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段时间对全国各地旅游景点匾额、楹联及碑刻的学习研究,越发感觉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以及博大精深,那一段段似是而非的传说,左右逢源的解释,充满了智慧和幽默。这些载体,既是与古典景观园林的有机结合,又是文学艺术与园林建筑相结合的完美诠释。

那些恰到好处的错字楹联、匾额或碑刻,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在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地域特色,它们或是无意而为,或是工于匠心,或是别有用意,或是寄托愿望。无论是书写者的笔误,还是始作俑者的期望,都展现了古人对中华文字运用的娴熟,对文字文化的大胆拓展和延伸。今天就介绍一下安徽及山西几处景点中的笔误逸事。

【1】错在哪里——

安徽亳州古兵道处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隶书体"衮雪"二字(原石现存于汉中博物馆)。"衮"字虽与"滚"字音同,但意却是不同的。"衮"从衣,本意"画龙于衣"。"衮雪"是什么意思呢?本该是"滚雪"的,那个"三点水"跑哪儿去了?

明明是个错误为什么还要遇见(为什么明明是错了)(1)

如何解释——

据说当初曹操西征经过褒河时,发现这里河道多石,水流湍急,落差较大,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溅,犹如滚动之雪浪,便欣然提笔于河边一巨石上写下"衮雪"二字。当时部下有人小声提醒"衮"字少了三点水……曹操听后哈哈大笑,手指身边褒河说道:怎会无水呢?河中之水甚矣,何须画蛇添足?!众人恍然大悟,以后便有了这样一句顺口溜:狂涛巨浪流石边,"衮"字旁边不用点——据说,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经考证的曹操亲笔书法。

【2】错在哪里——

位于安徽亳州市的华祖庵,相传是曹操悔恨杀死同乡名医华佗所建。由庙祠、故居、古东园三个院落组成,现在这里也是华佗纪念馆的所在地,庵内"华陀纪念馆"是1962年时请郭沫若先生题写的。一看这几个字,很明显把华佗的"佗"字错写成"陀"了!

明明是个错误为什么还要遇见(为什么明明是错了)(2)

如何解释——

据说当时纪念馆负责人礼貌地问询郭沫若先生,是不是写错了字。郭沫若先生答复:是故意为之。考虑到华佗医术精湛,且有大爱之心,在人们心目中皆以活菩萨与佛陀来看待,故而写作"陀"——似乎这样改一个字,便浓缩了世人对华佗一生功德的敬仰。

【3】错在哪里——

在山西五台山菩萨顶有一处写着"灵峰胜境"的牌坊,这块匾额就是康熙皇帝的御笔题字。不难发现,"灵峰胜境"的"峰"字少了一横。

明明是个错误为什么还要遇见(为什么明明是错了)(3)

如何解释——

据传,康熙曾来到五台山寻找生父顺治皇帝,偶遇一僧,询其法号,高僧没有言语,只是在地上写了"八"加一个"乂"便飘然而去。康熙很是纳闷,为何高僧是此法号,走出好远,恍然大悟——原来"八" 和"乂"合在一起便是一个"父"字……父子二人失之交臂,无缘再见。康熙甚感失落,故而在题写"灵峰胜境"时,有意将"峯"字下面的"丰"少写了一横,寓意为"父子缘薄不相识,人生有憾难圆满"。

【4】错在哪里——

晋祠是北方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在子乔祠的中殿悬挂着一块"槐荫裕后"的匾额,这四个字中"槐"字头上少了一撇。

明明是个错误为什么还要遇见(为什么明明是错了)(4)

如何解释——

子乔祠是供奉王氏始祖王子乔的祠堂,也是海外王氏回乡恳亲的祖庭所在。据说人们感到"槐"字右边是"鬼"字,把上面那一撇省去就不读"鬼"了!并且,这样写更是希望"槐"荫无边际,庇佑不到头(这里缺一撇与西安碑林的缺一撇形相似,但义却不相同)。

【5】错在哪里——

山西晋城皇城相府有一处功德牌坊,正面刻有"冢宰总宪"四个大字,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宰"字下面多写了一横。作为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陈廷敬的褒奖之词,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字呢?

明明是个错误为什么还要遇见(为什么明明是错了)(5)

如何解释——

这块匾额是对陈氏家族官文化整体的概括——"冢宰"是宰相的别称,"总宪"是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后人给陈廷敬立牌坊时,感觉"宰"字杀气太重,所以刻意在下面加了一横,"辛"字下半部就变成了"羊"字,这样一来就缓解了杀气,变成了喜气洋洋,彰显了文人的人文情怀。

【6】错在哪里——

山西洪洞大槐树被称为所有炎黄子孙心中共同的寻根祭祖地,在景区的照壁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根"字。 照壁两边分别写着"饮水"、"思原"四个字;晋祠王氏宗祠也有这样一块匾额,上面写着"钑镂根原"四个字。以上两外当中的"原"字,本应都是有"三点水"的"源"字。

明明是个错误为什么还要遇见(为什么明明是错了)(6)

如何解释——

综合以上两处文字,可以理解为其含义是指原始的、追溯的源头之意。相对于炎黄子孙,其原根就在大槐树这里;相对于王氏后人,他们的原根也发祥于此。

【7】错在哪里——

山西五台山有座鼎鼎大名的庙宇叫做黛螺顶,因为庙内供奉着五方文殊菩萨,人们习惯把上去朝拜叫做小朝台。山顶有座殿宇叫做旃檀殿,门楣正中挂有匾额,上书"栴檀殿",其中"旃"字是一个错字——"方"字旁在这里被写成了"木"字旁。

明明是个错误为什么还要遇见(为什么明明是错了)(7)

如何解释——

殿内供奉一尊手结说法印,站立着的旃檀佛, 即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用栴檀木雕刻而成,所以匾额上也故意写成"木"字旁,以示和别殿塑像的不同。

【8】错在哪里——

山西晋祠有一通国宝碑刻,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人们盛赞这块碑是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为一体的丰碑巨碣。门口处有一幅清代文学家朱彝尊撰写的对联: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这幅楹联当中有一个错字,就是"章"字——"章"字底部"十"字的一竖向上延伸,穿进了"曰"字,让"曰"字变成"田"了字。

明明是个错误为什么还要遇见(为什么明明是错了)(8)

如何解释——

单单是从字本身来讲,这个字显然是错别字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的朱彝尊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么?答案肯定不是的。他把"曰"变成"田",据说也是取意"文章通天下"的意思(这就与山东曲阜的孔府楹联有异曲同工的巧处了),表达了作者对文字内涵的独具匠心。

文字揶揄之趣在于我有话说、你有心听……咱们下回继续分解。

感受旅游快乐,记录旅游发现!欢迎大家持续关注"高兴旅游吧",并不吝在文字下方点赞、关注或留言,将您的观点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