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乱华,是中国西晋时期北边众多游牧民族西晋末年少数民族内迁趁西晋八王之乱期间,陆续建立非汉族国家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由于汉族避难从黄河流域 大规模进入长江和珠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进一步增进了南方的百越、三苗族裔与中原汉族的文化和经济联系,是各有利弊的。
自从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西晋首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晋朝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再加上当时晋朝统治者对于统治区胡人的剥削。胡人趁机起兵,侵扰中原,于是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又因为鲜卑魏末年的史官崔鸿著有《十六国春秋》一书,该书将较具代表性的十六个政权独立记录,故又有将此一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东晋十六国”者,实则政权的数目远逾十六个,建立者也不限于胡人。
五胡乱华是由氐族及匈奴族揭开序幕。304年冬天,氐族领袖李雄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贵族刘渊起兵于离石(今山西离石),史称汉赵。是五胡建国的开始。
晋怀帝永嘉四年(310年),刘渊死,其子刘聪杀太子刘和即位。
311年(永嘉五年)四月,刘聪部下石勒,歼晋军十多万人于苦羯人县宁平城(今河南鹿邑),并俘杀太尉王衍等人。刘聪又遣大将呼延晏率兵攻洛阳,屡败晋军,前后歼灭三万余人。六月呼延晏到达洛阳,刘曜等人带兵前来会合,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晋怀帝,杀太子、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多人,并大肆发掘陵墓、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祸”或“永嘉之乱”等。
313年,刘聪毒死了晋怀帝。怀帝侄司马业(或作司马邺),在长安登基,是为晋愍帝。[1]
316年前赵刘曜攻长安,俘虏晋愍帝。
317年晋愍帝被杀,士族王导、王敦等,扶植晋朝远房宗室司马睿,在建康登基,是为晋元帝,历时五十二年的西晋灭亡,东晋开始。
长年的战争使得中国的人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统一全国后,根据《晋书》记载,太康元年(280年)全国有2,495,804户,16,163,863人。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户口调查为全国3,770,000户.约18,850,000人。
西晋的统一局面只维持了十一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和导致华北地区人口在八年之内消失90%的五胡乱华。所谓"十室九空"如是。
东晋建立后中原人民为躲避战火纷纷大量的南迁,一共有六次南迁高潮,累计合计迁入过百万,东晋因而设置大量侨州。
汉赵刘聪时(310年七月—318年),汉赵控制地区的户口大约有六十三万户,人口约有三百一十五万人。估计此时的华北地区人口有700万,东晋人口540万.全国合计2,480,000户,约12,400,000人。
后赵灭亡时(351年)华北地区汉族不到300万人。
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 建立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 。后北方被前秦统一,中国呈现出前南北朝特征。
五胡结局
匈奴:汉朝南北匈奴分裂时,北匈奴便迁往了欧洲,建立了匈奴汗国,从而导致了日耳曼民族的大迁移,间接的灭亡了西罗马帝国。隋唐以后,不再有记载。
羯:后赵被冉魏灭亡后,羯族作为整个东亚历史上最残暴的民族被屠杀殆尽,仅剩下一万余人投降了东晋,但没多久东晋爆发一场内乱,这仅剩的一支羯族人趁乱攻下了几个城池,又开始了后赵时期的食人残暴统治,最终被晋兵灭族。
鲜卑:鲜卑族建立政权后,部落大都解体,人民多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随着封建化进程的加深,同各民族的融合加快。到了隋唐时期,鲜卑作为民族实体和政权实体融入到其他民族中,逐渐消亡。但是鲜卑消失的主因是人口枯竭,当年鲜卑族的汉化政策总体而言并不是特别成功,一些鲜卑族先是汉化后来又胡化。吉林大学古DNA实验室的研究,证实现代锡伯族很可能是拓跋鲜卑后裔。
羌、氐:原本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几支在唐初年间被松赞干布统一建立了吐蕃王国;另外的南迁一部分在云贵高原形成六诏,最终统一为南诏,南诏灭亡后分裂为各个民族;其余的继续南迁,与缅甸当时的各族共同书写了缅甸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