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上“奥密克戎”闹的人“撕心裂肺”,每天高攀的“染疫”数据无暇顾及其余。以至于前些天,朋友传来上海彩虹合唱团演出的《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视频,都未及时打开听看。

一缕微风一音袅袅 不绝于耳之视听享受(1)

我知道彩虹合唱团非常棒,腾讯的创新直播访谈节目《十三邀》主持人、曾经的《PC Life》执行主编许知远采访过“彩虹”艺术总监金承志,让我对这个合唱团刮目相看。那天半夜忽然想到这个视频,打开一听,完全被震慑住了,没想到“彩虹”居然唱过这么一首伟大的作品(它确实堪称伟大)。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法盒,流泄出来的歌声,交错着神奇、优雅、飘渺、性感的音符,化成魔咒,唤醒了我沉睡的听觉。歌声有时动人,像潺潺流水般浅吟低唱,独具风韵;有时凄美,若露滴竹叶般玲玲作响,耐人寻味。有时浑厚得如雄鹰展翅时的一声长鸣,振聋发聩;有时婉转得似深情交融时的一行热泪,扣人心扉。连听了几遍,很感动,又不假思索用微信发给了几位挚友。发过了就后悔,万一朋友手机没设静音,岂不打扰了他们的睡梦!?

一缕微风一音袅袅 不绝于耳之视听享受(2)

接下来,我查看了相关资料了解到这首作品并非“彩虹”的原创。作词者张惠羙,是台湾著名诗人痖弦的弟子;作曲者是台湾著名古典音乐名家石青如女士,两人在2004年为慈济募款合作完成这首作品。歌词有佛教的思考与温暖:

“岁月在你我呼吸间流浪/ 当终点抵达/ 那些想望休息了吗/ 身心在日出日落间耗转/ 当无常宣判/ 你的心回家了吗/ 周遭一幕幕演出/ 不存在的陌生/ 寻寻觅觅哟/ 断线珍珠怎么接/ 失落的音符怎么唱/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你将如何度过今天/ 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 你将如何度过今天/ 我用温暖/ 守护生命/ 让浪花留了痕/ 我用觉照/ 守护健康/ 让转轮点了光"

一缕微风一音袅袅 不绝于耳之视听享受(3)

作曲家石青如了不起,她接续了民国音乐家李叔同、萧友梅、黄自的艺术歌曲传统,谱出了佛教的慈悲情怀,同时又具备西方宗教音乐赞美诗的虔诚与幽美。石青如从小由父亲启蒙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她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之后获奖学金赴美深造,在波士顿大学双主修作曲及钢琴演奏。随后进入纽约市立大学作曲博士班。作品包括独奏、独唱、室内乐、合唱音乐及管弦乐等。风格兼具古典与现代、艺术与通俗之美。

石青如出版过《月光下,我想念︰写给音乐的情书》,正如书名,这是一本音乐掏心录,她是当情书来写的,可见音乐在她生命中的分量。她以书信体文字,谈了贝多芬、舒伯特、萧邦、德彪西、马勒、伯恩斯坦,也谈了王维、白居易、赵元任。其中一篇《花朵绽放》,记述了一位俄裔钢琴调音师,写得精彩极了,这位老派绅士调音师每次来石青如家调音,都会先弹十多分钟的琴,或萧邦或巴赫,然后再工作。石青如完全被他的琴声迷住了,她猜测“过去他应该是位优秀的职业演奏家,可能是因为移民或谋生的现实因素,而从事调音师这个行业?”

一缕微风一音袅袅 不绝于耳之视听享受(4)

有一次,这位先生调完音,正收拾着工具箱时,看见旁边书桌上一张世界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之一,美籍俄罗斯人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的演奏CD,封面上的霍洛维茲非常年轻,他摘下老花镜,拿起CD,凑近端详。大概霍洛维茲引起了他的乡愁。石青如看见这一幕,很有感触,把这张CD送给了他。

这几天,《如果明天就是下一生》这首歌,我在YouTube上听了很多版本,原来它在台湾如此有名,木楼合唱团、拉纤人男生合唱团、青韵合唱团、台湾大学合唱团、建国中学合唱团、北一女中合唱团等等,都唱过(比较下来,“木楼”的版本最好)。我也才知道台湾有那么多出色的合唱团。我一位澳大利亚华裔音乐教师的朋友,听后告诉我,他也会让他的学生合唱这首歌。好歌,就应该分享给更多人。

一首唐代钱起《省试湘灵鼓瑟》的诗,把我再次带进了余音袅袅、不绝于耳的梦乡......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