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的标准,自古以来都有不少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甚至历史上的不少皇帝都有言论,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茶标准,陆羽也有。

关于好茶我们听听茶圣陆羽怎么说,茶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的一之源中言明: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

茶圣陆羽三句好茶典故(茶圣陆羽搞出来了一个排行榜)(1)

图为江北茶区河南省信阳市四望山某处茶园

可以看出,茶圣陆羽对茶叶产地的土壤、种植、环境、芽叶、阳光、采摘等方面有一个评判标准,尤其是“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我们听到的比较多,最为广大茶人茶客所传播和推崇。

此外,作为当时的唯一茶学专家,又兼任大唐茶文化传播研究会的终身会长,陆羽还在《茶经》八之出中,根据其制定的审评标准(茶小泡猜测茶叶的产地占据了当时陆羽审评品鉴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唐朝时期主要产茶地区的好茶(当时约五大产茶区的地理标志茶叶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进行了审评品鉴,这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好茶排行榜了吧。

茶圣陆羽三句好茶典故(茶圣陆羽搞出来了一个排行榜)(2)

表中浙西与浙东范围,均在唐朝时期的江南东道区域内,估计陆羽为了更精确表达位置,采用了浙西浙东叫法

大唐贞观十道 / 开元十五道

唐朝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为15道,将山南道、江南道各分为东、西道,又增设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

茶圣陆羽

陆羽(约733—约804),字鸿渐,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 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唐代茶学家,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