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和剽窃都是可耻的行为,引用或借鉴才是学习的方式。"对于原创作家来说,最可怕的不是有众多否定和质疑的声音,而是遇上了抄袭者。
将自己的作品改头换面重新署名,但凡有点儿脾气的人都会火冒三丈。王朔就曾在采访里直言不讳地表示,没看过韩寒的东西,但知道80后郭敬明,是个爱抄袭的"小偷",其直接的言语真是令人侧目。
王朔其人王朔的文字里一直带着磨灭不了的傲气,他以敢于说话而闻名,文坛对他的出现反响平平,倒是电影圈他有着不小的话语权。
王朔的小说总结下来都不难发现刻画的总是一类人物,幼时即历经文革,又受中国巨变影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浑水摸鱼。
他们身上标榜着自由和个性,对尘封的教条向来是不屑一顾,以解放天性为人生目标。可这一切形象都是王朔自己的体现。
从小在北京军区大院长大的他,1976年随大流也参了军,退伍之后本来满怀信心经商,却是血本无归,只能转向写作。他自己也承认,"不写小说就没有出路了"。
1988年,那一年的电影圈被称为"王朔年",电影争相改编王朔的小说,上映的就有四部片子,这是他事业的第一个高峰,《顽主》让葛优走近观众眼球,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演员的提名。
很多导演都凭借着他的小说成功,《阳光灿烂的日子》就出自王朔《动物凶猛》,一举夺得丰厚的奖项,姜文成功从一个青年演员转变成了大陆最有天分和国际影响力的导演之一,这背后都少不了王朔的推波助澜。
冯小刚由郑晓龙引荐给王朔,他们共同参与并完成了《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导工作,这部剧可以说是开启了中国情景喜剧的先河,还奠定了冯小刚式的喜剧风格。当他们十年后再次合作时,依旧完美地发挥了京式幽默,就像是一颗深水炸弹,出现意想不到的惊喜。
2000年后,王朔有意淡出大众视野,不再插手影视圈的事,直到2007年才重新接受媒体采访,可即使年近五十,他的心里依旧住着一个"痞子"类的人物,其飞扬跋扈的做派丝毫未变。骂遍了当时的热门事件,其中就包括了对郭敬明的评价。
犀利的批判王朔做事写文都是直白的、穿透力强的,所以他格外不喜欢自我标榜为知识精英的人,其中的代表余秋雨就被他很批过一次。
王朔觉得这些人控制着大量的有效资源,发动了圈子里的绝对权利,好像自己就是个圣人模样,太可笑了。
他的前半生就是在为了钱而写作,根本没有多少愉快的感觉,只是痛苦地过程,所以他的后半辈子就要打破这种状态。
王朔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正是社会广泛关注"80后"话题的阶段,他毫不客气地表示"80后"是被港台文化洗脑的一代,甚至评价其构不成力量,全是"泡沫"。
可是王朔也还是留了几分面子给年轻人,"80后"并非全是无知无觉的人,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后来人也会取代他。
有网友觉得韩寒的文风和他有些类似,王朔却毫不留情地表示从来没有看过韩寒的书。反倒是谈及郭敬明时,犀利而率直,身为一个作家,连署名权都要抄袭,根本就是个"小偷",这样的人不能再出书,除非诚恳地向大众道歉。
郭敬明和韩寒同样都是创新作文大赛出身成名,总是免不了被拿出来比较,两人背后庞大的粉丝群体总会掀起各种各样的比较,他们间的争议实在是不少。
旁观者看来,他们一个是现实主义,一个是拜金主义,可谁也比不出个高下。倒是王朔以前辈的姿态,一个说不了解,一个严厉批评,直指出郭敬明的问题。
可这也不是冤枉郭敬明,从他创作以来,就一直深陷抄袭的丑闻。
2002年,作家庄羽完成了小说《圈里圈外》,出版后没多久,庄羽就发现郭敬明发售了《梦里花落知多少》,与自己的小说相似度极高。
有时候写小说难免会撞梗,或者是创作思路交叉,但郭敬明的那一本书里就出现了高达上百处的相似,简直是不过是换了个署名而已,核心内涵都还是庄羽的。
庄羽将郭敬明告上法庭,一共拉扯了两年多,最后才等到郭敬明拿到败诉的结果,需要赔偿庄羽二十万。
要求封杀或道歉
"小偷"是什么,私自占领他人的成果,却从来不打招呼,打着"借鉴"的旗号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所以大众都是联合抵制此类行为的。王朔骂了还不能完,要求郭敬明不能出书,还想着向作协主席铁凝反应,封杀此类污点作家。
一个出版盗版书籍的就可以被判刑,而抄袭是比盗版更为让人唾弃的行为,窃取他人的精神文化财富,就应该被编入到盗窃罪里,否则整个游戏规则就不成体统了。
可能有人觉得王朔没完没了,逼人太甚了,可如若不这样,效仿的人只会越来越多,艺术工作者一旦失去了原创的动力,那整个行业只会逐渐被抛在后面。这关乎一个人的信誉,一个行业的规则。
抄袭其实分成两类,一种就只是大篇幅地将原作纳为己有,再冠上自己称号,另一种则是高级的借鉴,从原作里寻求内涵,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进行加工创作。后一种事,不少人都干过,《红楼梦》里面偶尔也能看见《金瓶梅》的影子,可并没有人去批判它,那是因为它自己就已经自成一体了。
王朔甚至还承认自己抄袭,不过是高明的转移,学习前人的精华所在,大大方方展示自己的作品——这可与郭敬明被告到了法庭里还死不承认,拒绝道歉有着最根本的区别。
王朔能够直接点出郭敬明的问题,确实是个敢说真话的人了,将人比作小偷,列出他的败绩,真是把人放在公众视野前处刑,辛辣而直刺心肠。
时代就是需要敢说真话的人,王朔能长久地保持这种状态,虽然会招致部分人的厌恶,可终究是推动着写作在向前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