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扫一下场所码。”8月17日一大早,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的村民们就身着红马甲来到景区门口担当起了游客引导员。

随着暑假旅游旺季的到来,十八洞村充分利用“旅游 志愿服务活动”的模式,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在景区各处展开志愿服务,引导和疏散游客,为游客提供服务咨询。

湖南文明实践新活力(文明清风润三湘)(1)

镜头拉回2021年4月,一批平均年龄在12岁的红领巾讲解员队伍成立,他们将通过双语(汉语 苗语)讲解的形式,为前来参观学习的群众进行现场讲解。

这1年多来,他们活跃在十八洞村的各个角落,承担着日常节假日景区的讲解工作,开展红色教育讲解活动20余次,服务游客达近2000人次。

“作为一名十八洞村的红领巾讲解员,我要向更多的人讲好十八洞村的故事。”十八洞红领巾讲解员石龙琴说道,每次她的讲解也都能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和点赞。

湖南文明实践新活力(文明清风润三湘)(2)

几台织布机、几架灯光,在苗绣国家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里,苗家妈妈们一针一线地赶制着订单。

37岁的石梅芳在2018年之前一直在浙江打工,和丈夫结婚有了小孩之后没有再出去打工,而是加入了十八洞村的苗绣合作社。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我现在每个月收入不比外面少,差不多能够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如果订单多的话收入还能更多呢。平时一边在合作社绣苗绣,一边还能照顾到家里。” 石梅芳说。

她口中的志愿者是十八洞村“让妈妈回家”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中的一员。十八洞村位于武陵山腹地,山多田少,山高谷深。2013年以前,村里没有主导产业,迫于生计,村民们不得不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成了十八洞村的一块“心病”。

2014年,“让妈妈回家”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示范点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成立。在老村支部书记石顺莲的带领下,合作社积极动员多方力量组织开展苗绣培训,培养专业绣娘55人,通过对农村妇女进行苗绣技能培训,帮助农村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的脱贫愿望。

湖南文明实践新活力(文明清风润三湘)(3)

“现在,每年苗绣订单稳定在10万元以上。‘让妈妈回家’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共培育发展了8个苗绣特色村,培训苗族女性学习苗绣逾千人次,培育绣娘832人,其中签约绣娘600余人,累计使绣娘增收1600万余元,发放贫困户分红60余万元。”合作社负责人石顺莲告诉记者。

进入十八洞村,在村口的展览馆里便可看见《十八洞村村规民约》:雨露阳光,润我家乡。饮水思源,自立自强……《十八洞村村规民约》共192个字,全为四言形式,内容涵盖党建引领、民主管理、文明新风、勤劳致富等各个方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们常常以苗歌、三句半等在群众中广泛宣传,对村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此外,村里每半年开展一次“支持公益事业、遵纪守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道德评比,扎实开展星级文明户、乡村振兴带头人等创建评选活动,十八洞乡风文明不断得到提升。

据悉,自2015年十八洞村开始组建志愿服务工作队以来,目前十八洞村已成立了“红领巾讲解员”、“让妈妈回家”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覆盖村里发展方方面面。

潇湘晨报记者王茶茶 实习生朱筱萱

新闻线索爆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进入“晨意帮忙”专题;或拨打晨视频新闻热线0731-85571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