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人教社回应:历套教材都是“是人”

近日,有关“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的话题登上网络热搜,引发网友广泛讨论。不少网友表示记忆里,语文教材里这句是“斯人”,而现在的教材中是“是人”,感觉时空线被人动了。

以民生为本为民解忧(民生沸点天将降大任于)(1)

图源网络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回应,该出版社从1961年收录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以来,历套教材文章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未有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不过“斯”和“是”两个字,都表示“这”的意思。

对此,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也表示,课文所选自中华书局的《孟子译注》,并没有更改过,本就是“是人”。

以民生为本为民解忧(民生沸点天将降大任于)(2)

《四库全书-孟子注疏》。图源网络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耐刚,专门从事《孟子》学史和《孟子》传本研究,他非常肯定地表示,从版本校勘的角度来说,“是人”是对的。

既然“是人”为真相,那为何“斯人”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为此,王耐刚对周围的亲人和学生展开了一次田野调查,令人意外的是,即便是中文系的博士生,认为是“斯人”的比例占到了五成以上。

王耐刚解释说,因为“是”与“斯”二者同源,意又相近,很有可能就是民间口口相传产生了偏差。从口语化的角度,“斯人”确实更为顺口流畅,但从背诵经典的角度,则必须为“是人”。

以民生为本为民解忧(民生沸点天将降大任于)(3)

图源网络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老师于晓冰表示,两者意思相近,没有必要过度纠结,好好回顾诵读一下这篇课文会更有意义。

与此同时,人民教育出版社媒体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已关注网上相关讨论,目前正在研判;对于过往教材中是否用过“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其未予回应。

在你记忆里,学到的是“斯人”还是“是人”?

2

海南通报“市委书记遭诬告事件”:举报人对职务调整不满而泄私愤

今年3月,海南农垦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向荣,实名举报自己的上司——时任海垦集团党委书记、现任万宁市委书记盖文启,耍官威、不择手段打击农垦优秀人才。

10月27日,海南省纪委监委通报,该举报内容不实,系石向荣因对职务调整不满而泄私愤,已于本月中旬召开专题会澄清。

经查,2022年2月10日,盖文启主持召开海垦集团党委会会议,决定将石向荣调整为海南农垦荣光农场有限公司监事。石向荣自恃为优秀人才,为海垦旅游集团作出过贡献,对此十分不满,心生怨恨,多次以信访件方式向省委、省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实名举报盖文启。

经深入调查核实,举报的问题没有事实依据,石向荣也向组织如实交代了其捏造事实诬告盖文启的问题,并对自己的诬告行为感到愧疚,表示诚恳向盖文启道歉,愿意配合组织为盖文启澄清正名,消除不良影响。

此外,鉴于石向荣还涉嫌其他严重职务违法和犯罪问题,海南省纪委监委决定将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通报,盖文启主持召开海垦集团党委会会议研究石向荣职务调整问题,本属于正常履职行为,也完全符合组织程序,但石向荣妄自揣测组织意图,进而捏造事实、诬告他人,不仅损害了盖文启的声誉,也扰乱了正常检举控告秩序。

纪检监察机关在查清事实后,及时为盖文启澄清正名,同时也严肃追究了石向荣诬告行为的责任,彰显了组织为实干者撑腰、保护清白干部的坚定决心,树立了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鲜明导向。

“这次澄清让我放下了思想包袱、消除了思想顾虑,真诚地感谢组织的关怀和爱护。”盖文启说,在今后工作中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能力本领,一如既往地奋勇向前、扎实工作。

来源:透视社综合海南日报、北京日报、清廉海南、上游新闻、澎湃新闻报道

责编:李煦、刘淞菱

制作:王娜

校对:李旭颖

审核:龚紫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