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说过了吗”“找领导去,我管不着”等用语拟列入北京政务服务禁用语此事近日在社交网络上引起网民广泛关注,登上热搜,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我不是说过了吗英文歌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我不是说过了吗英文歌曲(我不是说过了吗)

我不是说过了吗英文歌曲

“我不是说过了吗”“找领导去,我管不着”等用语拟列入北京政务服务禁用语。此事近日在社交网络上引起网民广泛关注,登上热搜。

北京地方标准《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能力规范》近日在北京市监局官网公开征求意见。标准征求意见稿对政务服务综合窗口人员分类并规定了相应的岗位职责,提出了“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等服务制度,还对窗口人员的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服务态度、服务用语等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其中的禁用语除上述之外,还包括“我不知道,你去问×××”“你看不懂汉字吗”“急什么,没看我正忙着吗”等等。

这一征求意见稿之所以引起广泛的关注,就在于它戳中了民众办事的痛点。但严格来说,这一征求意见稿的大多数内容,并不是原创,而是将过去已有的规定综合集纳在一起。比如“一次性告知”制度,早在2003年通过的行政许可法中就规定,行政许可的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行政机关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限时办结”也是大多数行政程序本来就有的要求。另外一些规范,在2015年制定的《政务服务中心运行规范》国家标准中,也多有规定。

这些要求回应了民众对政府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印象:一些政府部门往往高墙大院、戒备森严,民众要进门就不容易,好不容易进去了,工作人员脸难看,态度很不好。要办事也很难,办一件事,不知道是什么流程,也不知道需要哪些材料,办一件事往往要跑很多次,还不一定能办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在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让政务服务更方便、更快捷。各级各地政府纷纷建立了政务服务中心,将大多数政务功能集中在一起,向公众开放,同时实行政务公开制度,通过网络等媒介向公众告知每一项政务服务的要求、流程、所需材料、办理时限等,“首问负责”“容缺办理”“告知承诺”等制度也从各地的探索逐渐上升为中央的要求,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不过,政务服务办事难,尤其是工作人员给办事民众脸色看的新闻并没有销声匿迹。不得在工作时间网购、炒股、打游戏,不得对办事民众冷言冷语、粗暴对待等本来理所应当的事,需要堂而皇之写在“规范”里,有必要探讨一下其深层次根源,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政务服务工作人员容易态度不好,一方面是因为政府部门办事,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即使态度不好,你也只能到这里办事。如果是商业服务,往往都充满竞争,这家店态度不好,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去另一家消费。然而政务服务则不同,一项政务只由一个政府部门提供,而且对办事地域有不少限制,很多政务只能在特定的地方(比如户籍地、公司注册地等等)办理。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在线办理,放开异地办理,让大家有更多选择。

另一个原因则在于,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多数是通过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拥有行政、事业编制的体制内人员,只有少数是招聘的合同制人员或者劳务派遣人员。但即使是后者,办事民众的意见通常也不会对他们的工作岗位、工资产生太大的影响。在各级政府的问政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民众投诉政务中心办事人员态度恶劣的帖子,而处理结果往往是“对涉事工作人员批评教育,责令涉事部门整改”。这些轻飘飘的处理,自然不会对工作人员有太大压力,即使有“规范”“标准”,能否落实,也是需要细细思量的。

要改进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民众的满意度,应该向商业机构客服部门学习怎么做。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各个商家的客服对用户都恭敬有加,一口一个“亲”“您好”,对用户咨询的问题都会热情回答。这些商家客服,当然也会有话术规范来约束和参考,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规范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因为消费者是商家的衣食父母,如果客服态度不好,得罪了消费者,消费者一个投诉,就可能让客服被罚款甚至丢了工作。这样一来,客服在服务用户的过程中,就不得不时刻警惕服务态度,而不能高高在上,对消费者爱答不理,甚至呼来喝去。

这次北京市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对窗口人员的政务服务过程进行监督考核,考核结果可用于人员绩效工资评定,各类荣誉表彰和奖励,以及职级晋升或降职、调岗、离职培训、解雇等退出管理。如果这一规定能真正落实,服务对象的“好差评”能真正决定窗口人员的薪酬、升降职甚至饭碗,相信不需要详细的清单,窗口人员自然会有服务心态,用语和行为自然就会文明起来。

辛省志

,