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双重直辖的县级市,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东临沙雅县,西抵柯坪县,东北接新和县。在蒙古语里阿拉尔为“汇聚、交汇”之意,维吾尔语的意思是“绿色的小岛”,和田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蜿蜒东流在这里汇聚而形成了塔里木河。历史上塔里木河曾多次改道,逐水草绿洲而居的远古人类,在这里留下了诸多历史遗迹。2005年,在阿拉尔市塔里木古河道惊现神秘古墓群落,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辖区内的十一团十三连、十五连南部沙漠。因阿拉尔古称“昆岗”,这片古墓群随后命名为“昆岗古墓”。

此人身高超过2米的英文(此人身高超过2米)(1)

昆岗古墓巨人骨架

昆岗古墓巨人骨架2

我们先说欧罗巴人种。其实,所谓的欧罗巴人种即白色人种,又称高加索人种,是体质人类学的概念。现在的说法是,“白种人”一词是人们过去对这一人种按显而易见的肤色作出的主观而不科学的称呼,实际上白种人不仅包含传统欧洲人,也包含肤色较黑但其他体质特征与传统欧洲人类似的南亚人,而且传统欧洲人内部,地中海地区的南欧人和其他环地中海地区的西亚人、北非人一样,也比北部的欧洲人肤色深。

近年来,这种以地域划分人种的做法的科学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但仍有一些学者以所谓的人种地域划分来“推断”历史,进而使历史在“不科学”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曲解甚至是错误。因为这个原因,我国新疆等地的白人从何而来也成了学界关注与争论的一个焦点。学冠中西的大家季羡林先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针对新疆连续发现白种人古尸,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反响,这样说道:“新疆有白种人,一点可怪之处都没有,反之,如果没有的话,那可倒是一件怪事。我曾经在许多地方都讲过,世界四大文化都汇流在一起的地点,只有新疆一处,此外没有任何地方。新疆是一个多元民族多种的地区,这是一件极好的事情,非常可以珍惜的事情。”而在中国的古籍记载里,中国北方自古就有白人的存在,这已经是一个不可争议的事实。

此人身高超过2米的英文(此人身高超过2米)(2)

昆岗古墓

让笔者产生兴趣的是昆岗古墓的“昆”字。在先秦典籍称“昆”为“昆戎”、“绲戎”、“混夷”,如《孟子·梁惠王章》:“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汤(商汤)事葛,文王(周文王)事混夷(昆人)。”而在中国的北方,曾经生活着一个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民族——乌孙,是一个西戎部落。这个部落不是西迁伊犁河流域才建立自己的国家,《史记·大宛列传第六十三》:“臣(张骞)居匈奴中,闻乌孙王号昆莫,昆莫之父,匈奴西边小国也。”乌孙族自号“昆”,而“乌孙”这个名称是在西汉的《史记》才出现。

与乌孙相伴的还有一个民族——月氏,他们与中国古籍里的塞种人一样都具备白种人的血统,而在学界有一种说法是月氏人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古羌族——《后汉书·西羌传》记载:月氏“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同”,所以月氏很可能是汉藏语系,风俗与古羌族,匈奴类似。而林干的《匈奴史》中考证,月氏人与乌孙也有相似之处。“既似这个民族、那个民族,又不是这个民族、那个民族,正好说明它有本民族的特征。它就是月氏族。”因此,昆岗古墓的“巨人”被推断为4000多年前的羌人,不是没有理论根据的。

此人身高超过2米的英文(此人身高超过2米)(3)

墓葬群中出土的人骨竖牙。刘春阳摄

在昆岗古墓群中,每个墓地四周都密密麻麻插有小木棒,呈四方形,小孩墓地插的是小棍子,成人墓地插的是大棍子。其中造型美观的一个木棒整体呈褐色,纵向剖开里面空间藏有盘曲为长条形的蛇,蛇头前昂,充溢着神秘的氛围。此外有简单削出人头、躯干和下肢的一对男女胡杨木雕人像,细槽状双眼、嘴角和微隆的鼻子惟妙惟肖,大概属于死者替代物,或者我们今天所说的“墓碑”。而这里埋葬风格与小河墓地如出一辙,初步发现为上下三层六个系列,分别为4600年、4300年、3800年、2600年、1200年和900余年。这说明的都是曾经有一个白种血统的部族在塔里木盆地这一区域的生息繁衍。

新疆是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波斯文化,希腊罗马文化交相混融所在,所谓的欧罗巴人种在这里活动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今天,我们不能因为在新疆发现了几具木乃伊就说他们是中国的欧洲人的先人,或者新疆人的祖先是欧洲人。不同的人类种族、民族群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彼此联系、混融,非常正常。而昆岗古墓的“巨人”正是史前人类人种混合与文明交流的见证。(文/路生)

此人身高超过2米的英文(此人身高超过2米)(4)

巨大棺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欢迎关注作者更多原创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