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 阿德勒《这样和世界相处》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对于生命个体,自卑心里以及超越,人性和儿童人格几个方面的个人观点作者认为,个体的行动都是有目的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里,人生的的意义在于奉献和分享,儿童人格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读书笔记阿德勒?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读书笔记阿德勒(阿德勒这样和世界相处读后感)

读书笔记阿德勒

最近读了 阿德勒《这样和世界相处》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对于生命个体,自卑心里以及超越,人性和儿童人格几个方面的个人观点。作者认为,个体的行动都是有目的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里,人生的的意义在于奉献和分享,儿童人格的培养比知识更重要。

个体的行为是有目的的。你在路上走着,有一个人撞了你,你回头一看,对方没有道歉的意思,反而表示出疑惑,似乎在等着你跟他道歉。你告诉对方,是他撞了自己,对方表示无所谓,转身要走,你本想退一步算了,结果越想越气,于是追上对方理论,你开始言辞激烈,情绪激动,直到发怒和肢体冲突。似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当有人给你说你不用故意发怒,也可以的。你觉得不是自己故意发怒,是对方傲慢无礼惹怒了你。是的,你很确信是对方惹怒了你。如果用阿德勒的观点,你发怒是有目的的,你的目的就是让对方赔礼道歉。现在想想,除了发怒我们是否还有其他解决途径?当然有,比如报警(有点不至于),比如和对方沟通,先了解他的想法等等。回头想想,发怒只是我们从生活经验中学到的一种方法,很多人对于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通过经验来解决的,经验没有什么不好,经验很多时候让问题解决的更高效,只是阿德勒的观点,可以让我们从多个途径去考虑,毕竟达到目的的方法不止一种。

自卑心里。阿德勒认为自卑心里往往会让我们产生超越的欲望,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好的事物时会产生自卑心里,然后默默地努力从而超越。当然自卑情节严重的人,会导致自欺欺人的心里现象。就像阿q的精神胜利法。自卑心里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在动物园里看到狮子的孩子,有害怕的,有吐口水的,有做鬼脸的,其实这些都是自卑情节的不同表现。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卑心里,从而培养我们的超越感,让人生向上走。而不是在过度的自卑情节中自欺下去。

人生的意义。当到了一定年龄,有了生活经历,被社会毒打过几次的人,都会有这种想法,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活着有什么意思?阿德勒认为人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不能抛开现实谈意义。就好比看医生一样,不能不看症状,乱开药。这里所说的“现实”又是什么呢?阿德勒对“现实”的定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个体生命是需要生存的;二.个体生命是有相互联系的;三.个体生命需要繁衍。而这三个对应我们人类社会就是:工作(每个人通过工作获取维持生命延续的物资),社交(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婚姻(繁衍后代)。当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现实”,我们再来谈意义。阿德勒认为,人活着的意义有千万种,其中只有个人意义没有一点意义,只有与别人交往的时候意义才有存在的可能。对此阿德勒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分享和奉献。对于分享,阿德勒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个人和别人约好明天下午三点在某地见面,结果第二天,这个人失约了,别人问他为何失约,他说:我说的三点和你说的不一样,我说的三点是我的三点。可见,生活中分享,可以让更多人有效了解我们,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对于天才也不过是大家认可你是你才是。对于奉献,阿德勒认为,从古至今,在人类社会能留下足迹的,都是勇于奉献的人,我们看到的古籍,道路,桥梁等等。那些没有奉献精神的人,会很快被人遗弃,你不需要别人,别人当然也不需要你。这些人很多只能被留在第一层面--工作层面(能够养活自己)。对于婚姻:阿德勒认为。只有能够处理好社会关系的人,才能真正地掌握婚姻。

儿童人格。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某同学985,211毕业却在一个初中毕业的同学手下打工,马云没有上名牌大学也能成首富,大学生毕业还没有农名工挣得多。这些言论甚嚣尘上,读书无用论又被吹捧起来。其实这些个例后面跟读书关系不大,马云当上首富不是靠在学校里学的知识,靠得是他的坚持,勇气和高瞻远瞩。阿德勒认为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格。在儿童期间我们就要注重儿童人格的培养,培养其专注的精神,坚韧的毅力,无畏的勇气,善良的心灵。阿德勒认为,一个孩子面对困难时临危不惧的品格,比数理化都满分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