”,是前苏联最受人们喜爱的作品之一。

肖洛霍夫也因此曾两次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六次被授予“列宁勋章”。而肖洛霍夫今天被世界范围内所广为人知是因为他赢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静静的顿河》在俄国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最早的是在1930年和1957年的电影,其后是2006年的一个7集和2015年的14集电视连续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入侵苏联后,肖洛霍夫还担任过苏联红军《红星报》和苏共中央《真理报》的战地记者,甚至亲自前往最危险最艰苦的斯大林格勒,白俄罗斯等前线采访,由于表现优异,战后曾被授于“保卫斯大林格勒”和“保卫莫斯科”奖章。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21)

肖洛霍夫穿军装的照片

肖洛霍夫成名后,曾担任过的苏联政府和苏共的职务有:苏共中央委员会委员,苏联作家协会副主席和苏联科学院委员。1969年,肖洛霍夫还作为代表团成员曾随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问过欧洲和美国。

同时,肖洛霍夫还是当年唯一一位被苏联政府批准到国外领取诺贝尔奖的人。1958年,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品《日瓦戈医生》就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其作品在苏联国内被禁,苏联政府当时通知帕斯捷尔纳克如果他敢到瑞典领奖,就会被禁止返回苏联。而另一位1970年因为那本《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能去领奖。

1965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颁奖仪式上,瑞典国王亲自为肖洛霍夫颁奖。按照礼节他应该低头鞠躬,但肖洛霍夫依然抬头挺胸。有人说这是当时苏联政府的安排,不过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哥萨克人从不向外人鞠躬的原因。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22)

肖洛霍夫在1965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颁奖仪式上

1969年后,肖洛霍夫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居住。他用列宁奖获得的奖金在当地建了一所学校,用诺贝尔奖的奖金带全家到欧洲和日本旅游了一圈。1984年2月21日,这位伟大的天才终于离开了我们,肖洛霍夫因患喉癌而去世。

今天,《静静的顿河》其的文学地位已经没有人怀疑,但如此伟大的作品,在当年问世后却依旧是经历了不少责难和坎坷,下面我们来看看,当年这部巨著引发的争议和背后的故事。

由于《静静的顿河》实在太过于优秀,而肖洛霍夫第一卷完成的时候如此年轻,立即便引起有些人的怀疑,认为他这个年龄不可能写出这么波澜壮阔并且细致入微的反映哥萨克人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还有人认为该书是抄袭了一个已经死亡的哥萨克白军军官的作品。

由于作品的巨大成功,在社会上反响实在太大,1929年,斯大林为了此事专门指示成立了一个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还使用了现代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最后在看到肖洛霍夫的手稿后,经过仔细甄别,终于确认《静静的顿河》确实是他本人写的。还了这位天才的一个清白。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23)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手稿

不过随即又引发了另一场大争议,在小说出版以后,又有人站出来批评此书对布尔什维克歌颂得不够。在这部宏篇巨著中,既没有美化红军,也没有丑化白军和暴动的哥萨克。关键还没有表达对当时苏维埃政府的颂扬。是一个立场极不清晰的作品,据说连斯大林也认为书中有许多问题,不过他并没有封杀此书,还亲自接见了肖洛霍夫。

这是因为除了斯大林本人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很欣赏肖洛霍夫的才气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那就是斯大林对哥萨克这个民族也并不陌生。在俄国内战期间,1918年7月到1920年1月,斯大林指挥的苏维埃红军在察里津(今伏尔加格勒)与克拉斯诺夫率领的哥萨克白军进行过长达一年的保卫战。在过程中,斯大林对哥萨克骑兵有着非常深的了解,同时也对这些士兵的骁勇善战极为欣赏。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24)

哥萨克骑兵

在人类历史上,强者所欣赏的永远只能是强者,斯大林在亲眼目睹了那些哥萨克战士是如何悍不畏死,如何勇猛无畏后,相信也在他内心留下了这是一个应该获得尊敬的民族的烙印。同时,这里也是他的福地,在经过艰苦的作战击败对手后,斯大林更进一步积累和奠定了他后来在苏联领导层的资本和地位,察里津后来也被改名为斯大林格勒。

本书首版于1930,完成于1940,完全是在斯大林时代,最后一卷还是在大肃反的高峰时期,而那段时间出版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红遍苏联的书,也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苏联社会很多的残酷现实。这些深刻揭露现实的小说能够出版,由此我们可见,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斯大林应该是被过于妖魔化了。

历史人物总是最复杂的,今天的我们在静静欣赏这部巨著的时候,也应该看到,在肖洛霍夫了不起的背后,斯大林同样也有其值得称道的地方。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25)

老年的肖洛霍夫在顿河边

中国有句老话,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甚至直到今天,这本伟大的巨著问世已经大半个世纪以后,对这它的争论也从未停止过。先是有关作家和作品的属性,该书属于是什么性质的作品?等到这些被肯定了,又有人开始争论起小说主角格利高里的阶级代表性。等到这些被认定以后,又开始争论起整个故事的悲剧成因。整部《静静的顿河》问世以来,一直是话题不断,纷纷纭纭。

不过我们知道,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东西都是最容易被关注的而导致无数争议的,从这些侧面也充分证明了这部作品的伟大。

我们最后来看看1965年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当时给肖洛霍夫颁奖词:由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展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对时代的记录和人性的体现有着深刻和深远的意义......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26)

《静静的顿河》对我们的影响

近年来,在中国,陈忠实的《白鹿原》引起了无数人的喜爱和追捧,有人就曾评价说白鹿原就是中国的《静静的顿河》,我们也可以从《白鹿原》中可以看到《静静的顿河》的无数影子,陈忠实老先生当年就承认,这本书对《白鹿原》的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我们可以仔细比较下,白鹿原的大背景和主题确实很像《顿河》,都是小人物在大时代变迁之下被卷裹的无奈,都是深刻地反映了在动荡局势下的人性,以及历史洪流下给很多人造成的悲剧。以家族为主线展现了一个民族的苦难历程。

人物设计上也非常像《顿河》,如黑娃的性格与命运就是《顿河》中的格利高里,而田小娥则像阿克尼西亚,冷秋月则像娜塔利耶。在整部《顿河》中娜塔利耶的际遇是最让男人们自责的,那么本分、美丽,爱丈夫和家的女人,没有任何过错,其命运却如此之惨。在《顿河》书中最令人感到令人同情和压抑的就是娜塔利耶,而冷秋月的命运也何其相似。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27)

在这些伟大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高贵与丑陋,也看不到什么批判与指责,在作家静静的叙述中,在这场大时代变迁下所有充满的都是那些真实而赤裸裸的人性。也许把最美好的东西毁灭,这就是作家文字的力量!让我们这些世人内心震撼和悸动不已!!

还要说一下的是,在我们这些优秀的作家中,《静静的顿河》影响了无数人,如不仅影响了陈忠实,也影响了莫言,在莫言的那本《丰乳肥臀》中我们也常常能看到《顿河》的影子。把历史大潮下的滚滚无情和小人物在这场奔流不息的大河中的那份悲怆无奈展露无遗。

不过,个人一直认为,无论《白鹿原》,还是《丰乳肥臀》,跟《静静的顿河》相比,无论从大时代的气势和构思,人物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以及景物语言的运用和对话的深刻精炼上还是差上了一筹,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供诸君探讨下。文章结尾提供了个人认为翻译得最贴近原著的作品链接,大家可以买来进行细细阅读对比下。

静静的顿河主要讲什么(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28)

肖洛霍夫在维约申斯卡镇的墓地

最后说下,千百年来,文化,永远是一个民族被世界所真正尊敬的根本,今天的俄罗斯,虽然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这样伟大的作品,但相信,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学艺术的底蕴和灵气还在,不信的话,看看近些年俄罗斯出的那几部精彩战争电影,每一部都深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面前的人性反思。所以我们相信,假于时日,这个民族会再次在世界艺术的殿堂上再次伟大起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