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的历史发展简述(二十七)——

当很多人在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一定会认为小编精神有问题,今天可能是没有吃药,在这里胡说八道、满嘴跑火车;小编可以严肃地告诉大家,小编精神没有问题,也不需要吃药,更没有胡说八道地解读《山海经》。

可以说,现在人读过《山海经》之后,无不感叹上古先民的伟大,其中篇幅最多的是《山经》,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一共有26个篇章之多,《山经》中可以说囊括了几乎所有今天我们所熟悉的三山五岳、名山大川,不过还是有一些我们所不知道的名称,然后我们的很多人就脑洞大开,中国找不到的那就一定是在外国,之后我们开始在全世界寻找,找来找去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山海经》不只是记载中国地理,还囊括了今天的地球的上四大洋五大洲地理知识,原来这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地理大发现奇书,我们开始无限地崇拜我们的先人,为世界历史发展做出“伟大”的贡献。

山海经里的各种山(读山海经解读山经)(1)

《山海经》中有我们太多无法解释的秘密,现在很多人在研究,这些人不仅仅是有中国人,国外也有人在探寻《山海经》中的奥秘,据说有一位美国女孩曾经利用《山海经》走遍美洲大陆,她惊奇的发现,很多书中描写山川河流竟然一一对应上了。

《山海经》真的是如此的神奇吗?《山海经》中所记录的名山大川真的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那些地方吗?小编在这里先说一下,“理想很丰满,但现实总是那么的骨感”。

如果要读懂《山海经》,首先要了解《山海经》中所记录的真实信息,了解和知道书中所记载的这些山脉所处于的地理位置,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解读书中所谓的名山大川,还原书中描写的山川真实原貌。由于《山经》篇幅太大,我们只说说每篇首经(一经),让我们先看看原文(由于篇幅大,这里只说说山川名称):

《山海经·南山一经》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解释为广西或广东),临于西海之上—→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解释为湘粤交界)—→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猿翼之山(解释为广东云开山)—→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解释为广东方山或鼎湖山)—→又东三百里柢山(解释为广东境内)—→东三百里曰亶爰之山(解释为广东境内)—→又东三百曰基山(解释为广东境内)—→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解释为福建武夷山)—→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解释为福建东部)。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莹为席。

山海经里的各种山(读山海经解读山经)(2)

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如此形象的描述,难道是先民开着飞机,还是通过遥感卫星观察到的?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先民不仅仅是要用“伟大”一词来形容了.......

《山海经·西山一经》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解释为在河南洛阳)—→西四十五里,曰松果之山(解释为陕西境内)—→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解释为华山主峰)—→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解释为陕西小华山)—→又西八十里,曰符禺之山(解释为陕西符禺山)—→又西六十里,曰石脆之山(解释为陕西石脆山)—→又西七十里,曰英山(解释为陕西英山)—→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解释为陕西竹山)—→又西百二十里,曰浮山(解释为陕西浮山)—→又西七十里,曰羭[yú]次之山(解释为陕西羭次山)—→又西百五十里,曰时山(0解释为陕西时山)—→又西百七十里,曰南山(解释为陕西南山)—→又西四百八里,曰大时之山(解释为陕西大时山)—→又西三百二十里,曰嶓冢之山(解释为陕西或甘肃境内)—→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帝之山(解释为陕西境内)—→西南三百八十里,曰皋涂之山(解释为陕西峪山岭)—→又西百八十里,曰黄山(解释为甘肃临洮东山)—→又西二百里,曰翠山(解释为青海小积石山或甘肃境内)—→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解释为青海日月山)。

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羭[yú]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壁。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

山海经里的各种山(读山海经解读山经)(3)

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华山在哪里,这些山都属于华山的范围之内吗?显然不是此华山非彼华山,书中的华山并不是我们今天了解的五岳之一的华山。

《山海经·北山一经》

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解释为贺兰山一部或新疆境内)—→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解释为新疆天山一部或苏浑山)—→又北三百里,曰带山(解释为贺兰山一部或哈拉钱客套山)—→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解释为新疆境内)—→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解释为天可汗岭西南)—→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解释为新疆或内蒙古境内)—→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解释为新疆或内蒙古境内)—→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解释为新疆库尔泰山) —→又北百一十里,曰边春之山(解释为新疆葱岭一部分)—→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解释为内蒙古境内或珠勒都斯山)—→又北八百里,曰单张之山(解释为新疆或内蒙古境内)—→ 又北三百二十里,曰灌题之山(解释为新疆格尔山)—→又北二百里,曰潘侯之山(解释为新疆罗格多山)—→又北二百三十里,曰小咸之山(解释为新疆境内)—→北二百八十里,曰大咸之山(解释为新疆哈密境内)—→又北三百二十里,曰敦薨之山(解释为内蒙古境内)—→又北二百里,曰少咸之山(解释为库库推穆尔河)—→又北二百里,曰狱法之山(解释为内蒙古境内)—→又北二里,曰北岳之山(解释为阿尔泰山一部或内蒙古境内)—→又北百八十里,曰浑夕之山(解释为阿尔泰山的布鲁哈山)—→又北五十里,曰北单之山(解释为内蒙古境内)—→又北百里,曰罴差之山(解释为内蒙古境内)—→又北百八十里,曰北鲜之山(解释为内蒙古境内)—→又北百七十里,曰堤山(0解释为西伯利亚的屯金山)。

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珪,瘗而为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山海经里的各种山(读山海经解读山经)(4)

其神皆人面蛇身,又是对山形外貌的形象描写,还有的走出国门,我们是该叹服古代先民的先进性?还是该叹服现在的人们具有超强的想象力?

《山海经·东山一经》

东山经之首樕(sù)上朱下虫虫(zhū)之山(解释为山东石门山)—→又南三百里,曰藟(lěi)山(解释为山东境内)—→又南三百里,曰栒(xún)状之山(解释为山东境内)—→又南三百里,曰勃垒之山(解释为山东莱芜新浦山)—→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解释为山东沂山)—→又南四百里,曰姑儿之山(解释为山东长白山)—→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解释为山东境内)—→又南三百里,曰岳山(解释为泰山北文峰山)—→又南三百里,曰犲山(解释为山东境内)—→又南三百里,曰独山(解释为山东境内)—→又南三百里,曰泰山(解释为今五岳之首泰山)—→又南三百里,曰竹山(解释为山东大汶河南)。

东山经之首,自樕(上朱下虫虫<zhū>)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左耳右申<同耳音>)用鱼。

山海经里的各种山(读山海经解读山经)(5)

因为此篇中有了五岳之首的泰山,所以人们认为这应该是是在今天山东境内,可是事实很打脸,这里说的并不是山东地带。您接着往下看,慢慢解释您就知道了。

《山海经·中山一经》

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解释为山西境内蒲山或芮城县内)—→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解释为山西历山)—→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解释为山西境内)—→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解释为山西葱聋山)—→又东十五里,曰氵委(wō)山(解释为山西芮城县北)—→又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解释为山西芮城县北)—→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解释为芮城县西)—→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解释为山西平陆县西)—→又东十五里,曰橿(jiāng)谷之山(解释为山西平陆县西北)—→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解释为山西平陆县境内)—→又北三十里,曰牛首之山(十几万山西临汾境内)—→又北四十里,曰霍山(解释为山西霍州市东南)—→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解释为山西中南部)—→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解释为山西的绵山)—→又东北四百里,曰鼓镫之山(解释为山西境内)。

凡薄山之首,白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以吉玉。其余十三者,毛用一羊,县婴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山海经里的各种山(读山海经解读山经)(6)

《山经》记载了有泰山、有华山、有舟山、会稽山、有很多各个省市当地人耳熟能详大山名称,人们j就根据这些山川的名称,人们开始进行对号入座,以求破解《山海经》中的秘密,可是人们却忘了一件事,用现在的名称破解3000-4000年前的历史,这里会多大的误差,在那时这些山川名称真的就是就是我们所以的地理名称吗?

我们在用现在山川名称解读《山海经》时,大家却往往忽视在每一篇《山经》的最后几句话,这些话才是破解《山海经》关键的要点。

让我们每篇最后都说的是什么?

《山海经·南山一经》: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莹为席。

山海经里的各种山(读山海经解读山经)(7)

该图只是示意图,仅做参考,并非历史原址所在,下图皆是如此。

《山海经·南山二经》: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凡十七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壁瘗,糈用稌。

《山海经·南山二经》:凡南次三以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稰用稌。

《山海经·西山一经》:凡西经之首,自钱来之山至騩山,凡十九山,二千九百五十七里。华山冢也,其祠之礼:太牢。羭[yú]山神也,祠之用烛,斋百日以百牺,瘗用百瑜,汤其酒百樽,婴以百珪百壁。其余十七山之属,皆毛牷用一羊祠之。烛者,百草之未灰,白席采等纯之。

山海经里的各种山(读山海经解读山经)(8)

《山海经·北山一经》:凡北山经之首,自单狐之山至于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其祠之,毛用一雄鸡彘瘗,吉玉用一珪,瘗而为不糈。其山北人,皆生食不火之物。

《山海经·东山一经》:东山经之首,自樕 上朱下虫虫(zhū)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其神状皆人身龙首。祠:毛用一犬祈,左耳右申(同耳音)用鱼。

山海经里的各种山(读山海经解读山经)(9)

《山海经·中山一经》:凡薄山之首,白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以吉玉。其余十三者,毛用一羊,县婴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山海经里的各种山(读山海经解读山经)(10)

相信大家应该能够看明白了吧,《山海经》中的山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山脉,而是一座座独立的山峰,甚至有些山峰都算不上,《山海经·中山一经》中说道:“历儿、冢也”,冢,坟头,说明这些只是山丘而已。

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其实《山海经》中五篇“山经”应该是真实记录的是当时东北先民们祭拜山神情景。上古时期,作为渔猎与农耕并举的东北先民们,对大山的崇拜与对日月星辰的崇拜是同等重要的。

由于气候的急剧变化,原本温暖湿润的辽河流域气温骤降,这里不再耕种,在商王(商朝,从东北西辽河走出去的强悍部落)的带领下,先民们只得背井离乡离开了故土,他们沿着燕山古道,走出了东北,一路南下,去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即寻求发展又开疆拓土,终于有一天,他们披荆斩棘一路辛苦地来到了适合发展的地方,就是今天中原河南的安阳,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新的家园,建设了宏大的都城——殷墟。虽然先民们离开了故土,但他们依然怀念的自己的故乡,会常常回到旧时的家园拜祭祖先,拜祭赋予他们力量的大山。

也正是由于这段历史的变迁,随着时间流逝,人们渐渐地遗忘了曾经的故乡,而错把他乡作故乡,后来人慢慢地就以中原作为中心,寻找祖先们曾经的历史。可是,坐标点早已偏离了真实的方向,造成了真实的历史无法解读,所有的上古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演化成了神话,最终我们迷失了自己来时的方向。

还有就是近现代的历史学家们,有意的、无意的错误解读历史,无限地夸大推崇中国历史发展中原起源之说法,这让人们更加坚信东北是一片不毛之地,是野蛮、落后、没有历史文化的化外之地,岂不知这片被无数人认为的蛮荒之地——东北,才是我们祖先最初的故乡,是华夏文明开始的源头。

解读《山海经》,回归历史的原点,寻找华夏五千年历史发展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