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愿行之所至无所不成(故知足之足常足矣)(1)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When one is gratified with self-contentment,true contentment will long endure.

道德经里面讲的知足,和流俗的知足,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意思。它指的是, 人须臾不离于大道,便能体会和理解,只有道才是完备的,才是具足的,恒常的。天下之物,不过都是道的演生物,它们都是细末的,不完备的,不足全的,不长 久的。治理天下的道理,绝然不能从这些琐碎器物中得出的道理来作为依据和法 度。

心之所愿行之所至无所不成(故知足之足常足矣)(2)

能够体会通达大道,是谓知足。失道妄为,并以妄为常,是谓不知足。体知 道之足全,并能抱道不离,这便是知足之足。能做到知足之足,那么天下就会恒 常有道。唯常足,天下方能常正。

“知足”的意思是能够体会大道,知道大道的足全;“知足之足”是知道大道的足全,并坚持遵循道去行事。一个人如果不能体会大道,任意行事,并且将这样的行为当作常态,就是“不知足”。

“常足矣”的意思是,如果人人都能够做到“知足之足”这一点,那么天下就会充满道。这样,不论是君王还是百姓,也都能有道的天德,那么天下也就会安定和太平。

心之所愿行之所至无所不成(故知足之足常足矣)(3)

“知足之足,常足矣”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只有以知足为满足的人,才能得到永远的满足。老子这句话说的“知足”,意思是:人要一直遵循着大道。这样,人才能长久感受和理解到,道才是世间最完备、永恒、常态的存在。

欲望的外向性,决定了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贪婪欲求只能是一个无底洞。如果我们深陷其中,所付出的代价将是无法估量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从贪婪中解脱出来。

心之所愿行之所至无所不成(故知足之足常足矣)(4)

说到这里,怎样才能从贪婪中解脱出来呢?这就需要借助大道的德行了。大道的德行就是无欲无求。只要能够遵循大道,合乎大道的德行,做到无欲无争,我们就会感受到人生的快乐,而快乐正是知足对我们的最好奖赏。老子提出“知足之足,常足矣”的理念,就是告诉人们要知足敛欲,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恒久的满足。

心之所愿行之所至无所不成(故知足之足常足矣)(5)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获家庭更幸福,事业更成功!

感恩万佛之祥光照耀,感恩神天共佑!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谆谆教导!

感恩大家的帮助,愿大家身体健康,心想好事成!

愿所有众生喜悦、安康、幸福、富足、丰盛、一切圆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