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猝死,似乎离我们特别遥远。事实上,它每天都会在我们生活中上演。

据统计,在我国每年猝死人数就已超过180万,平均每1分钟就有3-4人因猝死而离开人世。数字是冰冷的,难道这不足以引起我们对猝死的重视吗?

什么是猝死?

出现猝死的征兆怎么避免猝死(为什么会发生猝死)(1)

猝死,即患者是“因病突然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在6个小时以内就被认定为猝死,猝死是人类最严重的疾病。

据文献报道,我国约有87.7%的猝死是发生在医院之外,这也是猝死发生率如此高的原因之一。

导致猝死的病因是什么?

导致猝死的原因有心脏性原因(心源性猝死)和非心脏性原因(非心源性猝死),其中心源性猝死约占80%以上,

心源性猝死在早晨六时至中午这个时间段是发病高峰期,目前冬季的发生率最高,常于发病后 1小时内死亡。

在心源性猝死中,尤其以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猝死最为常见。

出现猝死的征兆怎么避免猝死(为什么会发生猝死)(2)

其他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心脏疾病还包含: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以及

心肌离子通道缺陷性疾病(多和家族遗传有关)等非器质性心脏病。

而非心源性猝死,则是因心脏原因以外的疾病(如肺栓塞、哮喘、脑出血、主动脉夹层、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等)所引起。

除此之外,工作压力、长期熬夜、长期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感冒、便秘、寒冷刺激、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及习惯,不仅能导致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心脑血管病变加重猝死的风险,同时也是猝死的诱发因素。

猝死发生前有什么征兆?

约超过50%的猝死在发病前1个小时到1个月之间,身体会通过心脏和脑部的症状向人体发出信号。如果下面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排除,以免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心脏:出现胸闷憋痛、憋气乏力、心慌心悸、肩背疼痛、四肢浮肿等。

出现猝死的征兆怎么避免猝死(为什么会发生猝死)(3)

脑部:出现头晕头痛、昏厥、流口水、呕吐、喉咙紧缩疼痛、肢体瘫痪、四肢无力、半身麻木等。

猝死该如何预防?

1、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尽量养成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的好习惯,同时注意少吃刺激性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吃饭不要过饱。

适度运动:坚持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散步、爬山等,能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助于预防血管病变,提高机体免疫力。

稳定情绪:压力及情绪波动会诱发猝死,因此要学会调节生活,多与人沟通甲流,保持乐观、豁达、积极的生活态度。

规律作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疲劳,保证充足的睡眠。

戒烟限酒:吸烟酗酒会刺激神经兴奋,使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容易引起猝死的急症发生率大大增高。

防止便秘:便秘时排便会使腹压升高,如果过于用力,心脏承受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尤其是中老年人、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更应该注意排便时不要过于用力,最好能通过多喝水、多食用膳食纤维类食物来防止便秘。

出现猝死的征兆怎么避免猝死(为什么会发生猝死)(4)

2、积极治疗猝死相关疾病

心源性猝死的病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定期体检以便及早发现这些基础病,并且积极治疗。

猝死发生时,如何急救?

猝死的发生可以是任何时间和地点,如果患者心跳停止的时间超过4-6分钟,脑组织则发生永久性损害,超过10分钟会脑死亡,发生猝死后的前4分钟时抢救的黄金时间,抢救越早成功率越高,然而救护车不可能在几分钟内就能到达病因身边,因此掌握猝死的急救知识非常有必要!

①立即拨打120,注意遇事要冷静,表述要准确,不要自行送患者到医院。

②轻拍患者,判断其有无意识和呼吸。

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让患者平躺仰卧,下颌抬起,头部后仰,救助者跪在其身体右侧,解开患者上衣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④手掌根部正中置于其胸部中央双乳头连线的中点连续用力快速垂直向下按压,按压深度至少要5厘米,频率每分钟100次以上,持续按压30次。

出现猝死的征兆怎么避免猝死(为什么会发生猝死)(5)

⑤按压30次后,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吹气时要看到胸廓抬起。

⑥重复3、4、5步骤,并等待救护人员的到来,为成功抢救病人赢得宝贵的时间。

尽管猝死很可怕,但只要我们学会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健康问题,还有掌握简单易行的急救方法等,这些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预防猝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