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数以千计、五花八门的地名。它们或奇葩,或搞笑,或文艺,或优雅。让人不由自主地想探寻其来历。今日探访苏州,更是笑岔了气。

苏州太监弄简介(来苏州记得找太监弄)(1)

一个地方的地名,保留着一个地方文化的缩影。苏州城的地名绝对能满足任何一位来客的胃口。从醋库巷到神道街,从铁瓶巷到桃花坞,那些名字别致的小巷小街总是激起人们的一次次追问:为什么这条巷子,这条街,这座桥会起这个名字……

那些烙印在一辈又一辈老苏州脑海中、血脉里的答案,在一次又一次的拜访和回想中,不断回响。观前街、神道街、宫巷、皇废基、皇宫后、太监弄、尚书里、伍子胥弄、文丞相弄、大儒巷、专诸巷、潘儒巷,书院巷、学士街 

在苏州,从路名就能联想出不少历史,苏州的古城址2500年未变,很多的街巷路名是从宋朝延续至今的。

— 太监路 —

苏州太监弄简介(来苏州记得找太监弄)(2)

位于苏州市最繁华的步行街观前街中段南侧,太监弄是观前街的一条内街,也是苏州著名的美食一条街。

如今,320多米长的太监弄如今已有四百多岁,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当时监管织造局的官员入住附近,随行的太监也入住于此,这个有趣但多少令人啼笑皆非的名字就流传下来了。

— 专诸巷 —

苏州太监弄简介(来苏州记得找太监弄)(3)

春秋战国时,吴国公子光为了谋夺吴王僚的王位,派壮士专诸藏短剑于鱼腹中,用鱼肠剑刺死了王僚。当时壮士专诸就住在这条小巷中,“专诸巷”的声名也由此而流传千古。

专诸巷位于西中市阊门口,是一条紧挨内城河和城墙的街巷,南通金门,北达阊门。

在明代,专诸巷巧匠辈出,手艺人遍地开花,闻名天下。专诸巷还保留着许多的明国建筑,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皇废基 —

苏州太监弄简介(来苏州记得找太监弄)(4)

从地图上能看到,这条巷子又短又小,东起苏州体育场,西至锦帆路,像极了一根牙签棒子,撑起了前边庞大的体育场。

元末,盐贩出身的张士诚发动起义,占领苏州子城称王。1367年,兵败的张士诚纵火将王府烧成一片废墟,废皇基的路名由此而来。皮市街、枣市街、药市街、醋库巷、盐仓街、豆粉园、招财弄、滚绣坊、绣线巷、草鞋湾、木梳弄、牛车弄

— 醋库巷 —

苏州太监弄简介(来苏州记得找太监弄)(5)

醋库巷是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宋朝时期,由于朝廷在此处设监酒厅,巷内建有储存食醋的仓库,所以小巷取名醋库巷。

旧时,这里是有名的官宦、绅士与文人的聚居区。近代画家顾麟士的故居就在此地。

如今它不仅是一个“醋香”满满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书香气的地方。沿着石板、青砖铺成的醋库巷往里走,经过几户深宅,就能见到柴园,也就是如今的教育博物馆。桃花坞、丁香巷、菉葭巷、腊梅里、杏花弄、蔷薇弄、韭菜弄、柳枝巷、大树巷,大石头巷

花草树木的美感一直是文人雅士的歌咏对象,地处江南水乡的苏州更是像是一位温婉女子,据说戴望舒1927年写《雨巷》的灵感,就来源于丁香巷。

— 桃花坞大街&韭菜弄 —

苏州太监弄简介(来苏州记得找太监弄)(6)

据说在唐、宋时期,苏州城西北隅阊、齐门之间遍栽桃树,称为桃花坞。旁有桃花河,是当时春游赏花的胜地。宋朝太师章粢父子在此筑别业,亦称桃花坞。后人就以此作为街名。

沿桃花坞大街往东走,进入西大营门巷子往里七拐八弯,才摸到韭菜弄,巷子因曾有荒田专种韭菜而闻名。

弄子很窄,不足一把伞宽。在巷子中行走,凉风习习。据说由于高墙遮光,又有穿堂风。这里平均温度比桃花坞大街的温度低5℃。干将路、莫邪路、渡僧桥、憩桥巷、剪金桥、水仙弄

水仙弄和神话人物柳毅有关,“水仙”意为水中神仙。渡僧桥也有故事,说的是一个僧人要摆渡,船夫不让,于是僧人就折下几枝杨柳枝,编成了只小船过了河……

上千年的姑苏城不缺故事,水中的神仙、摆渡的僧人,行走在苏州路上,听听路过的老人讲讲那封存在路名里的传说故事。

— 干将路&莫邪路 —

苏州太监弄简介(来苏州记得找太监弄)(7)

相传,吴国人干将与其妻莫邪善于铸剑,他们曾铸有一对锋利无比的宝剑,一名干将,一名莫邪,都献给了吴王阖闾。后来,干将、莫邪被做为利剑的代称。

为了纪念他们,先后将苏州的两条主干道命名为干将路和莫邪路。

— 铁瓶巷 —

苏州太监弄简介(来苏州记得找太监弄)(8)

相传有仙人枕铁瓶卧此,故得名。这里也是有着“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的过云楼所在地,珍藏了中国179部保存完整的传世孤本。

过云楼主顾氏三代先人在战争动乱期间,为国家保留了大量的古籍珍品,并在解放后将绝大部分珍宝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

走在这里,可以感受稀世珍宝的跌宕起伏,也见证了一个不同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