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烨个人资料简短(成功注入体内郑烨一个月内就能出院)(1)

正在无菌舱中接受输入的郑烨

郑烨个人资料简短(成功注入体内郑烨一个月内就能出院)(2)

妈妈一边流泪一边和郑烨视频

郑烨个人资料简短(成功注入体内郑烨一个月内就能出院)(3)

郑烨送给郑州捐献者的书法作品

早上9点32分,医生拉起了郑烨左手的衣袖,将滞留针插入血管,很快,被称作“生命种子”的造血干细胞缓缓流入郑烨体内,这位18岁的丽水高考状元和远在郑州的33岁捐献者姐姐拥有了奇妙的生命连接。

不出意外的话,郑烨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将被治愈,他将回到浙大校园,开始他全新的大学生活(本报7月28日3版、8月14日14版曾作报道)。

网友们的筹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的治疗、中华骨髓库的配对、无数人的关注终于让郑烨迎来了最好的结果。

要等上大半年的配型

不到一月就成功

“今天的晚饭是小米粥,蒸土豆片,肉末,花菜,都是刚做好的。”在浙大一院对面的小区里,郑烨的妈妈巫雀屏租了一个40多平方米的房子,每天为郑烨准备最新鲜的食材,烧出最适合他口味以及治疗需要的食物。

房租每月3650元,巫雀屏租了一年,“当时急急忙忙地找房子租下,没考虑楼层问题,现在发现6楼太高了。”

在这次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前,郑烨进行了3个疗程的化疗,每次化疗间隙,这间出租房就是他休整的地方,而化疗后虚弱的体力,让他每走几步台阶就需要在板凳上坐上几分钟喘气。

好在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8月初在中华骨髓库登记之后两三周,巫雀屏就接到了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郑烨配型初配成功了,造血干细胞移植很快就能进行。

捐献对象是一位来自河南郑州的33岁的姑娘,9月中旬的高分辨配型成功,好消息一个个传来,这让巫雀屏每餐饭都能多吃上半碗,“一般都要等上半年一年才能配型成功,我们一个月不到就成功了,真不容易。”

为什么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浙大一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赵妍敏说,按照往年的标准,郑烨年纪轻发病时白细胞数不高,一个疗程后,体内的白血病指标就达到了最低检测值,不过在他体内检测出一个突变基因,这意味着白血病仍存在一定复发概率,在这个情况下,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提高郑烨生存几率的最高选择。

郑烨写下了一副“再造之恩”书法作品,拜托浙江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造血干细胞捐献业务科科长贺佳晶带给郑州的大姐姐。

病床上的郑烨

为高中同学解高数题

巫雀屏为郑烨办理了一年的休学手续,在浙大一院进行化疗期间,郑烨还是用读书打发时间,在出租房的书桌上,摆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中国文学史》等书,喜欢理科的他在几个月时间里已经把几本数学教材翻了个遍。

在高中时,学霸郑烨就经常为同学们解答各种数学难题,现在,已经进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们仍然爱把他当做提问对象,郑烨在病床上闭目养神时,总会收到来自高中同学的求助微信,“是女同学问的问题吗?”心情好时,巫雀屏喜欢这样和儿子打趣道。

郑烨通常不理会妈妈的玩笑,认真在稿纸上写下解题步骤,发送给同学时,还不忘用语音奚落一句:“你们都是大学生了,怎么还问我这个高中生?”

得病后的这几个月里,郑烨最快乐的时光就是10月底,他受到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副院长应颂敏的邀请,到浙大游玩。

这是郑烨第一次到浙大,他参观了教学楼、寝室,和几位高中的同学们见了面,“明年我们就能一起上学了。”大家对郑烨的康复充满信心。

强忍不适和妈妈通视频

只为让她不担心

10月31日,郑烨进入浙大一院骨髓移植中心无菌舱,在这里经过大剂量化疗后,才能进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步骤。

这样的化疗意味着郑烨体内的正常细胞也一同被抑制,反应在他的身上,就是恶心、呕吐、吃不下饭,甚至带进无菌舱的几本书都没有精力翻上几页。

可这个孝顺的孩子还是会在每天三餐时和母亲视频聊天,在接受移植的前一天,钱江晚报记者在出租房里看到母子两人的视频对话,手机屏幕里的郑烨甚至不能端正地坐着,他低着头,左手扶着自己的额头,没说几句话又换了一个姿势,“今天没吃几口饭。”他和妈妈说着。

在屏幕的这一边,巫雀屏特意不把摄像头对着自己,她看着儿子难受的样子,眼泪早就止不住流了下来,她不想郑烨看到这一幕。

“妈,不要哭了,明天做移植,医生说很快就会好的。”细心的郑烨从妈妈略带哭腔的语调里听出了她的难受,不断安慰着巫雀屏。

在钱江晚报记者的采访经历中,见过太多无菌舱里的病人,他们应付身体的难受已经很不容易了,对于医生、家人,最常见的状态是摆摆手不让他们靠近,“不要烦我,不要理我。”而郑烨每天强忍着不适坚持三次视频通话,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妈妈不要为自己担心。

筹款的医疗费够用

一年后能正常生活学习

11月7日中午1点24分,郑州姑娘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成,“祝你早日康复,早日回到校园,健健康康生活,快快乐乐学习。”这位善良的姑娘录下了这段话,送给“最熟悉的陌生人”郑烨。

下午5点35分,飞机从郑州出发,晚上7点在杭州降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潘克勤、粟俊铭为护送造血干细胞混悬液的医护人员保驾护航,只用了40分钟的时间,装载着“生命种子”的汽车就开到了浙大一院。

11月8日上午9点32分,移植正式开始1个半小时后输液结束,郑烨的第二段生命就从这时开始。

“在造血干细胞回输28天时,我们会观察血小板、白细胞等指标,看看这些‘种子’是否种活了。”浙大一院骨髓移植中心主任黄河教授说,他对郑烨的康复充满信心,因为在浙大一院,每年都有250多例这样的病人经过移植得到很好的康复,“经过一年左右康复,他们都回到了学校、工作岗位,还有的生了孩子。”

接下来的治疗费用够用吗?在得知郑烨患病后,网友们在3小时内就为他筹款80万元,这些钱打入了浙大一院专为郑烨开设的账号里,“如果没有任何医保,进入无菌舱的治疗需要20万元,现在大多数病人都有医保,所以自费几万元就够了。”郑烨的主管医生赵妍敏说,接下来的随诊还要根据情况花费几十万到上百万元,不过就目前的情况看,郑烨和他的妈妈不用再为医疗费用发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