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颂明

-

谈谈自然人化的美学原理(而不是物化的人)(1)

人类社会越来越快的发展,让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起“人化自然还是物化的人”的问题。

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为了生存并更好地生活,便开始了人化自然的劳动——通过自己的活动作用于自然,把天然的自然按照人的意志转化为人化的自然。当前的例子就有三峡大坝,南水北调,沙漠造林,港珠澳大桥等等,等等。人引起自然界的变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体现,并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致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美,审美创造是“人化的自然”和“人的对象化”的过程。什么叫“人的对象化”啊?简单地说就是,人把自己的意志投射到客观世界中,并使之变成“自己”所需要的样子。比如说把野生生物变成了家养,把原本不能吃、不好吃的东西变成了能吃、好吃。

谈谈自然人化的美学原理(而不是物化的人)(2)

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同时也出现了另外一种伴随现象——物化的人。啥意思呢?原本是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改变世界,主宰自己的命运;却在其中不知不觉地失去了自我,让自己变成了自己“创造物”的附属品。

比方说,过去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了“神和宗教”,然后又用宗教的教条控制自己的思维,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对宗教产生恐惧,反而成了自己“创造物”的奴隶。在人化自然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就叫作人的异化现象。异化作为社会现象,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人性偏离其本来的面目或未能够达到所能够实现的功能叫做异化。人异化之后就变成了“物化的人”了。物化的人就是没有“灵魂”的人。所谓灵魂,就是人的自主精神。

谈谈自然人化的美学原理(而不是物化的人)(3)

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哲学,就是要使人在人化自然的进程中始终保持清醒而不被异化变成“物化的人”。辩证唯物主义遵循自然规律而反对教条。任何教条都是使人失去自我的绳索、桎梏。辩证唯物主义同样反对把自己的理论变成教条。辩证唯物主义的本质就是“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人类才可能拥有并保持大智慧,才会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当前,人化的自然出现了一种高级的形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信息化社会的核心。人工智能正在把人与自然高度契合。它也使“人的物化”变成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比方说人越来越变成为“人工智能”的附属品,让人工智能为人类写诗、写小说、“创作”歌曲,甚至可以娶个Real life doll做老婆或者嫁给它们。教育也出现了这种迷茫,以为有了人工智能就可以不再需要老师和学校了。人工智能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学校。

谈谈自然人化的美学原理(而不是物化的人)(4)

“物化的人”是人化自然进程中自我异化的极端现象,完全违背了自然规律,最终必定行不通。人类不可能完全被“物化”,这种“物化的人”实际上只会成为正在人化自然的一部分人的附属品。一部分人成为另一部分人的附属品导致了人类社会“周期率”的发生。这就是人类社会动荡不安的根源。在世界日益商品化的现实中,“人的物化”的危机就会加大。避免“人的物化”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人类共同利益的意志成为人化自然的意志。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要始终不渝地保持着的“辩证唯物的清醒”。

谈谈自然人化的美学原理(而不是物化的人)(5)

-

2018年11月12日星期一

-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今日头条“八公山视界”,欢迎交流!

(点击右上角“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