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重点生字全部: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生字练习题(1)

一、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有横线的要解释。

蹲( ) 信服( ) 嫩芽( ) 取决( ) 拆散( )桑树( )熬( ) 粼粼( ) shà 时:

分 qí :

委qū :

各 得 其 所:

不知所措( ):

瘫痪( ) 雁阵( ) 侍弄( ) 央求( ) 整宿 ( ) 星宿( ) 宿舍( ) 深沉( ) 神色( ) 敏感( ) 脾气( ) chuí( )打 zá( )碎 仿shàn( ) 淡yǎ( ) làn 漫 憔cuì( ) 沉寂( ) 诀别( ) 泼泼洒洒( )

Bào 怒无常 翻来覆( )去

喜出wàng外:

絮絮( )叨叨:

逮着玩( ) 逮捕( ) 抹眼泪( ) 攥着( ) 愣( ) 怦怦( ) 裁缝( ) 允许( ) 犄角( ) 寒战( ) 寒颤( ) 颤动( ) 运动kù 脸jiá撒huǎng 伤bā 树 chà 自 zuò作 主 张( ) 无可挽回( )

嗅( ) 罗摩衍那( ) 并蒂( ) 梗( ) 繁 杂 ( ) 遮 蔽( ) 覆 盖( ) 心绪( ) 荫蔽( ) 笑嘻嘻( )

yáo 摆 花bàn yīn 影 zǐ 妹 fán 闷 匿笑( ) 沐浴( ) 祷 告( ) 花瑞( ) 徘徊( )

谢太( ) 雪( ) 柳( ) 无( )

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俄而雪: 2.撒盐空中可拟:

3.未若柳絮风起: 4.尊君在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四、回答问题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

  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4.《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PGN0109B.TXT/PGN>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5. 从《咏雪》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6. 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7. 以“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8.你还知道哪些以比喻描写飞雪的古诗佳句?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不顾友人。

  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

  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以(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一眼。

  D.友人十分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

 2.请指出以下称呼所指代的对象

  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尊君:

  ②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君: 家君:

 3.对这段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

  C.陈太丘不与友人打招呼就独自上路,陈太丘不讲信用。

  D.由陈元方的言行可看出其父陈太丘应是个守信懂礼的人。

 4.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     行:

  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     乃:

  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     去:

  D.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惭:     引:     顾:

 5.补全下面句中的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

7.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8.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9.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10. 陈太丘之友、元方是怎样的人?你怎样看待他们?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为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解释加粗字。

(1)入学舍: (2)听: (3)冕因: (4)若不见:

2.翻译下列句子:

(1)王冕者,诸暨人。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划出本文层次,并写出各层大意。

(四)持竿入城

【选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①。俄有老父至②,曰:“吾非圣人,但见事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③”遂依而截之。

【注释】

①计无所出:想不出办法来。 ②俄:不久。 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③中截:从中间截断。

(1)解释下面字的意思。

执:俄:但: 以:遂: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3)请分别从鲁人和老者的角度,写出此文给人们的启示。

(五)道旁苦李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 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

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信然〕真是这样。

1、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众多) B.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小孩)

C.诸儿竞走取之(跑) D.唯戎不动(只有)

2、翻译下列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你读了此文后受到怎样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