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广东早茶,就别学人收茶位费。/图虫创意
前不久,有网友发微博吐槽,深圳一家专营西北菜式的餐饮店,对顾客强制收取每人5元的茶位费,喝不喝都得收费:“可能生意做大了,店大欺客。”
被Cue的大型餐饮企业,求生欲一如既往的强,马上在微博道歉:“请您私信小编联系方式,我们会联系门店为您退还茶位费。”
喝不喝都要收茶位费,强制消费才是真正激怒消费者的点。/@张娇娇护士
吃瓜群众炸锅了:
“我也发私信了,能退钱么?”
“不就几块钱的事,这也要计较?”
“真把自己当粤菜早点了?”
媒体纷纷跟进报道,挖出了不少行业乱象:植根于早茶文化的茶位费,居然被各种大排档、日料店、火锅店强行“继承”了;甚至有部分餐厅在广东强行征收茶位费,在其他地方却免收。
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乖乖交了几十年茶位费,我真的感觉“有被冒犯到”。
茶位费,“行规”还是“陋习”?
周日,广东佛山市中心的某粤式茶楼人声鼎沸,早上11点半携全家老小驱车前来的郭先生,拿了一个四人桌的排队号,上面写着“大约需等候40分钟”。
“老人家喜欢饮茶,我平时没空,周末就陪陪他们啦。”郭先生乖乖在店门前的长椅等候叫号。
等了快一个小时,终于轮到他了,但收取6元/位茶位费的大厅座位依然满座,如果不想再等的话,他只能选择10元/位的卡座。
对不少年轻人而言,早茶是解决一顿饭的方式而已。
这顿饭,他们吃了大概1个小时,消费了230元,其中含茶位费40元,茶位费占了消费总额近2成。“茶位费这么贵,下次不来了。”郭先生一家,甚至还没喝完一壶茶。
而在顺德某村居的小茶楼,则只收取2元/位的茶位费。每个周末都来饮茶的梁姨表示:“茶楼都不想做早市的,都是政府补贴,让村里的老人家有个消遣的地方而已。”
的确,这里不少老人都只是喝一壶茶,点一两笼点心,或者看报纸,或者闲聊,就能在茶楼消遣一个早上。低人均消费、低翻台率(翻台率是指餐馆一天内,每张桌子的平均使用次数),茶楼早茶的盈利空间确实狭小。
广东的茶楼,常常能见到长辈们的身影。/图虫创意
尽管茶位费已经收了很多年,但这事并不都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南方都市报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人都遇到过强制收取茶水费的餐厅,其中73.9%的人觉得餐厅强制收取茶水费不合理。
但62.2%的人遇到餐厅强制收取茶水费,会选择乖乖交钱。仅3.2%的受访者会选择拒绝支付茶水费,另有15.3%的受访者会选择换一家餐厅就餐。
觉得茶水费不合理,却依然乖乖交钱。如此不情不愿,但也只能无奈就范,被誉为上帝的顾客这么卑微的吗?
南方都市报发起的调查。
诚然,茶位费的收取有一定的历史传统和合理性。
“饮茶”,是广东饮食文化的特色之一,早在民国建立以前,就有了雏形。
当时,茶寮是普通劳苦大众饮茶和休息的场所,尽管环境简陋,但至少花一厘钱(72厘=1银毫)就能饮一盅茶,还可以在遮阳的凉棚下歇息,与同伴闲聊。
此时的“茶位费”,其实就是茶水钱。
后来,茶寮升级成茶馆,一盅茶也升级成了“一盅两件”,除了可以喝茶,还能点几个诸如虾饺、叉烧包等之类的点心。
不少人会约上亲朋好友,泡上一壶茶,点几个点心,一边吃喝,一边聊天,不知不觉就消磨了一个上午。
对广东人来说,饮茶绝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一种慢生活的方式。
饮茶,是重要的社交方式。
饮茶不同于一般的餐饮,这种带有社交与休闲特性的用餐方式,显然会导致低翻台率。
不少退休老人,只是点个茶水或者“一盅两件”就在茶楼坐一早上,收取适当的茶位费,也是为了保障商家的最低收入,属实情有可原。
因此,茶位费从最初的茶水钱,演变成一种对位置的收费,对商家的利益保障。
但如今,广东的茶楼在全国各地“开花”,并非每个人都是在茶楼慢悠悠“叹茶”,有的只是想去解决一顿饭。
消费了几百上千,用餐时间不超过90分钟,甚至不需要茶水,也得乖乖按人数交茶位费吗?
南方都市报调查了不少广州餐馆的茶位费,价钱从4.5元-30元都有。(注:此处,“南京大排挡”应为“南京大牌档”)
也有人将茶位费理解成服务费。早年间,饮茶时如果想为茶壶加水,只要揭开茶盖,服务员就会自觉过来加热水。
而如今,不少茶楼都设置了自助滚水机,甚至连上菜都由机器人代劳了,食客想要加水往往都能自己动手。还有了升级的功夫茶版本,不仅有了涨价的理由,食客还可以自己烧水、自己冲茶,服务员也省事多了。
一句轻飘飘的“行规”“老板规定的”就能解答消费者对收取茶水费的疑问吗?
最早的早茶,服务员会端着点心叫卖。
不“斤斤计较”
你就得继续被“坑”
你不在意的几块钱茶水费,在精明的商家眼里,却是重要的创收手段。
以一家全国连锁的餐饮店为例,每家店若每天接待500人,每人收取5元的茶位费,每天的茶位费收入有2500元,每个月就有7.5万元,每年就有90万元。假如全国有400家门店,一年光茶位费的收入就达到了3.6亿元。
你稀里糊涂交出去的几块钱茶位费,造就了商家3.6亿的收入,是不是顿时觉得自己很伟大?
电子支付时代,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被“隐形消费”了。
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跟早茶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餐饮企业,纷纷开始收茶位费了。
躺着赚大钱的事,商家可不会错过,甚至还会变本加厉:
茶位费可是按人数来收取的,也就是说,不管你喝不喝茶,只要坐下来吃饭,就得交这个钱。
既然广东有收茶位费的“习俗”,那就只在广东收吧,其他地方一律免收。
据南方都市报调查,点都德、顺峰山庄、南京大牌档、九毛九这些在全国多地都有分店的餐饮企业,都只是在广东强制收取茶位费。也就是说,同样在这些店里吃饭,在广东的食客要交茶位费,其他地方的,统统免交。
甚至连一些大排档、火锅店、日料店也都纷纷跟风,收起了茶位费,如果不仔细看结账单,你甚至不知道自己被收了茶位费。
微博搜茶位费,发现网友们的花式吐槽。
擅长“举一反三”的商家,在创收的路上有十足的“创新”精神。
既然茶位费、纸巾费、餐具费、调料费都可以用不起眼的小字,“白纸黑字”地告知顾客,那论只算钱的蒜蓉大虾为什么不可以呢?
2015年,一名网友在青岛某餐馆就餐,结账时发现一盘蒜蓉大虾竟然要上千元,而菜单上明明写着38元/份。老板却指着菜单最下方,一行并不显眼的小字:“以上海鲜单个计价。”
如果你信奉“愿者上钩”的原则,支持商家有自主定价权,消费者有自主选择权,都是合理收费,那你一定不会苛责景区、游乐场餐饮的“天价”。
超市6元一盒的泡面,换了个地方就成了60元一盒;成本只需几块钱的土豆炖茄子,佐上了优美的景区风光,就成88元一盘的美味佳肴。
嫌贵?那你就饿着吧,反正不让自带食物。
面对霸王条款,我们总是选择掏钱。
几块钱的事,也值得较真
消费者的沉默和退让,都是滋长霸王条款的土壤。
幸好,还有人愿意较真。
2017年10月,柳女士等四人在长沙某餐厅就餐,结账时发现老板按2元/人,收取了共8元的餐位费。就为了这8元的餐位费,柳女士将这家餐厅告上了法庭。
根据当年新修订的《湖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规定,餐饮业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餐位费,餐饮业经营者应当明示其提供食品和服务的价格,不得设定最低消费,应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卫生条件的餐具。
柳女士意识到,自己应该通过法律手段,让更多人了解这件事。后来,该餐饮管理公司向法院申请调解,同意柳女士的所有诉讼请求,积极整改,不再收取餐位费。
而在遵循传统收取茶位费的广东,早在2016年,广州市消费者委员就发布了《广州市餐饮业茶位收费情况民意调查报告》,其中明确指出:强制收“茶位费”是霸王条款。但建议取消茶位费不应一刀切,而应在“尊重早茶文化的基础上,区别对待专门的茶市”。
消费者体谅商家,不代表商家可以“薅羊毛”。
商家该不该收茶位费?消费者是否有权拒绝给茶位费?尽管很多地方在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但至少,商家在这件事情上,是不是该一视同仁,不应只在广东地区收取?对于不需要茶水、用餐时间短、人均消费到达一定额度的消费者,茶位费是不是应该酌情不收,而不是用霸王条款来强制消费?
尽管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能上外边吃饭的都是不差钱的主儿,为了区区几块钱的茶位费斤斤计较,似乎有点“上纲上线”。
但谁也不是傻子,白白多掏钱的事,谁愿意干?谁也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这种慢生活文化,成为商家一刀切的牟利工具。
作为消费者,计较的绝对不是几块钱的茶位费,只是不想每次在面对不公平、不合理的强制消费时,哑巴吃黄连。
不管我是不是广东人,我都不想再不明不白地交茶位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