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背面的“美女图”

谈到“美女图”,我们脑海中印象可能是20世纪30-50年代的各种商业广告,或是通俗读物、期刊的封面。“美女图”很难与“国家的名片”、有价票证——邮票联系在一起的,更不要说是有着“红色革命历史文物”之称的解放区邮票。但是,就有这样一套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发行的邮票,却与“美女图”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缘。

好看的邮票头像(邮票背面的美女图)(1)

安东解放区(原南满根据地)位于辽宁省东南部,地处鸭绿江畔,东南与朝鲜隔江相望,北与辽宁、吉林为邻,南临黄海,西南与旅大地区相连。1945年11月3日,安东省民主政府成立。12月3日安东省邮政局(也就是南满安东地区的邮政机构)在安东(今丹东)成立,同年12月5日开始办理函件收集业务。

1946年1月8日,安东省政府发布训令,将安东省邮政局改为安东省邮政管理局。1946年4月28日,辽宁邮政管理局从本溪迁至安东后,与安东省邮政管理局合署办公。6月28日,两个邮政管理局合并成立了辽东邮政管理局。

1946年10月,辽东邮政管理局调整业务资费,并为此设计印制了以毛泽东像、朱德像及毛泽东与朱德合像为票图的邮票,也就是“安东第一版毛泽东、朱德像邮票”。

这套邮票在大连制铜版,由《辽东日报》社印刷厂印制,原计划于10月25日正式发行。但谁想到恰恰就在这一天,国民党军队于10月24日突然进占安东,安东省政府撤出安东,邮政管理局不得不随着安东解放区政府撤退,南满地区成为东北地区的主要战场,安东所辖行政区域大部分被国民党军队占据。而这版邮票也在最后关头胎死腹中了。

1946年12月下旬,东北解放战争才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1947年6月10日,安东第二次获得解放,安东省所辖行政区域也已大部分获得解放。安东省邮政管理局恢复,隶属安东省政府,并于8月1日开始办理平信、挂号信函业务。

此时,安东邮政管理局为了适应业务和邮政资费调整的需要,在没有按时收到总局邮票的情况下,决定利用辽东邮政管理局1946年10月印制却未及发行的毛泽东和朱德像邮票的版模,再次印制邮票。

但正所谓“好事多磨”,当邮票的设计、制版等一切前期工作都准备妥当后,当局发现印邮票所需的纸张却不够。当时,安东解放区内没有造纸厂,邮票用纸都是从外面运进来的。而国民党对安东的围困使得纸张根本运不进去,这可愁坏了邮电部门的领导。就在这要命的当口,有一天驻安东部队的一名战士突然跑来,说在国民党的一个书局的仓库里发现了不少“白纸”。领导一听脸上乐开了花,一蹦三尺高立刻开着自己的军用小摩托跑去实地考察。

书局库存的这批纸张的确质量不错,但谁知全部拆包后,大家却都傻了眼——“白纸”的背面竟然是民国时期的美女明星画。之前来通报的小兵更是吓得说不出话来,工作做的这么马虎,还不得被领导“炒鱿鱼”啊!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领导一合计:邮票印刷迫在眉睫,而这批纸张确实不错,干脆就地取材算了,这也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嘛!

原国统区的美女信笺纸在解放区却成了邮票印纸。这恐怕是国民党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吧!

于是,工人们就将“大美女”图片一分为二,在空白的一面印上50枚毛泽东和朱德头像邮票。这绝对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了。

好看的邮票头像(邮票背面的美女图)(2)

当时全部出售为单枚票,集邮者至今很难完整地拼出一张明星信笺“美女图”。

好看的邮票头像(邮票背面的美女图)(3)

“安东第二版毛泽东、朱德像邮票”全套共2枚,刷色为深红色,面值均为东北币10元,无齿孔,图幅为32毫米×22毫米,其主图仍选用了“安东第一版毛泽东、朱德像邮票”的图案。邮票的主图为毛泽东和朱德像,毛泽东为正面像,位于票面右侧;朱德为戴着军帽的侧面像,位于票面左侧。

肖像分别置于椭圆框内,两侧以卷叶纹装饰,合像中间上部还置有一颗白色的五角星;邮票上端中间印有“辽东邮政”字样,下端中间印有“为人民服务”字样,文字均为右读;左右上角为阴文右读“拾圆”汉字面值,左右下角各有一个阳文阿拉伯数字“10”。

据说,当年用“美女图”明星信笺印制“毛泽东、朱德像邮票”时,部队首长曾严令:用美女画印制的邮票,必须以单枚的形式出售,其整版的邮票要严格管理。

后来考虑到以“美女图”印制领袖肖像邮票毕竟不够严肃,于是邮票停止发售。这样,我们现在很难找到整幅的明星信笺“美女图”,当然也就很难找到整版的“毛泽东、朱德像邮票”。

好看的邮票头像(邮票背面的美女图)(4)

好看的邮票头像(邮票背面的美女图)(5)

根据收集,采用“美女图”明星信笺纸印刷仅部分。

1948年12月21日,安东省邮电管理局划归东北邮电管理局领导后,这套印在“美女图”明星信笺纸上的解放区邮票曾长期被封存在库房里不为人知。但集邮者还是通过收集等各种途径,有幸欣赏到完整的四幅“美女图”。

好看的邮票头像(邮票背面的美女图)(6)

整张4幅的“明星信笺”封面纸

第1幅是一位黑发盘头身着橘红色带有深色小花的旗袍的“红衣少女”/背景衬图为中式窗框和盛开的牡丹花。

第2幅是一位端坐在花丛中身穿淡粉色的旗袍的“粉红少女”。左手中指戴着1霉硕大的蓝宝石戒指平放在弯曲的腿上,右手臂搭在靠背上,衬托出粉面桃花般的腼腆神态。

第3幅是一位身着淡粉色带有大花的旗袍,端坐着的“时尚少女”。烫着大花儿的秀发,双手十指相扣,托于腮下,平添了几分妩媚。

第4幅则是一位身穿橘红色中式旗袍青春活泼的“俏佳人”。在绿色树丛的映衬下显得青春朝气、活泼可爱。

据考证,这是创办于1915年的安东诚文信书局印刷,1945年其改名为“大华书局”,1947年安东第二次解放,大华书局改为安东日报社印刷厂。

选择民国“美人图”明星信笺作为印刷纸张的解放区邮票,进一步印证了革命根据地、解放区邮政机构,在极其困苦的战争环境下坚持发行和使用邮票的艰难。解放区邮票是中国邮票中极其特殊的品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我国革命历史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邮家收藏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