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蓉 通讯员 曹漫

养老护理员的发展(养老护理员有点难招)(1)

养老护理员的发展(养老护理员有点难招)(2)

房间以杭州各大景点为名,房门印着不同卡通图案,门牌颜色各异,床头配备睡眠监测、紧急呼叫、跌倒报警等智能设备,卫生间拥有摔倒感应装置,公共活动空间结合杭州民俗文化设定不同主题场景……今年9月,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认知障碍照护专区改造完成。不久的将来,杭州的认知障碍老人(俗称“失智老人”)可在此获得特有的精准照护。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护理科科员曹媛说,通过一系列疗法,当记忆被唤醒,老人的认知能力也可能逐渐提高。

32岁的曹媛已在养老护理行业耕耘9年多,尤其关注这群特殊的老人。2020年,这位“90后”已领衔成立认知症照护“智媛工作室”。

“养老服务需求越来越专业、精细,也比以往更关注精神层面。”曹媛感慨,九年间,她也跟随行业发展获得成长。2020年,在浙江技能大赛中,曹媛获得养老护理员组个人总分第一名,成为首批“浙江省首席技师”,并被认定为杭州市高层次人才。

老奶奶半个月不洗澡

她得了认知障碍

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有7栋楼,原本只划分为自理、介住(半自理)、介护(失能失智)三大区域,如今又新改造了认知障碍照护专区。目前,1200多位老人生活在此,平均年龄86岁,有的独自住在单人间,也有的共同住在六人大通间。

养老护理员的发展(养老护理员有点难招)(3)

养老护理员的发展(养老护理员有点难招)(4)

2013年,刚大学毕业的曹媛走进这里时,并没预料到此后会如此喜欢它。她学的是园林规划专业,大四在设计院实习了半年,发现自己无法接受枯燥的设计工作,离职后,遇上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招募行政人员,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

做了两年行政工作,曹媛却逐渐对护理岗萌生兴趣。“和老人相处就像哄家里的长辈一样,你帮他们做一点事,他们就会一直记挂着,对你很亲热。”曹媛说。

2015年,曹媛转入一线,从自理区见习护士长做起,两年后,又转任介护区护士长,带领60位护理员,照护200多位失能失智老人。

担任介护区护士长5年,曹媛的手机经常在凌晨两三点响起,老人摔倒了,老人闹腾着不睡觉,几位老人争吵起来……各种突发状况都可能在深夜降临。

养老护理员的发展(养老护理员有点难招)(5)

养老护理员的发展(养老护理员有点难招)(6)

曾有位奶奶连续半个月不肯洗澡。“家里人劝了好几次,都没用。”接到消息后,曹媛先给奶奶做了认知评估,结果奶奶患有轻度认知障碍。“我们没有马上给她助浴,先抚触,舒缓紧张情绪,放轻音乐,跟随她的记忆聊聊天。”曹媛说,有了前期的情感铺垫,后来才顺利完成给奶奶洗澡的任务。

2020年,曹媛领衔成立认知症照护“智媛工作室”,面向杭州市内的认知症老人、家属和照护者提供服务。

在浙江,养老服务正逐步趋向精准化。以认知障碍老人为例,曹媛的直观感受是,“这个特殊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今年,浙江省制定《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将“失智老人关爱”作为重要内容,“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6000张”纳入浙江省民生实事项目。

入住3个月换了6次房

住养老院要过心理关

38岁的护理员徐芳有相似的感受,“人们对养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更关注精神层面。”

徐芳已经在自理区做了十年的护理员,母亲徐小花55岁,则在介护区工作了近20年。介护区大多是六人间,徐小花几乎和六位老人同吃同住,每天,除了午休两小时,其余时间都要对老人随叫随到,“每两三小时给老人翻一次身,每周洗一次澡,有的一日三餐还要喂。”

养老护理员的发展(养老护理员有点难招)(7)

护理员徐芳(右)

相对于母亲,徐芳觉得自己的工作轻松了不少。为了方便带孩子,她专值夜班,从每天下午4点工作到第二天早上8点,帮老人买饭,打开水,打扫卫生,应对整幢楼130多位老人的突发状况,“这同样对我们的专业技能有高要求。”

徐芳对自己刚入职时遇到的一位老人难以忘怀。2012年的一个后半夜,一位90多岁的老人突然拍着胸脯说自己不舒服。医务室的值班医生初步判断是基础疾病发作,徐芳连夜联系家属,可家属和老人都觉得后半夜太晚了,第二天再去。可到了第二天上午,情况恶化,送进医院几小时后,老人离世。

“那时,我没经验。如果能够判断老人的情况,我坚持送去医院,不知道结果会不会不一样。”此后,这种内疚的情绪驱使徐芳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提升护理技能,“护理其实有很多门道,比如,怎么给老人翻身,怎么喂食,怎么把老人转到轮椅上,想要老人舒服又省力是很讲究技巧的。”

在和老人的接触中,徐芳也越发意识到做好护理工作,除了需要专业知识,也需要更高的文化水平和沟通技巧。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取得护理专业大专文凭,考取中级社工师资格,成为福利中心护理员中的第一位社工。如今,38岁的她还是一位在读本科大学生。

徐芳说,刚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大多需要一段磨合期,心理关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道难题。“有些老人是被子女送来的,可能本人不想来。一进养老院,他们就说,自己被抛弃了,吵着要回家。”徐芳说,这些刚入住的老人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疏导。不过,徐芳也注意到,这些年,主动要求来养老院的老人变多了,“他们不想给子女增添负担,也觉得有人照顾更安全。”

养老护理员的发展(养老护理员有点难招)(8)

护理员徐芳(左)

老人渴望自由,即便在养老院也不希望被束缚,可在供不应求的床位面前,他们不得不在年迈的年纪重新开始和室友磨合相处。对一些老人而言,这无疑是更大的挑战。徐芳记得,曾有一位老人在入住的3个月内,换了6次房间,“生活节奏不一致的室友她都合不来,别人上卫生间时间太长要换,别人想看电视,她想睡觉要换……几乎每半个月都要调整一次。”更难的是,有时,如果两位老人在一个房间有了争执,没有人愿意主动搬走,“他们会觉得,搬走的人就默认做错了,这种情况下只能让两位老人都搬走换房间。”

浙江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浙江共有登记养老机构1752家,养老床位33.6万张,收养12.5万人,比1979年34家敬老院收养的447 人,分别增长51和279倍。2020年底,浙江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数55张,比2015年底增加6.4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机构床位比率从2015年的38.9张增加到2020年的53张。

护理员有点难招

00后也加入进来了

在养老机构,缺少的不仅是床位,还有一线护理员。

在自理区,一些互相照顾的夫妻既令徐芳触动,也揪心。“他们通常住在两人间,有的奶奶能自理,可爷爷已经基本不能自理,身体也不算好的奶奶还要照顾老伴,自己的身体也因此会被拖累。”徐芳说,这种情况下,一些夫妻会雇佣临时护理员做钟点工,但愿意接单的护理员并不多。

养老护理员的发展(养老护理员有点难招)(9)

护士长曹媛(右)

曹媛感觉,自2019年开始,护理员就变得越来越难招,“现在,还有一些专护床位闲置,就是因为没有足够提供专业服务的护理员。”

在曹媛看来,尽管养老服务要求普遍提升,但养老机构面对的现实困境,却不得不为招募到护理员而降低用工门槛,“以前要求至少高中学历,现在只要求年龄55岁以下,来跟班学习一个月。”而这意味着,养老机构要耗费更多精力和时间给新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技能。

可与之相对的是,护理员的流动率陡升。“不少人来做了一个月,甚至一周就走了。”曹媛说,鲜有年轻人愿意到一线做护理员。在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介住区和介护区护理员年龄都在50岁以上,自理区护理员相对年轻,也大多在35岁以上。

“一线护理员的工作确实辛苦,不过待遇福利也在逐渐跟上了。”曹媛说,这让他们也看到广阔的从业前景。

养老护理员的发展(养老护理员有点难招)(10)

护士长曹媛(左)

曹媛还注意到,这些年,开设老年服务专业的高校增多了,比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和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常年合作,每年都输出一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应届生来实习。这两年也有一些不错的学生留下,还有“00后”加入。

一些好政策也陆续出台。今年2月,《浙江省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入职奖补办法》正式执行,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奖补3万元,高等院校毕业生中,对专科(高职)奖补4万元、本科及以上学历奖补5万元。

今年6月,浙江省民政厅印发《关于服务保障稳经济兜民生底线20条措施的通知》,专项提出加强养老护理队伍建设,年内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6000名,每万老年人持证护理员达到22人。加大护理员培训力度,及时组织等级认定,按规定落实养老护理员岗位奖励,按工作年限、技能等级给予补助。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