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认为得此女子陪伴不憾此生,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浮生六记沈复的缺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浮生六记沈复的缺点(浮生六记沈复和芸娘的爱情)

浮生六记沈复的缺点

她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认为得此女子陪伴不憾此生

她可以与丈夫探讨诗书、谈古论今

爱吃腐乳、卤瓜,可以赚钱养家

能女扮男装与丈夫同游、丈夫朋友来了可以拔钗沽酒

为丈夫找小妾,竟因不得而气死了

她红颜薄命,却得丈夫牵念,死后传奇,以得佳话

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沈复与芸娘相识于微时,芸娘是沈复舅舅家的女儿,大沈复十个月,是姐弟恋无疑。芸娘四岁丧父,母亲孱弱,弟弟幼小,幸好芸娘女红做的好,靠着刺绣缝补养活家里老小,芸娘本不识字,小的时候听过《琵琶行》,且背了下来,后就看着《琵琶行》的字稿,开始识字。

沈复十三岁的时候,随母去看舅母,看到芸娘的诗作“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立觉钟情,母亲便也欣然订了这门亲事。

当年堂姐结婚,沈复和芸娘又见面了。沈复去送亲的时候,回来很晚,家里也已经没什么吃的了,芸娘偷偷的拉着沈复到里屋,原来是芸娘为沈复留的粥和小菜,那粥还是温热的。沈复心一暖,刚要开吃,结果堂哥闯了进来,看到餐食,笑芸娘说,刚我问你有吃的没,你说没有,原来是留给自己未来的夫君啊!留粥一事遂成笑事,却也成全了两人感情的升华。

十七岁,沈复和芸娘结婚,婚后月余,沈复就被父亲安排离家去学习,新婚燕尔,这沈复根本无心学习,过三月如十年,老师也看不下去了,便打发他回家了。此时沈复贪恋温柔乡,未有学成,可能也是后面夫妻生活坎坷原因之一。

沈复休学回来,和芸娘着实过了一段神仙羡慕的日子,在沧浪居,在乡下老妇人家,月色下,轻罗小扇,并坐水窗,看宇宙,观月光。两人都有布衣蔬食,男画女织,郎情妾意,平平淡淡过一生理想,喜欢精神上的自由与自在,在当时的成长环境下,靠着两个单纯的人实现这理想,也是难了。

沈复出生在衣冠之家,自小衣食无忧,在物质追求上本身就没那么大的动力,也没什么风险意识,喜欢侍弄花草、供奉香料,和朋友喝酒聊天,父母对其还是疼爱有加的。而芸娘的婆婆也是芸娘的姑姑,亲上加亲之局。可最后沈复和芸娘却被父母逐出了家门,任由两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从文中来看,芸娘的公公婆婆本也是侠义乐善之人,公公收养义子26人,婆婆收养义女9人,却容不下自己的亲儿子和儿媳,想必也是有一定的原因。

芸娘被逐,主要是前后发生了有六件大事:

一件是芸娘瞒着婆婆给公公找妾室,被婆婆发现,惹婆婆不满;

二是公公和沈复出差在外,想让芸娘代写家书,而其婆婆恐其乱写,没让芸娘代笔,而公公误会是芸娘不愿意写,芸娘后来也没解释,公公开始不满;

三是沈复弟弟向邻居借钱,让芸娘做担保,结果邻居和芸娘要钱,公公便问沈复弟弟,弟弟不承认。给沈复的私信中对公婆不敬,被公公看到,公公一怒便要将芸娘赶出去;

四是芸娘有一段时间铁了心的想要为沈复纳妾,看上了一个名妓的女儿憨园,还与憨园结为姐妹,虽然憨园最后被有钱人买走,但公婆认为她与娼妓来往,有损颜面,很是看不上。芸娘自己也因为憨园的欺骗而郁郁,后病情加重而死;

五是沈复开画室的时候,朋友借钱,他帮朋友作保,结果朋友跑了,债主到父亲家里来要钱,芸娘拖着残躯跑路;

六是芸娘在最后之际,其朋友送了一婢女叫双儿照顾她,结果这双儿携款跑了。

几件事情下来,芸娘终于受不住了,在四十一岁西去。

芸娘一生虽然历经坎坷,但她还是满足的,即使被夫家赶出家门,丈夫也对他不离不弃,在弥留之际还希望来生与沈复再续情缘。

芸娘死后,沈复悲伤不已。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但沈复后来反思,却感叹古语“女子无才便是德“有一定道理,他认为也许芸娘不知道那么多,自己不那么纵容芸娘的个性释放,什么事都听公婆丈夫的安排,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多挫折。

也许吧,但如果芸娘只是封建社会中听话、乖巧的大多数,那么可能也不会有《浮生六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