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1)

文/图:马东明

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

灵寿旅游产业发展,自1994年五岳寨开发至今,走过了28个春秋。在这28年时间里,灵寿旅游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样、从一点到多面、从一域到全域的转变。旅游产业发展历程,经历了多个阶段;旅游产业形态演变,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旅游产业内涵底蕴,注入了许多新的内容。这些演进变化,都是市场需求的现实反映。旅游市场,在产业破局提升当中的引领主导作用,越来越凸显,越来越快速。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2)

一、我国国内旅游产业发展历程

我国国内旅游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于本世纪初期,随着人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国家旅游政策随之做出引导性调整,文化旅游需求迅速深入生活,旅游品质要求也在递级演进,成为了生活质量水平步步提升的重要标志。同时,旅游市场,易受外界突发情况影响,波动性较大的特征比较突出。

从旅游市场方面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旅游市场规模逐年扩大。1985年国内旅游接待2.4亿人次,收入80亿元人民币。这是国内旅游市场的起步阶段。90年代末,国内旅游接待6.94亿人次,收入2391亿元,分别是85年的2.89倍、29.89倍,一些地方,旅游产业成为了主导产业。这是国内旅游市场的第一个高峰,我国旅游市场进入了成熟期。新世纪00年代末,国内旅游接待19亿人次,收入10183亿元,分别是90年代末的2.74倍、4.26倍。新冠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底,国内旅游人数60.06亿人次,收入57250.9亿元,与上世纪末相比,短短20年间,国内游人数增长了7.7倍,收入增长了23倍。这是国内旅游市场的第二个高峰,我国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1》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收入2.23万亿元,同比下降52.1%、61.1%。2021年,我国旅游经济阶梯式复苏。国内游人数39.15亿人次,国内游收入3.31万亿元,同比上升36%、48%,恢复至2019年的65%、58%。疫情防控常态化后,特别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第九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的落实落地,国内旅游市场将进一步回暖上升。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3)

从政府政策引导方面看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和波浪式上升,政府管理引导政策随市场及时跟进。1985年,对国内旅游政府提出了“加强管理,保障供给”政策。1993年,确立了“搞好市场、正确引导、加强管理、提高质量”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国内旅游市场发展,出现了90年代末国内旅游市场的第一个高峰。2000年后,国家调整了假日制度,全年形成了五一、十一、春节等黄金周,为国内旅游产业大发展,提供了连续性的时间保障。2009年,国家制定了“坚持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的产业政策,逐步确立了建设旅游强国的战略目标。

进入新时代,开始全国性规划旅游发展。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给市场注入了巨大政策动能,2019年出现了国内旅游市场的第二个高峰。旅游业成为了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我国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我国开始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文化强国成为了旅游发展新方向。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4)

二、灵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灵寿旅游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旅游景区和具有旅游功能的场所遍布全县。根据市场规模和功能属性,大致可分为六个大类,即龙头景区、窗口景区、乡村景区、旅途观光区、文化体验区和产业链延伸区。

(一)龙头景区:是具有形象展示功能和产业引领作用的景区。目前,我县达到这个标准的景区只有五岳寨和花溪谷。这两个景区最突出的特点是优美冠绝的生态和康养绝佳的气候。其中,五岳寨以生态观光见长,花溪谷以生活休闲为最。

五岳寨,位于灵寿县西北角,头枕太行中脊,开发于1994年,享有绝佳的天然生态和优质的康养气候,拥有太行山区保存最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是灵寿县海拔的制高点,母亲河慈河的发源地,自然风光冠绝全县,在河北省内亦不多有,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风景区、河北省地质公园。目前,其经营模式基本停留在游山玩水阶段。在生活化、沉浸式的旅游市场面前,底气略显不足,步伐稍显缓慢,近年来的景区受众似乎不甚乐观。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5)

花溪谷,位于五岳寨山脉之阳,开发于2011年,其谷底主峰亦为五岳寨主峰,曾是深山小村落要关石和头道岭所在地。与五岳寨景区相比,开发虽晚,却呈现出了另一番繁荣景象。没有特殊天气的情况下,景区停车场内多是车辆满满,游客扶老携幼、络绎不绝,邂逅周末定是一片繁忙。2019年6月,旅发大会期间,更是上演了道路大堵车,游客甚至夜宿路边。花溪谷成功的秘诀,窃以为是旅游理念的先进、康养生态的绝佳、山地公园的优美、基础设施的完备、休闲生活的满足等,但归根结底还是旅游产品供给与旅游市场需求的有机契合,紧跟着旅游市场发展步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旅游市场创造。

花溪谷的成功,创造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花溪谷模式”,为全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探索经验,做出了重要贡献。从中,我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市场指挥棒的巨大力量。只有跟上了市场脚步,才能更好地把握机遇、创造生活。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6)

(二)窗口景区: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的光泽反映着心灵的厚度。同样,窗口景区,也是一个地域的眼睛,代表着一个地域的形象,吸引着往来游客的目光,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当地旅游产业的水准和高度。窗口景区,或是一个地域的中心,或是交通动脉的路口。如县城和大明川景区。

灵寿县城,位于灵寿县东南端,京昆高速、234国道(兴阳线)、201省道(正南路)、河北大道、慈河大道、灵塔路等道路在此交汇,滹沱河、松阳河、卫水河在此相融,是灵寿县委县政府驻地,是灵寿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灵寿县大力推动县城发展,建设了松阳河生态休闲观光带、松阳河湿地公园、松滹湾文化公园、石牌楼公园,甚至每一条路都赋予了景观理念,成为了宜居宜业宜游的滨河生态新城,现代与历史在此完美交汇,吸引了周边县市和往来游客羡慕而挑剔的目光。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7)

大明川,位于西阜高速五岳寨出入口与慈河大道交汇处,由灵寿县游客服务中心和树桥公园两大部分组成,将原来的一片河滩地改造成了闻名遐迩的大景区,成为了创造价值的洼地,吸引游客的窗口。最凸显的优势,也许就是重要的高速交通区位。在树桥公园内,有新奇的树桥、平坦的草场、清清的流水、嬉戏的乐园、特色的饮食、优美的音乐、悠闲的房车、滨水的帐篷、干净的沙滩、开阔的露营地、绿林间的星空屋、孩子们心目中的游乐项目等,打造了一处集商务会展、夏令营研学、家庭出游、朋友聚会、情侣相约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化、高端化的休闲康养旅游度假小镇,被中青年群体和少年儿童所青睐。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8)

(三)乡村景区:乡村振兴政策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打造,带动了全县乡村环境的整体提升。有条件的村庄,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起了旅游产业,走上了转型道路。比如车谷砣、木佛塔、楸山、瓦房台等,暂且归类为乡村景区。

车谷砣,位于灵寿县西北部深山区,海拔600米至1500米不等,生态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是晋察冀边区的后方基地,历史上明长城的重要关口。车谷砣党支部,带领村民,依托自身丰富的生态、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引入县外资本,正在打造乡村型康养旅游度假区。已完成一期工程。2019年6月,迎接了第四届石家庄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慕名者络绎不绝。由于景区仍在建设当中,车谷砣发展模式,还有待实践证明。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9)

木佛塔,位于灵寿县西北部深山区,海拔与车谷砣相近。山峦叠嶂,以深山散居小村落和山涧亲水特色见长,生态休闲康养优势明显,是家庭自驾游、团体休闲游、亲朋微旅游的上好选择。在这里,你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在山涧中戏水游乐,于万丛里辨别生灵,在古树下感悟乡愁,于炊烟间品尝农味。在新媒体时代,好的资源需要好的保护,好的美景需要好的宣传,好的文化需要好的传承。更有效率的合作模式仍需探索跟进。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10)

楸山,又名秋山,古时因山中多楸而得名,海拔960米,是横山湖南岸的最高峰。登顶,可俯瞰横山湖、燕栖湖和平山下观水库,是灵寿县的绝佳观湖胜地。楸山,亦是历史文化名山。据史书记载,公元前406年,魏国名将乐羊火烧楸山,大败中山军,扫除了伐灭中山国的外围屏障。山下村庄,亦名秋山,多天然次生林,为山中古村落,是一处集地理景观、森林生态、人文历史、村落民俗于一体的山水兼具的原生态风景区。景区的基础设施、文化打造、经营模式、品牌树立等还需要提升。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11)

瓦房台,位于灵寿中部浅山区,主要特色有二:一是,拥有一座著名而充满浪漫色彩的山峰三梦山。三梦山主峰海拔1039米,是灵寿北支山脉浅山区的最高峰,植被覆盖率90%以上,多以人造油松林为主,是灵寿县保存最完好的人造油松林区;是岔头的母亲河岔河的发源地。目前,依托优质的生态资源,建设了三梦山生态旅游区。二是,拥有一个革命而充满英雄主义的村庄瓦房台。瓦房台,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典型村,是河北省农业生产红旗单位,凝结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天斗地、追求美好的瓦房台精神。陈毅副总理曾来此参观。瓦房台还接待了多国考察团、名扬海内外。有特色才会有市场,有文化才会有内涵。这些都是我们建设瓦房台旅游区的宝贵资源。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12)

(四)旅途观光区:对于旅游产业来说,交通就是形象,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实,从出门发车的那一刻,旅游就已经开始。一路都是风景、满眼全是景色,是游客路途过程中的最美享受。或疾驰、或慢开、或驻留,都是一份美好回忆的前奏。

河北大道,是石家庄的旅游大道,沿滹沱河北岸一字排开,故名河北大道,将古城正定、古都灵寿、圣地平山连成了一条线,成为了最便捷的通途。河北大道灵寿段,位于同下与故城间,长15千米,主路宽15米,两侧骑行路各宽3米,两侧绿化带各宽30米,标准化设置了路灯、停车位,不同地段不同绿植,一路风光各异,四季景色不同。修一条路,富一方民。沿线村庄纷纷将村内道路与河北大道对接,将村口标识设置在交叉口,展示着村庄新风貌。以路为媒,找到了市场机遇,进行了农业现代化升级,或休闲、或采摘、或有机、或观光。在与234国道(兴阳线)十字路口交汇处、滹沱河北岸,依托便捷道路和河湖景观,建筑了大酒店,迎接着往来人员,成为了一道风景线。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13)

滹沱河生态风景区,是石家庄人民最优质的休闲区,横跨3000余米宽的主河道,在“拥河发展”战略指引下,建设了滹沱河生态风景区,绿植已遍野,大河重磅礴,唤醒了滹沱,扮靓了母亲,曾经一片荒芜的干沙滩,成为了风景优美的大湿地。间以平坦的旅游道、开阔的停车场和优质的体育设施,或开车漫旅,或步行畅游,或驻足观涛,都不失为一种休闲享受。以滹沱河风景区灵寿段为例,掩映着医学院,恢复了灵寿湖,打造了灵寿岛,县城向其延伸,道路与其对接,顺着松阳河观光带,可直达滹沱河风景区。市民们工作之余,扶老携幼,畅游其中,享受着休闲的快乐时光,成为了最美的生活享受。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14)

慈河百里画廊,是灵寿旅游交通的又一形象,始于京昆高速灵寿出入口,止于西阜高速寨头连接线,主路宽11米,长60余公里,主副路和谐搭配、40多种植物有序栽植、高中低立体绿化,是沿慈河修建的集景点观光、农耕体验和车行、人行、骑行于一体的条状园林式景观带,又被誉为“慈河百里画廊”。根据地形起伏,可大体划为四个部分,其中:京昆高速灵寿出入口至慈峪大桥段,是以平原区七彩花田为主的观光带;慈峪大桥至横山湖主坝段,是以丘陵区滨河休闲为主的游览区;横山湖主坝至陈庄南沟大桥段,是以滨湖山村为主的村落区;陈庄南沟大桥至西阜高速寨头连接线段,是以浅山区山河相间为主的产业带。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15)

(五)文化体验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主题是文化的大门。不同区域文化不同,将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整理归纳,就是这个区域的文化精华。同时,根据不同特色,赋予闪亮主题,打开文化之门,进行体验之旅,使游客漫步其中,抚今追昔,回忆乡愁。这就是文化体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滹湾文化广场,位于灵寿县西环路与南环路交叉口西南角,由民俗文化博物馆、青铜文化博物馆、石刻博物馆三部分组成。民俗文化博物馆,收藏了灵寿极具农耕文化印记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2万余件,是灵寿县规模最大、民俗物品最齐全的民俗文化博物馆。青铜文化博物馆,分为告别田赋鼎展示区、中山国青铜器展示区、夏商周青铜器展示区、民间青铜器收藏展示区和青铜器制作流程展示区,是灵寿县最大的青铜文化博物馆。石刻博物馆,是松滹湾的园中园,收藏了灵寿一带战国至民国期间石刻文物1000余件,是灵寿县收藏规模最大、收藏石刻数量最多的石刻文化博物馆,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科研价值。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16)

慈河谷·三线红色文化博物馆,位于寨头乡苏家庄村,依托“国营河北第一机械厂”遗址的三线红色文化资源,建成了“慈河谷·三线红色文化博物馆”,打造了集红色教育、生态康养、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康养红色旅游综合体,展现了那段统一号召、全民动员、轰轰烈烈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是石家庄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和灵寿县的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补上了灵寿县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三线文化挖掘和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17)

战国中山古城遗址,位于牛城乡故城村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呈不规则矩形,东城墙长1038米,南城墙长1256米,西城墙长1088米,北城墙长1347米,周4700余米。城墙基宽40多米,顶宽30米,残高3-8米,夯土层厚6厘米;现存西、北两面城墙和东南、东北城角。坐北面南,蔚然屹立,虽历经3000年风雨沧桑,依然透露着逐鹿天下的王者气象。战国《世本》有载:“中山武公居顾,桓公徙灵寿”。唐杜佑《通典·古冀州》有述“灵寿,本中山国之都也,汉旧县,故城在今西北”。也许,深入严谨的考古挖掘,才能还原历史真相。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18)

横山湖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位于岔头镇和陈庄镇结合部横山湖沿岸,是被誉为“抗战以来最模范之歼灭战”陈庄歼灭战的主战场,建有陈庄歼灭战陈列馆(抗大二分校纪念馆)、陈庄歼灭战纪念碑、孙毅将军骨灰撒放处纪念碑、陈庄歼灭战烈士墓群、横山岭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设施;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河北省党史教育基地、河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连同岔头刘家沟陈庄歼灭战指挥部旧址,一起构成了灵寿县最大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是灵寿红色历史的最靓丽名片!整合才能更显功效,规模才能更具效益。这也是我们探索研究的课题。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19)

(六)产业链延伸区:每一类产业都有自己的产业链和延伸区,每一个环节只有编线成链、扩点成区、有机互动,引领带动作用才会凸显,产业规模效应才能形成。产业如河有上中下游,旅游亦如是。如采摘、如游乐、如农耕,就是旅游产业的延伸区。

顺明仙桃谷生态农业产业园,简称顺明仙桃谷,位于灵寿县狗台乡和青同镇境内,是灵寿县最大的桃类植物种植产业基地。通过引入资本,流转当地土地4700余亩,栽植各类桃树52万余棵,在贫瘠的丘陵地带,打造出了集旅游、观光、采摘、体验、寄养于一体,农业科技与生态旅游有机融合的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了独居特色的产业品牌。春季,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仙桃谷产业园里,200余亩油菜花和4000多亩桃花竞相绽放。花海中,产业农民劳作繁忙,呈现一幅现代化的美丽田园景象。夏秋之际,各类桃果,次第成熟,采摘成了题中之义,迎合了广大游客的爱好,吸引了旅游市场的目光。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20)

木佛庄园,成立于2014年,位于三圣院乡西木佛村南,是集科技示范、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平台服务等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园区,“有机”是其最闪亮特征。占地1500亩,其中苗木760亩、果树180亩、有机蔬菜日光大棚460亩、有机杂粮100亩,年产有机蔬菜60万斤,建有恒温库1座、蔬菜包装车间1座,注册了商标,取得了有机认证,产品远销京津石等地,同时为大型旅游区和餐饮单位配送蔬菜。2015年被评为“石家庄市现代农业蔬菜园区”,2018年先后被河北省科技厅评为“河北省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省级星创天地”等荣誉。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21)

小羊时代探爱牧场,位于狗台乡,是河北首家以“研学探爱”为目的,以“牧羊文化”为主题,以“农耕体验”为特色的少年儿童实践教学生态牧场;是石家庄教育局认证《石家庄中小学研学基地》,北京生命科普促进会认证《石家庄中小学生命教育实践基地》。有多项大型户外拓展设施及系列手工制作课程,是亲子游学活动理想的举办地。在家长的陪伴下,在牧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孩子们可以挤羊奶、采苜蓿,可以备餐具、制食物,可以学知识、亲农牧,游乐沉浸其中,生活研学其里。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22)

坤山农场,成立于2016年,位于寨头乡寨头村和任家庄村之间,慈河、寨头河交汇之地,正南路、慈河大道、西阜高速寨头连接线连接之所,毗邻锦绣大明川旅游区和西阜高速五岳寨出入口;距石家庄省会1小时车程,距北京、天津、雄安新区3小时车程,交通便利,区位凸显;占地500余亩,采用合作经营模式,生态种养办法,高效销售渠道,走出了一条“农户 农场 市场”的产业振兴之路,已成为集绿色种植、生态养殖、休闲采摘、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经济体和示范园。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23)

三、灵寿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弄清楚的几个问题

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紧跟市场经济步伐,研究大众旅游市场特征,立足优势资源,发挥引导作用,尊重消费偏好,提供符合市场预期的旅游产品。国家《“十四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旅游体验”,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需要我们弄清楚几个问题:大众旅游的特征是什么?灵寿旅游的优势在哪里?灵寿文化的魅力是什么?我们如何尊重消费偏好?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24)

大众旅游的特征是什么?依据国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大众旅游特征概括如下:一是消费大众化。旅游已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微旅游成为了主要出游方式。二是需求品质化。市场对旅游产品的特色化、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要求越来越高。三是发展全域化。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加速转变,旅游业与农林水、文教体和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四是产业现代化。信息、科技和人才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五是竞争国际化。旅游业成为了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25)

灵寿旅游的优势在哪里?即灵寿旅游的资源优势是什么?毗邻北京、天津、雄安新区和石家庄的战略区位,拥有太行山区保存最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华北地区绝佳的生态康养气候,石家庄一带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慈河的源头和最重要流经区域;春秋战国时期,中山古国的建都地;抗日战争时期,“抗战以来最模范之歼灭战”陈庄歼灭战的发生地,边区政府的驻扎地,抗大二分校和晋察冀边区印刷局的第二故乡,晋察冀边区银行重要的转战地;还有五岳寨龙井、狗台仙桃、灵寿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26)

灵寿文化的魅力是什么?灵寿最源头性的文化魅力,凝结于“灵寿”二字,即健康、长寿、尊老、敬老、生态的“灵寿木”文化;灵山寿水、常来长寿的山水康养文化;顽强不屈、鼎立列国的战国中山文化;以陈庄歼灭战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灵寿侯药王邳彤为象征的中药材文化;以及灵寿当地的农耕文化、太行深山区的传统民居文化、母亲河慈河文化,等等。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27)

我们如何尊重消费偏好?尊重偏好,就是尊重市场。这就需要我们解决好三个问题:游客为什么要过来、游客为什么留下来、游客为什么还想来。旅游的归宿是生活,生活的魅力在体验,体验的深度在沉浸。游客的消费偏好,正在从游山玩水向生活沉浸转变。在大众旅游和疫情防控常态化交织的旅游市场中,进一步强化了以自助游、自驾游、家庭游为特点的微旅游模式。我们身边有成功的范例,有可圈可点的经验。2022年,平山被评为“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正定、井陉被评为“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平山的优势在“红”,正定的优势在“城”,井陉的优势在“古”。与邻县相比,灵寿的优势在哪里?“康养”“灵寿”也许就是我们的答案,花溪谷就是最好的证明。只有放大本身特色,提升旅游品质,满足市场需求,才有可能引领发展、实现突破,也才有可能创造新的生活业态。在总结经验中,提炼规律、不断前行、寻找答案。这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方法论。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28)

四、对灵寿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对现状的总结、对问题的分析、对规律的探寻,目的在于实践应用,在于产业发展。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几点启示。

(一)旅游市场,是消费行为发生在旅游产品生产地的市场。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注重功能布局、客源定位、形象树立、品牌打造、氛围营造、环境提升;更加注重产业融合、文化融入、项目建设、特色旅游示范区建设、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打造等;更加注重规划引领、政策跟进、平台打造,在顶层设计层面统筹写好“旅游 ”和“ 旅游”两篇大文章,创造更有品质的旅游卖方市场。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29)

(二)尊重偏好,就是尊重市场;尊重市场,就是尊重自己。偏好,是消费者的市场预期。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众旅游时代的消费者偏好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作为旅游市场的产品供给者,只有跟上了消费预期,才能被市场所选择。角色的转变,是市场的要求。我们应该从游山玩水观光阶段的旅游产品生产者,转变为观光与休闲度假兼顾的旅游精品服务商;实现做大旅游产业,向做强做优旅游产业转变。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30)

(三)全域化旅游发展,不是简单的景区叠加。大众旅游时代,是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加速转变的时代,是旅游业与农业、林业、水利、文化、体育、教育和卫生、健康、医疗等产业深度融合的时代,是旅游产业链有机发展、良性互动、市场互创与文化深度融合的时代。其中,景区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本质,在于互为市场、互为补充,而不是互筑壁垒。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31)

(四)全媒体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旅游形象,在于宣传。在互联网、信息化、5G网络技术推动下,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了一个人人都是新媒体的全媒体时代。对于旅游宣传的认识,不能局限于一种形式。其实,进入县域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媒体人;每一个景点,都是一种形象,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打卡点。因此,我们要用“旅游是一种生活、学习和成长方式”的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 ”的宣传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建设文化地标,形成旅游符号,做最好的自己,讲最美的故事,使游客见了就想来,来了还要来。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32)

灵寿旅游开发项目(浅谈灵寿旅游产业发展)(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