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书《杨家将》前半部分,杨家将保护宋太宗赴双龙会,遭遇埋伏,又受到潘仁美的陷害,七个儿子去,只有一个儿子回,杨老令公也自撞李陵碑,含恨而死。

杨继业被谁害死的(号称杨无敌的杨继业为何在陈家谷不惜一死)(1)

郑少秋版杨令公

我们的问题是,号称无敌的杨继业为何要选择不惜一死呢?这背后到底还隐藏着什么隐情?

杨业在杨家将的评书和说部中被称为杨继业,号称金刀令公。

金刀令公杨继业是绝对的猛人,天下皆知杨无敌。

不过,他是一个有着瑕疵的猛人,瑕疵就在于他并非根红苗正的赵家天子的旧臣,而是一个曾经变节投诚的降将。这是他的心结,也是被人攻击的历史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导致了杨无敌最终的以身许国,忠贞不渝。

杨继业被谁害死的(号称杨无敌的杨继业为何在陈家谷不惜一死)(2)

郑少秋版杨令公

杨继业在评书和说部中的传奇经历

评书说部中的杨继业与历史真实存在的杨业出入不大,当然传统英雄传奇小说的笔法在他身上依旧体现得很鲜明,但是相对于其他杜撰的人物,比如说以穆氏桂英为代表的杨门女将,还是很节制,很收敛。

这大约源于北宋杨氏父子的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还有赫赫的史书记载,好事而且浪漫的说书人不太敢过于神话和夸张。

杨继业的一生是非常精彩的,生长于残唐五代那个大变局中的英雄事实上人生都极为出彩。英雄出于乱世,的确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在评书和说部中,杨继业是火山王杨衮的儿子,继承了家传的武功和绝技,而且精通兵书战策,智勇双全。

杨继业被谁害死的(号称杨无敌的杨继业为何在陈家谷不惜一死)(3)

电影杨家将

按照史书的记载,杨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需要声明的是,在这里我们打算先沿用评书说部的思路来解读杨家将中这位具有定海神针地位的老英雄。

杨继业在评书中的神奇存在

杨继业在刘兰芳和田连元的评书《杨家将》中,出场就是巅峰,已经功成名就,成为朝廷的股肱之臣。

杨继业被谁害死的(号称杨无敌的杨继业为何在陈家谷不惜一死)(4)

根据相关的说部和影视戏剧作品,杨继业在抵达巅峰之前自然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儿女情长。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无线电视台播放了一部台庆大剧《杨家将》,无线的明星悉数参演,可谓是空前绝后。在这部电视剧《杨家将》中,杨继业被设定为天上金翅大鹏鸟降临人间,辅弼赵宋的天下。

杨继业被谁害死的(号称杨无敌的杨继业为何在陈家谷不惜一死)(5)

无线电视剧杨家将

这种神话意味的设定,其实窃取了《说岳全传》中对岳飞的设定,当然对于大英雄,无论怎样设定,观看这场大戏的升斗小民都采取务实的态度:全盘接受,而且热血沸腾。这就是英雄对民族心理的重塑和引领作用。

杨继业的婚姻依旧是评书中英雄美女的套路

杨继业在评书中与很多大英雄一样,自己的婚姻是由美女爱英雄开始的,而且爱上英雄的美女事实上本事比英雄还高明很多。杨继业的妻子叫佘赛花,他们是在战场上相遇的,如花似玉的美女一见钟情,而我们的少年英雄却是以国事为重,丝毫没有儿女情长之意。

于是本领高绝的美女发威了,一番刀来枪往,将英雄打落马下,挟持着拜堂成亲。

这种桥段,在传统评书和戏剧中频繁使用,而且屡试不爽。比如说《说唐全传》中的薛丁山与樊梨花,罗通与屠炉公主,罗章与洪月娥,再比如说《杨家将》后期的杨宗保和穆桂英。

毫无疑问,我们采取积极的认识,会留意到这种桥段也许是民间对于婚姻自由的向往,对于女性力量的讴歌,对于美女配英雄的一厢情愿的执念。

杨继业被谁害死的(号称杨无敌的杨继业为何在陈家谷不惜一死)(6)

刘德华版杨六郎和刘嘉玲版柴郡主

经过一番波折,英雄杨继业和美女佘赛花组成了坊间流转中极为著名的夫妻,杨老令公和佘老太君对于几乎熟悉传统文化的人来说,都耳熟能详,脍炙人口。

民间朴素的想法很绝妙,大英雄自然会有本事大的美女妻子,而且还会有老子英雄儿好汉的一群儿郎,这在杨继业的身上得到了充分落实,杨继业平生有七个如龙似虎的亲生儿子,还有一个毫不逊色的样子,人称七郎八虎。

自此杨家将的队伍组成,而且空前绝后的强大。

杨业在史书中的跌宕生平

能够跻身在每一部断代史上,无疑是人生最辉煌的盛事。尤其是在北宋偃武修文的整体氛围下,一个武将在后世所修的史书中有自己的传记,绝对能够说明自身的辉煌。

《宋史》中有《杨业传》,这自然是对杨业一生功业和忠勇的认可和褒扬,是杨业应该得到的殊荣。

杨继业被谁害死的(号称杨无敌的杨继业为何在陈家谷不惜一死)(7)

黄日华版杨五郎和谢宁版杨五娘

杨业在史书上的表现并不比话本评书上的演绎有什么逊色,甚至更见其忠勇过人,堪称国士无双。

杨业在纷纭乱世中的命运其实很难把握,他生前被人质疑的地方,也不是他自己能够把控的。

史书上说他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

北宋建国其实是通过陈桥驿黄袍加身的闹剧成就的,赵匡胤巧取豪夺了后周的天下。那个时候,五代的乱局还远未平定,割据的各种力量依然星星点点。赵匡胤当上了皇帝,五代十国中后汉的宗师刘崇割据河北,自称北汉。杨业年轻的时候就投靠了刘崇,通过自己的神勇,建立了功勋,被称为无敌,而且还被北汉皇室赐姓为刘。

杨继业被谁害死的(号称杨无敌的杨继业为何在陈家谷不惜一死)(8)

梁朝伟版杨七郎和曾华倩版杨七娘杜月娥

北宋初年,几次经略河北,互有胜败。赵光义即位,年号太平兴国,再度征讨北汉,这一次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杨业虽然无敌,也难以挽大厦之将倾,感念赵光义的恩遇,投诚北宋。

这是杨业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这个抉择事实上成了他生前的瑕疵。

他信奉忠勇,在勇的方面,他人称杨无敌,自然无懈可击,但是在忠的方面,由于这次抉择他难以回避地有了瑕疵,这留下被人质疑的阴霾。

赵光义对杨业还是比较信用的,但是我们从史书上可以看到,号称无敌的杨业似乎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他基本上都作为副手参与各种征战。这对杨业自然形成了不能释怀的压力,也让他认识到朝野上下对他未必完全信任。

杨继业被谁害死的(号称杨无敌的杨继业为何在陈家谷不惜一死)(9)

不久之后,杨业作为副手,辅佐主帅潘美夺取了雁门关之战的胜利,重挫了契丹的锋芒。经此一战,杨业威名大扬,名重一时,辽国的兵将听闻杨无敌的大名,无不作鸟兽散,望风而遁。

赵光义以国士待他,他必然以国士报之。这个阶段是他的高光时期,但是他依旧没有彻底打磨掉自己作为降将的瑕疵,隐藏起来的质疑还在伺机发作。

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崩乱,梁唐晋汉周次第接续,城头变幻大王旗。后晋时代,为了得到契丹的帮助,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赵光义始终打算从辽国夺回燕云十六州,于是发动了对大辽的战争。

杨继业被谁害死的(号称杨无敌的杨继业为何在陈家谷不惜一死)(10)

杨业参与了这次战争,主帅还是潘美,而且还有个监军,乃是一个宦官,叫作王侁。两宋时代,朝廷重文轻武,时刻提防武将们有不臣之心,再发动黄袍加身的事情,所以在出兵的时候派遣宦官作为行军监军。王侁不知用兵之法,妄加排兵布阵,杨业对此提出反对意见。

就在这个时候,杨业身上的瑕疵终于成了重病,对他忠诚的质疑给了他致命的打击,一窍不通的王侁却精通信口雌黄之术,对杨业说:阁下你号称无敌,面对着辽兵却不敢出击,是不是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心思?

杨业之死,是一场英雄末路的悲剧

在这种无妄之灾般的质疑之下,杨业只能出兵,孤军深入到雁门关之外的陈家谷,被困数日,毫无救援,绝食而死。

在话本中,杨继业因为看到了李陵碑,触动了心事,说出了宁学苏武死,不做李陵生,头撞李陵碑而死。这无疑更加悲壮,也更加惊心动魄。

苏武牧羊荒寒,不屈于外敌;李陵陷身大漠,投靠于敌方。

这两个典故,至今依然鲜活在世人的心中。

赵光义在历史上名声不好,但是可以肯定一点,作为一代帝王,他不是个糊涂人,在他得知杨业以身许国之后,说了一席话,还是很有温度,很有重量的。

杨继业被谁害死的(号称杨无敌的杨继业为何在陈家谷不惜一死)(11)

杨门女将

他说:

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尽力死敌,立节迈伦,不有追崇,曷彰义烈!故云州观察使杨业诚坚金石,气激风云。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自委戎乘,式资战功。方提貔虎之师,以效边陲之用。而群帅败约,援兵不前。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猋厉,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加此!是用特举徽典,以旌遗忠。魂而有灵,知我深意。

他的意思是:拿起刀枪就要保家卫国,听到号角战鼓就想到了良将猛帅。奋勇杀敌而死,忠勇的气节可谓高于天地,不推崇表彰,怎么能够让人学习?曾经的杨业报国杀敌,有死无回,就是古人,也没有比这更英雄忠诚的了。要给特殊的恩典,才能表奖保持忠勇的后人。

大抵如此。

杨继业被谁害死的(号称杨无敌的杨继业为何在陈家谷不惜一死)(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