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区融媒·知东营讯 东营区牛庄镇东庞社区是全市首个新型农村社区,社区规划面积432亩,总投资3.2亿元,2015年,这里实现了魅力变迁,原西庞、东庞、大武、黄庙、卢家、西小武6个村816户2195名村民实现集中居住,成了“撂下小锄头、住进小洋楼”的乡村人。

奋进新时代建设新社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1)

几年来,为破解集中居住后乡村发展组织分散、资源松散、服务零散等瓶颈制约,东庞社区坚持改革开路,创新打出联、统、沉“组合拳”,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农业提质增效、乡村美丽宜居、农民富裕幸福的多元共富之路。2021年,社区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万余元,高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3%,先后被评为全国首批农村幸福社区、省级美丽宜居乡村、省级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等。

建强龙头,提升带富能力

东营区坚持从抓龙头入手,打破“就村抓村”的路径依赖,打造“联村党建”硬核堡垒,提升基层党组织集中优势、组团作战的带富能力。

奋进新时代建设新社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

着眼集中居住后各村党组织“分散运行”“点强面不均”状况,东营区加强组织联建,按照“合小变大、变弱为强”的思路,打破各村党组织管理界限,跨村组建全市首个农村社区联合党委,明确社区党委全面接受镇党委领导、直接领导各联建村党组织、统筹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职责定位,建立联村党组织“大事共议、要事共决、急事共商、难事共解、实事共办”的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覆盖全面、村村联动的党建共同体,集中力量办大事。

产业联兴是东庞社区走出一条产业致富路。东庞社区跳出村集体“单打独斗”的传统思维,引导土地、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向村党支部领办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流转整合,抱团发展粮食种植、蔬果种植、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板块,并且围绕生产、技术、服务、销售等开展全产业链协作。目前,社区6个村发展集体经济产业超过7000亩,培育省级优秀家庭农场1家、市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村均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

这些年,“利益联结”是村民的深刻感受。东庞社区拓展靠种粮为主的单一收入渠道,推广流转用工、承包经营、参股合作、收益分红等利益联结模式,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比如,村党支部领办金玉莲藕合作社、金丰家庭农场等经济组织,带动500余户种养殖户年收入户均5000元。大武等4个村“打包”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3万元,入股双福福盛高端花卉生产基地,每年按照不低于投入资金8%的比例,用于困难群众收益分配和村内公益事业保障。

整合资源,激发致富动力

东庞社区实现了土地规模化。社区打破土地碎片化这一关键要素制约,注册成立全市首家家庭农场——金丰家庭农场,统一流转6个村耕地6500亩,购进农机160台,建设晒场30余亩,同时依托土地连片优势,先后承担省市良种试种150余种、农技试验推广项目5项,实现粮食种植从育种到收粮的全程机械化、标准化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效益显著提升。目前,农场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标准化生产技术到位率达100%,化学农药使用量降低5%,亩均粮食产量提高至1100斤,小麦、玉米、大豆、豇豆等7个农产品获农业部绿色农产品认证,带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累计超过60万元,形成了“粮满仓”变“金满仓”的规模效应。

奋进新时代建设新社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3)

东庞社区坚持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推动“生产 仓储 加工 技术 服务”全链条开发,提升“从种子到筷子”的农业附加值。支持金丰家庭农场投资2000万元建设粮仓3200平方米、面粉面条加工车间2830平方米,粮食收储能力达1.2万吨,加工能力达150吨/日,实现年均增值收益400万元;投资200万元建设惠农综合服务中心,为全镇5.6万亩耕地提供农资购买、机种机收、统防统治、烘干仓储等全程社会化服务,带动600余名劳动力转移就业。与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人才孵化,年均培训1000人次,社区3人获农艺师职称,4人被认定为省级高素质职业农民;同时发展田园观光、林果采摘等休闲观光农业120亩,先后获评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成为促进区域农业转调、农民转型的新引擎。

奋进新时代建设新社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4)

优化供给,厚植共富实力

东庞社区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缩差并轨,充分尊重村民的购房需求和意愿,规划建设80型、100型、120型、200型四类住房,一般家庭可基本实现80型楼房无差价置换;兜底困难群体和60岁以上老年人群体建设50型、45型保障性住房,旧房评估价5万元以下的困难户,不需再缴纳任何购房差价,实现“不花一分钱上楼”;老年保障性住房产权归属村集体,配备全套家具家电,实现免费“拎包入住”,群众居住条件极大改善。社区水电气暖网统一配置、一应俱全,物业费全免,取暖采取地热清洁供暖。

东庞社区配套建设社区幼儿园、卫生室、老年公寓等,幼儿园通过省级一类园验收,学龄儿童纳入城区义务教育集团一体化办学,“萤火虫学堂”“四点半课堂”就近提供优质课后服务;在全省率先推行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慢性病、两病患者不出社区就可方便就医取药,报销比例高达90%;老年公寓“打包”各类补助资金开展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供养,构建“无忧养老”模式,社区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群众生活发生质的飞跃。

社区还建立社区代办员、镇级办事员、区级办理员三级互动接力服务流程,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社保卡申报等41项服务事项实现就地快捷办理。推进社区智能安防等数字设施合理布设,实现视频监控全天候、全覆盖,接入公安天网系统,极大提升治安保障水平。延伸社会治理网格化触角,在社区构建1名网格指导员 2名专职网格员 14名网格协管员的“1 N X”的网格力量体系,与全市统一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有效衔接,实现线下巡查、线上报告、分级流转、闭环处置,做到问题早发现、早解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记者:张玉梅

编辑:耿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